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新闻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2-06-30马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特点

摘要: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走向纵深,动新闻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动向,承载着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的有效途径。动新闻是一种脱离于传统新闻传播形式,依托于3D技术,通过高度还原新闻场景来传播新闻,具有可视性、直观性、互动性、娱乐性、可解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为受众营造直观的视觉体验。文章在阐述动新闻内涵的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剖析,再通过对动新闻内容创作表达与传播的解读,分析现阶段动新闻在传播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探索和优化新媒体视域下动新闻的传播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动新闻;特点;传播前景;内容创作;传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096-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领域下的传播方式愈来愈多元化,而动新闻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已在无形之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新路径,因其强烈的可视性、直观性、互动性、娱乐性、可解理性和趣味性,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动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动新闻的制作能力对报道真实性的影响,新闻传播尺度把控能力的不足,动画制作的一致性问题,制作周期难以保证时效性问题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这对动新闻在以后的长期发展和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动新闻的内涵及特点

动新闻是依托于3D技术,以三维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新闻的全新操作理念和信息产品。它以3D技术模拟新闻场景,并辅以现场照片、卡通形象动画、旁白、音效和数据等元素,模拟新闻事件全过程或关键场景,利用视觉冲击为大众带来强烈的新闻体验,通过穿插的旁白和音效等元素赋予新闻传播鲜活的生命力。在动新闻以生动的动画场景还原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为保证报道效果的完美呈现,新闻的呈现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制作和视觉制作的新闻报道模式,有效保证了新闻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使新闻呈现更加直观;在新闻形式上,动新闻报道的形式及其娱乐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大众群体;在新闻可理解性方面,依托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是为了让可能引起误解的文字稿件的图像 更容易被观众解读,从而理解新闻的真谛。由此可见,动新闻具有可视性、直观性、互动性、娱乐性、可解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能促使大众更好地了解新闻的发展过程,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性,吸引大众视线,获取更多关注。

三、新媒体视域下动新闻的传播前景

(一)丰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5G时代的来临,使我国走在网络时代的前沿。这种背景下,传统新闻单一的传播方式和枯燥的新闻内容已经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在方式和内容上也逐渐趋多元化,这对动新闻传播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求新闻能够基于时代的发展作出适当调整和优化。

1.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其以不断创新新闻的传播方式来推动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丰富新闻作品内容元素。媒体工作者在制作动新闻的过程中,要针对新闻的要点言简意赅地讲解,以丰富的内容元素吸引大众,使其正确解读新闻的具体内容。

3.扩展多渠道的新闻传播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多渠道的新闻传播,扩展大众对新闻传播的接收面。

(二)以事实为导向,传播正能量

随着网络传播平台的不断增加,各类不同质量的短视频纷纷涌现在传播平台上,严重地影响了动新闻的传播质量,为避免一些粗制滥造的动新闻出现在平台上,确保动新闻的真实性和正面性,相应的媒体必须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正面引导,以实现新闻传播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能够对动新闻的 真实性负责,借鉴传统新闻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事实为导向,传播正能量。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性,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1]。因此,确保动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对推动新闻传播有着现实意义。

(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同发展的方式

1.纸媒与网络平台融合发展。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与网络平台进行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纵向发展的最佳手段,各网络平台存在着庞大的受众资源,对时事政治等新闻信息有一定的需求量,传统媒体若以此为突破点,利用自身在新闻传播上的权威性,以事实为传播导向,能够快速地寻得转型的方向,寻出一条快速的发展之路。另外,如若将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到动新闻的传播上,将形成其与新媒体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多元化的智能索引。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大众节省了大量的索引时间,这种人工智索引能够根据大众的观看喜好、时长、规律等特性对信息进行归类索引,便于为大众在后续观看中推送信息。但是这种单一的推送模式,使得大众缺少对新闻主动搜索的积极性,对一些时政新闻缺乏主动了解的意识,这就导致很难通过人工智能索引对动新闻实时推送。因此,只有完善人工智能系统平台,才能向大众传播更多的新闻。

四、动新闻的内容创作表达与传播

(一)选题报道的角度

在选题上,动新闻应选择具有新闻性、热点性和话题性的题材,以新闻内容为主,以动画为辅,达到使大众“看动画而知天下”的目标。此外,还可利用动新闻自身的动画优势,选择性地报道一些科普类、教育类等具有趣味性和热点性的新闻内容,使大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愉悦心情。

(二)脚本文稿编排

脚本文稿的编排是动新闻整体架构的关键,在文稿的编排上,应基于动画镜头将文稿逐一分解。在新闻事件图片、文字编辑的过程中,应遵循動新闻制作的基本要求,提炼出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并与相关的动画制作人员构建镜头脚本,对不适合的动画语言文稿进行调整。此外,动新闻的文稿编排还应关注旁白的表述,以故事化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表述。

(三)情节表现形式

在动新闻报道时,应把握新闻的传播导向,尤其是在负面新闻的报道上,要对新闻报道实施正面的控制,确保动新闻报道能够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可通过3D技术模拟新闻事件现场,引导大众的好奇心理,以此弱化负面报道的镜头和语言对大众造成的感官刺激。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表述时,应重点关注细节,寻求真实和尺度之间的平衡,为新媒体新闻伦理与道德底线打下良好根基。

(四)动画报道类型

1.调查报道。动新闻具有篇幅短、时效性强的特点,避免常规性调查报道长篇大论、时效性较差的问题,能够以持续的报道热度连贯地报道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

2.无法即时报道。因动新闻的制作需要一定的周期,无法针对突发的新闻事件提供第一手新闻信息,但可以通过模拟现场的形式提供多元化、全局化的新闻过程,有利于大众全面、真实地接受新闻信息[2]。

3.科教报道。就是对科教类和教育类的新闻进行报道。动新闻的优势在于能够缓解科教信息的枯燥和乏味,为大众解读更多的知识盲点,还能够避免社会新闻“腥星性”的伦理问题,在确保动新闻真实性的同时又不要求其时效性,以此赋予科教新闻鲜活的生命力。

五、现阶段动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动新闻的制作能力影响报道真实性

确保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媒体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然而,现阶段动新闻在制作上根本无法体现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在报道上,需要依托动画镜头,让大众通过动画画面来获取新闻信息,但这种碎片式的镜头画面无法作为辨别新闻信息真实度的可靠依据。因此,这种动新闻传播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了大众对新闻事实的正确判断。

此外,动新闻有着较为繁杂的制作程序,一条动新闻的制作在选材、构图、文稿、拍摄、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而各个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在水平和能力上有着个体的差异,这将导致动新闻在制作质量上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再加上受动画元素的影响,动新闻需要通过旁白来衬托这种虚拟的表达方式,这也对新闻的真实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动新闻传播尺度把控能力的不足

目前,动新闻主要制作原理是通过3D技术来还原和模拟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和真相,旨在让大众能够直观地了解新闻内容。但是因动新闻的制作成本较高,在题材的选择上,大多倾向于选择话题度高、争议性强的题材,利用二维和三维技术以动画的方式还原新闻事件[3]。然而,这些具有话题度的题材大多携带一些负面色彩,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受众容易受到暴力和色情等负面新闻的吸引,再加上这类负面新聞本身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在制作上很容易呈现出新闻的亮点。对于这类动新闻的制作很难把握尺度,既要保证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又要还原新闻真相,更要保证新闻事件的连贯性,这都需要对动新闻传播有足够把控能力。

(三)动画制作一致性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均以链接、图片、视频、博文等种种形式存在,形成微信息的传播。而这些微信息正是动新闻制作的主要素材,动新闻就是通过无数的微信息构建而成的。从制作渲染到建模成型,需涉及大量的人工作业,制作者需要在海量的微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同时将大部分的无效信息淘汰在信息的长河之中。同理,大众在获取新闻的过程中,也容易收到无效的新闻信息,受其干扰和影响,大众获取有效新闻信息的能力弱化。这种现象在动新闻传播中普遍存在,如何获取外部有效信息,已成为动新闻传播制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四)制作周期难以保证时效性

目前,动新闻传播在我国并未形成成熟的传播体系,仍处于需要深入探索的上升阶段,一些问题仍有待改善。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是动新闻制作周期与新闻时效性之间的冲突。单个动新闻时长在3分钟左右,而具体制作则需要耗时近两个小时,这就导致时间差对新闻时效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虽然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动新闻传播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时效性矛盾也将愈发明显,无可避免。如何有效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避免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亟待制作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六、新媒体视域下动新闻传播发展的策略

(一)以客观性和真实性为新闻传播的原则

媒体工作者在新闻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应坚守职业理念和操守,遵守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以公正、诚实、客观、不掺杂私人情绪和主观意识的立场对新闻进行报道,基于新闻事件本身客观传播,以实事求是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在动新闻取材上,需要明确告知大众新闻信息的具体来源,以确保信息源的真实性;在动新闻的制作上,要尽量以通俗易懂的镜头画面进行细节处理,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大众对新闻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把握细节,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在动新闻的传播上,新闻制作者应立足于第三方视角,保持对新闻事件的中立状态,不偏袒事件中任何一方,以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以技巧高度还原特殊场景

动新闻的制作,涉及对新闻现场的还原,这一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事实场景和新闻镜头的分配,保证新闻信息完美呈现。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镜头转换来表现动新闻的温度感和层次感,蒙太奇手法就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将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应用到动新闻制作当中,加以旁白表述,可以对新闻现场高度还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表现手法都具有高度还原新闻现场的能力,如运用画面的表现手法,这其中包含纯动画形式、图片加动画形式、视频资料加动画形式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些表现手法也同样能够达到吸引大众眼球、体现新闻视角的效果。

(三)制作流程的科学性

动新闻制作流程较为复杂,环环相扣,需要多个部门与员工的密切配合,科学化的制作流程能够确保动新闻制作不会因沟通协调不畅受到影响。因此,科学化制作流程对动新闻来讲至关重要。首先,以完善的合作机制确保新闻制作的规范、严谨、科学。这就需要动新闻制作单位能够在定期沟通和反馈中发现新闻制作上存在的不足,并根据不足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使其形成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性的新闻制作体系。基于制作体系沟通协调,可以增强部门间的合作氛围,规范新闻制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新闻制作障碍。其次,构建出专业动新闻制作团队,并依据制作流程进行职能分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能,避免因分工不清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4]。在构建科学化制作流程时,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科学分工,使该流程能够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

(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面对动新闻制作与新闻时效性之间的矛盾,可以基于相关技术策略在后期进行着重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动新闻的制作者要不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新闻制作水平,强化专业技术能力。自身能力增强也就代表着新闻制作能力增强,两者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其次,基于真实性进行新闻报道,将新闻的表达方式转变为还原真相的过程,并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新闻的结果和结论进行呈现,使其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和递增性的新闻事件,并确保能在传播新闻真相的同时保证新闻的时效性[5]。

七、结语

动新闻作为近年来媒体行业的新兴产物,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因其自身独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的不足,还需要相关媒体行业不断地探索和优化,使其具备完善的传播体系,为动新闻长期的传播与发展打下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丹.视觉语法视域下竖屏微电影广告的多模态隐喻构建:以华为广告《悟空》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54-160.

[2] 刘立荣.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困境与路径[J].青年记者,2019(2):89-90.

[3] 温志强,高静.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应用[J].传媒,2019(10):50-52.

[4] 白月.全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能力提升问题探究[J].新闻爱好者,2019(5):47-49.

[5] 吴鸿芳.解释性效果:媒介效果研究的新范式:评《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J].传媒,2018(5):99-100.

作者简介?马慧,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