APP下载

广州市黄埔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研究

2022-06-30李华黄焰孙嘉刘泳洲冯素娥胡萍廖琼珍余南毛新丽丘峻朝谢笑英刘晓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重儿产前检查胎儿

李华 黄焰 孙嘉 刘泳洲 冯素娥 胡萍 廖琼珍 余南 毛新丽 丘峻朝 谢笑英 刘晓婷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指出生体重<2500 g 的新生儿。新生儿出生体重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是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低下,不仅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也是造成儿童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1]。研究显示,我国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2%~6.3%,平均为4.6%[2]。《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将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目标控制在4%以内,据资料统计,2015~2020年广州市黄埔区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88%~6.26%,各年均未达到4%以内的目标值,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要引起有关机构的重视。低出生体重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任何可能影响孕周、胎儿生长发育速率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出生低体重。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诸多因素中,早产是公认的引起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调查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控制了早产这一重要因素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更充分暴露其他因素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广州市黄埔区2016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综合分析与低出生体重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积极实施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6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内12 家助产机构内出生的孕周37~42 周的活产儿,其中出生体重<2500 g 的1613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按照1∶1 比例,随机选择同期出生(分娩时间间隔≤1 周)、体重2500~4000 g 的1613 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通过广州市妇幼信息平台采集的信息,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均填写“黄埔区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分娩孕周、性别等;母亲社会文化因素如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母亲孕前有无不良孕产史等;母亲孕期情况如是否规律产检、是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羊水情况、孕期增重情况等。

1.2.2 相关概念定义 ①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指37 周≤胎龄<42 周,出生体重<2500 g 的新生儿。②足月正常体重儿:指37 周≤胎龄<42 周,2500 g≤出生体重<4000 g 的新生儿。③多胎妊娠:一次妊娠宫腔内同时有≥2 个胎儿时称为多胎妊娠,以双胎妊娠多见。④5 次及以上产前检查:5 次产前检查要求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标准,孕13 周内1 次,孕16~20 周1 次,孕21~24 周1 次,孕28~36 周1 次,孕37~40 周1 次。

1.2.3 调查方法 经统一培训后,由研究成员填写调查表,为保证调查质量,由专人定期随机抽查调查表进行复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女婴、多胎妊娠、孕前BMI<18.5 kg/m2、孕期增重不足、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产前检查次数<5 次、母亲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分别为59.8%、13.8%、0.9%、0.9%、10.8%、7.4%、8.6%、2.9%,均高于对照组的45.8%、1.2%、0.4%、0.3%、3.4%、3.8%、6.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汉族、年龄≥35 岁、非首次妊娠、不良孕产史、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贫血、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辅助生殖技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2.2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8 个变量(多胎妊娠、女婴、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前BMI<18.5 kg/m2、产前检查次数<5 次、羊水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增重不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胎妊娠、女婴、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前BMI<18.5 kg/m2、产前检查次数<5 次、羊水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按照相对危险度的高低(OR值)依次为多胎妊娠(OR=14.292,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694,P<0.05)、孕前BMI<18.5 kg/m2(OR=2.927,P<0.05)、羊水过少(OR=2.427,P<0.05)、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789,P<0.05)、女婴(OR=1.720,P<0.05)和产前检查次数<5次(OR=1.443,P<0.05)。见表2。

表2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复杂,胎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体、胎儿、胎盘和脐带等各方面因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2016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在黄埔区内12 家助产机构内出生的1613 例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按照1∶1 比例与足月正常体重儿进行对照比较,对可能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前BMI<18.5 kg/m2、羊水过少、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女婴和产前检查次数<5 次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下面就逐一进行分析讨论。

3.1 多胎妊娠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高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升高[3]。多胎妊娠的胎儿宫内拥挤,汲取母亲的营养物质比单胎要少,另一方面,多胎妊娠的产妇子宫膨胀,压力高,与单胎妊娠相比,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的风险更高。胡美娜等[4]研究发现多胎妊娠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是单胎妊娠的9.65 倍。谢凤云[5]认为多胎作为导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与新生儿于母体内吸收限制有关。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多胎妊娠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胎妊娠是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多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上要合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尽早确诊多胎妊娠,做好孕期监护,使孕妇减少并发症,产前严密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根据孕妇情况、胎儿大小及胎位,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

3.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小血管痉挛可引起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绒毛缺血、缺氧、胎盘梗死和胎盘早剥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欧阳秋星等[6]报道在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产科因素中进行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有统计学意义的重要因素。王青青等[7]研究表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更高。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而尚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但一些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对该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如加强基层妇幼保健组织对该疾病的重视,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监测孕妇血压、体重状况,询问有无头晕等自觉症状;对于有好发因素如体型矮胖、精神较紧张及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孕妇进行翻身试验等预测,阳性者更要加强产前保健;加强孕妇的适当营养与休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的摄入,对于该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对已经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科学护理,密切监测母胎情况,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用药,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3.3 孕前BMI 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孕前体重可以反映母亲的营养状况,母体的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胎儿今后的生长发育[8],孕妇孕前保持正常的BMI 对于后代有适宜的出生体重有重要影响。方红霞等[9]认为母亲孕前BMI<18.5 kg/m2更容易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母亲孕前BMI<18.5 kg/m2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为适应妊娠期间子宫、乳房增大和胎盘、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期所需要的营养必定要高于非孕期,母体营养对妊娠结局将产生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强孕前母亲的营养指导,摄入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在孕前保持正常的体重,可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3.4 羊水过少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羊水过少发生原因不明,临床上多见胎盘功能异常、胎儿畸形或羊膜病变等情况。胎盘功能异常、羊膜病变均会影响母胎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影响了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曹泽毅[10]指出羊水过少可以看做胎儿在宫内缺氧的早期表现。陈奕等[1]研究认为羊水量过少是发生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与其报道结论一致,研究组羊水过少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超是诊断羊水量的重要方法,孕期如发现羊水过少,应严密随访,观察胎儿有无存在泌尿系统畸形,每次B超检查,应测羊水量,如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等疾病,更应注意羊水量的测定,必要时羊膜腔内注射液体治疗,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3.5 孕妇的文化程度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母亲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知识水平越高,对孕期保健越重视,对妊娠保健知识掌握得也越多,对医生的指导依从性也越高,越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王红丽等[11]认为母亲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且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发生具有相乘交互作用,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产前检查次数≥4 次时,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会显著下降。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文化程度较低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李玉玲[12]报道符合。因此,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要加强围生期管理及孕期保健知识宣教,这也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3.6 胎儿性别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关于胎儿性别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结论,结果不近相同,这可能与样本来源及其抽样方式有关。张巧玲等[2]认为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莹等[13]发现男性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吴含等[14]认为女胎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对于男胎,女胎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增加了60%。本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女婴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含等[14]报道结论相符,究其原因,这可能与新生儿不同水平的雄性激素引起了母体胚胎抗原等物质分泌水平的不同或与Y 染色体上携带的关于胎儿生长的遗传物质有关,但具体机制尚存在争议[14]。

3.7 产前检查次数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 规律的产前检查,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可以及时掌握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提供专业的保健指导,对于异常情况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处理,产前检查次数较少,无法及时发现不利于胎儿发育的因素,影响胎儿健康[15]。方海琴等[16]认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随产检次数的增加而下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前检查次数<5 次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在产前接受产前保健能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减少不良妊娠结局[17]。因此提高孕妇自我围生期保健意识,进行规范产前检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众多[18],本研究显示了母亲文化水平偏低、孕前BMI<18.5 kg/m2、产前检查次数<5 次、多胎妊娠、女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均可以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低出生体重是一种不良妊娠结局,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关键在于产前预防,重视产前检查和孕妇管理[19]。因此,提高妇幼保健部门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孕妇定期产检、规范保健的重要性,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加强对孕期体重的监测,孕期合理饮食和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对有妊娠并发症的高危孕妇重点管理,根据不同对象情况制定个体化保健指导方案,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猜你喜欢

体重儿产前检查胎儿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胎儿的性别你别猜——这四种胎儿性别鉴定方法不可靠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研究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