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课程本土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30唐瑭郑建华

关键词:STEAM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

唐瑭 郑建华

摘    要:STEAM课程的本土化,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在STEAM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解构海外优秀STEAM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提炼其课程框架,再根据学校特点和自己的任课实际,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STEAM课程。在本土化过程中,STEAM课程的设计应注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4门学科的有机融合,并基于项目化学习、真实的问题情境,导向开放的结果。

关键词:STEAM教育;STEAM课程;课程设计;本土化

当前,“STEM教育”“STREAM教育”“STEAM教育”等新名词,已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词语。“STEAM”,也成了新锐与潮流的代名词。“社会变革需要STEAM教育”“21世纪人才素养培养需要STEAM”等口号常在耳旁。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中,以STEAM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也时常可以看到。那么,在STEAM教育极为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STEAM教育、设计STEAM课程呢?

一、对两个STEAM教育案例的对比分析

笔者曾参加过一次题为“做一顶帽子”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师采用STEAM理念进行教学展示。以下便是相关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课堂聚焦。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类精美帽子的图片,以引发课堂关注,并提出当天的课堂任务就是做一顶帽子。用时2分钟。

第二步:工程设计。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顶帽子(要求在设计图上简单画出草图)。此处用时8分钟,但多个小组的设计图为空白,学生忙着抢材料。

第三步:工程制作。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帽子。学生共分为12个小组,其中4个小组是匆忙完成任务的。用时25分钟。

第四步:交流展示。各组上台介绍自己的帽子,说说帽子的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用时25分钟。

这是一堂值得探讨的STEAM课。课前,教师的材料准备充分,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激起了听课教师的思维火花。有的听课教师认为执教者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觉得学生参与度高,并拍手叫好;而更多的听课教师对这堂课持否定态度,但又说不清楚究竟哪里不好。

这是一堂单元总结课,学生用60分钟完成了帽子的制作,但这堂课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的:深化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同时感受创作的乐趣。因此,这堂课充其量只能算是教师“教完了”,而绝不是学生“学会了”。如果降低教学目标,只让学生完成帽子制作,学生是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的,但这样做的话,这堂课就不是一堂理念先进的STEAM课了,而变成了一堂劳技课。

STEAM课程的核心要义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一次“浙江—印州中小学STEAM课程平移临摹型实验项目”研讨活动中,笔者有幸观摩了美国的“空气动力学”课程(课程设计详见图1)。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美方教师的做法为:将该主题拆分成几个板块,每天进行一个主题的学习,并针对每个主题展开四课时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分成两部分:支持性活动和核心任务。某些支持性活动看似与主题并不相关,比如“创建名字帐篷”“我做过的事”等,但其都指向培养学生STEAM素养中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彼此,为后续开展更复杂的团队项目做好准备。这一点对我们进行STEAM课程的本土化设计很有启发。

二、STEAM课程的本土化思考

所谓“STEAM课程的本土化”,指的是学习借鉴国外在STEAM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积累STEAM教育典型案例,提升中国教师的STEAM课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将海外优秀STEAM课程拿来“为我所用”,并解构其课堂教学过程、提炼其课程框架,再根据学校特点和自己的任课实际,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STEAM课程。下面笔者以美国的“空气动力学”课程的本土化为例,阐述STEAM课程在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感受策略的重要性

在“空气动力学”课程的“不说话排队”活动中,美国教师设计的是按照身高、姓名首字母、年龄顺序排队,活动后再进行交流反思。学生体会到的是交流的重要性和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在本土化过程中,教师将游戏进行了改进:学生按年龄排队,要求30秒不说话才算完成挑战。前几次学生都挑战失败了,但每次失败后,都会立即反思交流,再重新制订方案进行挑战。学生完成活动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挑战成功。在这一改进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了交流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到完成任务的策略的重要性,并体会了策略优化的过程。

(二)感受真实情境的重要性

在“空气动力学”课程的另一个子活动“意大利面建高塔”中,美国教师结合真实情境不断出示新规则,并渗透一种“事物是在不断改变的,设计要随时改进”的意识。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节省材料的情况、材料的完整性和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等几项标准,对自身建筑物进行评价。这已符合工程设计理念。在本土化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环节进行了修改。美方教师只是用打分的形式,我们则直接让孩子计算建造塔的花费,這样更符合真实情境,真实情境中我们是需要考虑施工成本的问题的。

(三)目标指向素养提升

在“意大利面建高塔”活动中,教师最关注的不是每个小组搭建得有多高,而是合作学习中是否有人没有参与、为什么不参与、有没有参与讨论、有没有设计和改进活动方案、能不能得出结论、是不是靠自己总结得到结论、能不能把结论表述出来、STEAM素养是否得到提升等问题。

(四)课堂充分实践

在“推进气球”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如何让气球更受控地运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不断设计、测试。1个小时的课有45分钟是给学生实践的。这也是STEAM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不同之处:把时间交给学生。在一个连贯、不被打断的充足时间里,学生会做得越来越好,不用担心他们做不到。他们就像工程师一样,发现问题、思考、设计讨论、动手制作、测试、改进、再测试,直到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成品出现。4D1506B2-7636-4790-AB09-DA727795A499

(五)教学优化组织

在美国的“空气动力学”课程中,一些新的组织形式让笔者记忆犹新。在学生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后,教师引入了一种新的组间交流探究模式——画廊走(Gallery walk)。

画廊走是一种讨论形式。开展画廊走探究活动的流程如下:写(如学生以小组形式在纸上设计鸡蛋保护器方案)→开始(教师分发白纸,学生在走访过程中可用于记录)→旋转(以小组为单位顺时针旋转,依次观摩下一组的方案设计)→反映(组内交流,修改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教师多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却能引导每个小组认真仔细地评价、参考其他组的设计方案,形成4人讨论圈。5分钟1次的轮换、记录,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问题深入思考,加强理解。

这与我们传统的小组一一上台汇报的讨论形式很不一样。它是一种从学生视角出发的交流,有利于各小组就设计方案的原始意图展开组间沟通与探讨,提升交流效率。

(六)指导转化模式

STEAM教育强调犯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认识世界、建构知识中,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所以课堂中,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期待学生自身对错误或者失败进行反思、修正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解答。期间,学生如果没有提问,教师也可不作过多干涉。这是STEAM教学的指导模式转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问题解决的合作者。

三、对STEAM课程设计的再思考

教师根据所学,可自主设计、开发,并实施STEAM课程。以下,笔者以“家庭收纳装置”的设计为例,谈谈对STEAM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STEAM课程设计应注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4门学科的有机融合

在STEAM课程中,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学科的目标,而是融合目标。它强调的不是知识获取,而是STEAM素养形成。如“家庭收纳装置”课程,其目标撰写虽是分学科的,但具体内容都是融合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了解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特点;比较各个结构在空间利用率、抗弯曲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制作收纳装置的结构。

【技术】会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探究不同结构的特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收纳装置,测试使用情况,并据此作出有效调整。

【工程】体会“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测试—改进再制作再测试—形成产品”的工程技术流程;能按照设计制作收纳装置;会评估同伴的设计产品,提出改进意见。

【数学】会计算相同周长组成的不同形状的面积,并进行对比;通过估算控制所需耗材及制作的成本。

【人文】绘制收纳装置设计图,设计制作美观、使用率高的收纳装置。

(二)STEAM课程设计基于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能将零碎的各学科知识,通过一个研究主题串联起来,以实现真正的学科整合。项目化学习是一个长周期的学习过程。如“家庭收纳装置”课程设计了7课时的教学。其中,有支持性活动,也有核心任务。

【第1课时(原型展示)】创设情境:小科请同学到家里玩,可是房间很乱,需要整理。

【第2、3课时(支持性活动)】探究不同形状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结构组合的特点。

【第4课时(工程设计)】根据每家每户的现实需求、材料和时间成本,完成智慧收纳设计图。在班级内交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修改完善。

【第5课时(据图制作)】根据设计图,制作出符合家庭需要的收纳装置。

【第6课时(展示评价)】在班级内展示本组的收纳装置,并作出相应描述,以理解其他各组的建议和教师的评价。

【第7课时(改进拓展)】进一步改进,并做好美化工作。接受相关的新的STEAM项目课外作业。

(三)STEAM课程设计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

STEAM课程设计应注重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多種能力,以实现高阶能力的培养和迁移。如“家庭收纳装置”课程以小科同学房间物品多且凌乱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属于自己的智慧收纳方案。

(四)STEAM课程设计导向开放的结果

STEAM项目的结果应是开放的,如“家庭收纳装置”项目,每户家庭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设计的收纳装置自然也不同,所以对学生设计的评价允许有多个正确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STEAM教育强调从真实问题出发,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项目调查、产品设计、制作完善等。STEAM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有动手能力的“能工巧匠”,还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全面人才”。[□][◢]4D1506B2-7636-4790-AB09-DA727795A499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