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梢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2-06-30梁远毅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害防治

摘要 松梢螟是松类树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强的蛀食性害虫,对松树幼林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并对松类种子园良种生产和育种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阐述了松梢螟危害的特点、防治意义、面临问题、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松梢螟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松梢螟;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4–0171–03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治,才能更好地保证森林质量和价值。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松梢螟属,在我国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云南松、加勒比松等20余种松树[1]。以幼虫危害主梢嫩梢和球果为主要危害方式,严重时会导致树木顶部侧枝丛生变形、球果干枯脱落,造成树木无主干、生长受阻、种子失收,从而影响树木的使用价值和良种的产量。为此,需要明确松梢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明确松梢螟危害的具体部位,探索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松梢螟的科学技术手段,有效防治松梢螟[2]。

1 松梢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

松梢螟幼虫在被害树梢、球果的蛀道内或者枝梢顶端芽孢内越冬,部分幼虫在枝条基部的伤口内过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在被害梢内向下蛀食,部分越冬幼虫要转移危害新梢,4月下旬幼虫陆续成熟,在被害梢或球果内作蛹室化蛹,经过14 d左右,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松梢螟发生代数与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在全国不同气候条件下,每年发生2~5代不等。据笔者多年在马尾松种子园观测,在桂东地区的梧州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发生3~4代,第一代在3—5月、第二代在6—8月、第三代在9—10月,在当年冬季气温较高年份松梢螟会多发生一代,然后在被害松梢蛀道内或球果内越冬进入越冬状态,翌年3月底至4月初开始活动,在梢内继续向下蛀食到两年生枝内或爬出转害另一新梢。

通过多年实际观察和分析200多hm2马尾松种子园和试验林,松梢螟危害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松梢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树木嫩梢和球果。当松梢螟的幼虫进入树木的嫩梢或球果后,会逐渐螺旋成为蛀梢,进而使得树木的嫩梢或球果失去了应有的水分和营养的供应,最终下垂、干枯,在一段时间后,使树木的顶梢折断、球果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育种,导致健康失衡、种子失收。二是松梢螟主要危害的对象一般是树龄小于10年生的树木,而树龄超过30年生的树木受到松梢螟的危害较小。三是人工林危害比天然林危害要严重,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比纯林危害小。四是林分郁闭度越大相关危害越小,温度越高、降雨量越小则危害越严重[3]。

2 松梢螟危害对林木营养物质的影响

松梢螟在华北、华东为1年2代,少数为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松梢和球果中越冬,在山东,越冬代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除了越冬代成虫出现相对整齐外,其他代均不整齐,因而生活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研究松梢螟对马尾松的危害表明,松梢螟危害与枝条营养物质有关,嫩梢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较高,松梢螟危害后营养物质不断减少,达到一定程度后,松梢螟开始转移。松梢螟会增加危害部位的单宁、黄酮等物质含量,这是植株对松梢螟危害所做出的应急防御。另外,松梢螟的危害造成危害部位的pH值升高和含水量下降。这些物质的变化是植株对松梢螟危害的反应,同时危害部位营养物质发生非正常变化,可能是造成危害部位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4]。

3 松梢螟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速生材用和脂用树种,为地方林农致富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广西是我国马尾松的主要生产区域,目前有2万km2的马尾松林分,梧州市是广西松脂的主要生产区域,但由于林分过于单一,以及近年来极端天气的频发,使得松梢螟危害日趋严重,造成森林处于“亚健康”状态。另外,广西是马尾松最优良种质资源的原产地,近年来广西营建马尾松不同世代和用途种子园面积不断扩大,保障了社会马尾松造林对良种的需求,但松梢螟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良种生产。为此,从生物学、行为学、防治技术、综合防治等方面出发,加强对松梢螟等病虫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松梢螟虫害是影响林木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处理好松梢螟病虫害問题,有利于维护林区生态平衡。对林业病虫害问题实施无公害防治,能够解决化学农药破坏林区生态的问题,促进林区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区自然环境,从而构建稳定、和谐的林区生态环境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价值。林业不仅为中国的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支撑,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开展松梢螟无公害防治,有利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更好地开发林业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同时,无公害防治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5]。

4 松梢螟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4.1 天然林面积缩小、人工林面积扩大

天然林基础条件较好,遭遇病虫害影响的概率较低。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滥砍滥伐造成出现了水土流失、突然污染等环境问题,减少了天然林的数量,削弱了防御能力。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不得不扩大人工林的面积。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影响,人工林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弱,导致我国松梢螟病虫害问题频发[6]。

4.2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佳

农药是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但是农药的化学成分不安全,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加剧林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会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即使使用大量的化学品,也无法消灭松梢螟虫害,导致防治效率低,影响树木的自然健康生长。

4.3 缺乏病虫害防范意识,应对能力不足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既包括病虫害发生后的防治环节,又包括病虫害未发生阶段的防御环节。从我国林业部门治理现状来看,缺乏林业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导致林业治理缺乏病虫害预警机制,无法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就采取行动,导致后面大范围病虫害事件的发生。可见,林业部门并没有在病虫害预防环节下功夫,影响了林业病虫害的治理效果。

5 松梢螟防治面临的挑战

5.1 传播迅速

由于长期药物防治,一些病虫害已产生耐药性。此外,受到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生存能力强的松梢螟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繁殖和传播。因此,如果防治方法的更新速度慢于松梢螟虫害的繁殖和传播速度,很容易造成松梢螟虫害迅速傳播,最终将严重破坏森林资源。

5.2 缺乏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

首先,不同种植区的树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松梢螟防治技术推广体系不同,最终导致松梢螟防治体系不完善。其次,由于松梢螟防治资金不到位,无法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治经费,加上监测仪器较为落后,甚至缺乏监测仪器,在松梢螟虫害防治中,很难结合生长环境,制定长期科学的预警措施。此外,在具体工作中,林业相关部门没有明确分工,导致服务规范不足,服务方式单一。一旦发生林业病虫害,就难以保障解决技术问题。

5.3 防控措施不合理

松梢螟防治多年来提倡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但在实际防治中,由于资金、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松梢螟虫害防治主要使用高浓度的化学药剂防治,在防治松梢螟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造成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国家大力倡导的生物防治措施占比不足30%,存在过度使用化学品等问题,导致土壤质量显著下降,树木生长乏力,抗性下降,病虫害频发。

6 松梢螟综合防治措施

6.1 建立长期科学的监测平台

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病虫害应建立长期监测平台和体系,引入病虫害智能化防治管理模式,利用数据监控,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例如,使用无人机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规范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技术部门快速制定有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科学防控体系的重要体现,有效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人员到林地实际观测和在林地中布置观测点能够发现松梢螟的发生情况,但一旦发现已错过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效果差。

6.2 科学搭配植被种类

单一树种人工林遭受病虫害危害的可能性明显较高,因此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形成合理的混交林能够一定程度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作者所在单位通过在马尾松人工林套种阔叶树、中草药等方式,改变林分结构,并在种子园减少不影响正常母树发育杂草的抚育,并在种子园内种植中草药,总体上减轻了松梢螟、松毛虫等马尾松主要虫害的危害。

6.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作用,可避免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松梢螟具有趋光性的特性,成虫羽化时间不一致的特点,在松梢螟成虫发生期采用诱虫灯进行捕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防治成本低、效果好。笔者在马尾松良种基地内按每0.67~1 hm2安装一台太阳能诱虫灯,根据调查结果,对捕杀越冬代松梢螟成虫效果最明显,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松梢螟种群的数量。

6.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虽然防治效果较好,但对天敌、植被、土壤等的负面影响较大。长期使用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容易大规模发生虫害。因此,在一定可控范围前提下,在物理防治、森林森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控制松梢螟种群时,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如已大规模发生虫害,应科学进行化学防治。

6.5 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最有效方法是利用天敌,寄生率能够达到15%以上,幼虫和蛹期效果会更佳。以寄生蜂为主,已发现肿腿蜂、赤眼蜂、姬小蜂等20多种有效天敌。并且这些天敌大部分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获得,为生物防治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保障。广西在马尾松种子园和基因库引入了寄生蜂,有效降低了松梢螟和松毛虫的发生概率,近几年未见大规模虫害的发生。

笔者前期通过信息素的方式进行松梢螟防治,虽然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要定期更换信息素包,不利于大面积防治。后期对种子园以连续撒施生石灰的方式进行防治,效果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子园种子的产量。

6.6 松梢螟虫害的源头防治

要更好地开展松梢螟防治工作,就必须从根本上找出松梢螟害虫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从而更全面地控制林业树木的生长。在植树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树苗,筛选出病虫害和抗逆性差的树苗,避免在后续的生长项目中出现松梢螟。一旦树木出现病虫害,工作人员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避免大规模传播。对树龄较小、面积较小以及特殊的林分,采用人工处理方式能够实现防治。笔者前期在松梢螟大规模发生年份,每10~15 d安排技术人员对剪除马尾松种子园受松梢螟危害的枝条,并统一带出林地进行集中烧毁,通过连续2年实施该措施,显著降低了松梢螟危害。但该措施不适用于大面积人工林。

6.7 完善松梢螟虫害防治体系

在松梢螟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以保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林业物种及其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松梢螟虫害防治效果。其次,林业部门要结合林木生长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和制度,严格规范相关监管机构的职责,确定其服务方式。同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高森林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在松梢螟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超标的农药。最后,需加大防治力度,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防治资金,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松梢螟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6.8 松梢螟虫害防治成功范例参考

范例1:广西贵港市覃塘林场属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树种是马尾松,新建有40 hm2马尾松种子园,2016年开始生产马尾松种子,2018年进入种子盛产期,但由于受松梢螟虫害的影响,2018年和2019年的种子产量极低,平均产量不足0.5 kg/667 m2。从2020年开始,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专门针对松梢螟进行防治:(1)在新建的种子园范围内安装了40台太阳能诱虫灯,诱杀成虫;(2)3—10月,交叉使用苏运金杆菌(粉剂)、甲维虫螨腈、阿维菌素、甲维虱螨脲等生物制剂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次数不少于6次;(3)加强管控措施的实施,保护鸟类等害虫的天敌;(4)每年11—12月使用生石灰喷洒松树根部,杀灭越冬虫蛹。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松梢螟虫害发生的规模,显著提高了马尾松的种子产量,2021年该基地的马尾松种子产量达到了0.8 kg/667 m2。

范例2:广西藤县大芒界种子园也是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树种也是马尾松,新建有36 hm2马尾松种子园,2015年开始生产马尾松种子,2017年进入种子盛产期,由于受到马尾松毛虫、松梢螟等虫害的影响,2019年之前的种子产量都不高,年平均產量约0.3 kg/667 m2。从2019年开始,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1)专门设立信息树,定期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记录,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虫情;(2)在林区内安装了30台太阳能诱虫灯,诱杀成虫,并定期观测、取样,了解害虫的种类;(3)每年从2月开始,不定期地安排人员剪除种子园内受松梢螟危害的枝条,并统一带出林地进行集中烧毁;(4)3—10月,交叉使用白僵菌、苏运金杆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灭幼脲等生物制剂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次数不少于6次;(5)强化管控措施,保护鸟类等害虫的天敌;(6)每年11—12月使用生石灰喷洒松树根部及树干1 m以下,杀灭越冬虫蛹。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和松梢螟等虫害发生的规模,显著提高了马尾松种子的产量,在2021年,新建种子园的马尾松种子产量达到了0.75 kg/667 m2。

7 结束语

松梢螟虫害防治是一项长周期工程,在做好科学监测的基础上,应提出合理的防御措施,了解当地松梢螟的生活史和危害规律,筛选苗木。在合理种植和林分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天敌的放置、引诱剂的诱杀准备,必要时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可进行人工捕杀、诱虫灯使用、撒施生石灰等措施等综合应用,以降低松梢螟带来的危害和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美芝.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花卉,2020(14):273-274.

[2] 王玲玲.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14):51-52.

[3] 张玉玲,田斌.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19(3):72-75.

[4] 杨伟,王文兵.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浅谈[J].农业与技术,2018 (16):175.

[5] He X F. Discussion on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J]. Rural wealth consultant, 2020 (8): 22.

[6] Wei C L, Fan H Y. Optimization of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of pest control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J].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quipment, 2020, 218 (2): 205-206.

责任编辑:黄艳飞

Harmfu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Pine Shoot Borer

LIANG Yuanyi (Damangjie Seed Garden, Tengxian County, Tengxian, Guangxi 543300)

Abstract Pine shoot borer was a common and extremely harmful eating pest of pine species, which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ine forests, and had serious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and breeding of fine seed in pine seed orchards. Based on thi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damage of the pine tip borer were describ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the pine tip borer.

Key words Pine shoot borer; Harm; Control

作者简介 梁远毅(1974—),男,广西藤县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1-14

猜你喜欢

危害防治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