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思路探讨

2022-06-30陈志刚石金晶奎晓燕

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协同校企

陈志刚 石金晶 奎晓燕

四、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举措

专业综合改革是对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育人体系改革、精品课程打造、校企协同培育机制构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育人体系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协同打造卓越工程师“112育人体系”。“112育人体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风建设,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主线;建立学生学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以无人监考为抓手的大学生诚信尚学教育平台和以创客空间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形成全员协同三全育人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学业发展服务中心从服务与管理的“发展导师”“专家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师”的角度,为学生培育各个环节提供重要支撑。学生的培养分阶段进行,且层层递进,从专业认知、技能和兴趣激发开始,逐步培育学生掌握知识理论,并进行项目探索;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与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育。

(2)螺旋式塑造价值观和提升能力,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构建了“三维度四阶段三过程”螺旋式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即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刻画学生价值观和能力要求,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按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四个阶段设计,利用规划、教学和评估三个过程,螺旋式一体化进行学生价值观塑造和能力提升。

(3)推进本科教学国际化,促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拓展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与海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并积极聘请海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这些举措锻炼了本科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4)以立德树人统领各个培养环节,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各个培养管理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功能。大力推行“优秀本科生一对一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品行养成、学业、科研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

2.精品课程打造

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学校教学职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作为课程和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课程改革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1)以精品课程为标杆,课程协同高效构建学生学科知识结构。软件工程专业致力于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形成多课程支撑联动的整体合力,普及先进理念与方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在建成“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上线了“软件度量”等MOOC课程,完成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度量”等课程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认证。并以精品课程为标杆,以课程项目为依托,构建教学团队,通过实施课程教学四部曲(课堂讲解、学生实践、课堂发布、教师点评)进行课程协同,高效构建学生学科知识结构。

(2)科学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着力打造“金专”“金课”。不断优化课程模块设置,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增加软件工程前沿技术类选修课程,为学生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提供空间。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全力打造10门以上专业“金课”,健全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校企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秉承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校企联合育人的三协同模式,软件工程专业以完善的校企协同保证机制扎实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校企合力,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主要体现在校企协同提升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和产教研深度融合以對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两个方面。

(1)校企协同提升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通过构建一点两翼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一体化四层次工程能力训练平台(如图4所示),以平台支撑系统为基石,以专业公共平台、专业平台构建综合基础层;构建工程训练平台形成应用层;搭建创新训练、国际化训练平台对接创新层;支撑着实践能力评价和教学质量保证两大体系。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采取依托企业实际项目、模拟企业实际环境、企业工程师现场教学和按企业实际要求进行考核等措施,使实践教学更加贴合产业实际,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2)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挖掘软件工程专业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利益驱动点,着眼于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追踪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为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注重以实践和创新能力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利用科研优势联合攻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利用高校理论和教育优势对接企业员工培训与深造问题。致力于校企双向吸引,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机制。积极对接与软件工程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软件工程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推进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4.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围绕一流师资建设目标,坚持“以本为本,回归初心”教育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培养校内教师,严格培育新进教师,常态引入外籍师资,长期聘任企业导师等措施,师资队伍基本实现“教学师资结构均衡化,企业导师制度化,国际交流常态化,教学团队持续化”的建设目标。

(1)教师引进与培养制度化。秉承“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出台教师引进与培养制度文件,有计划地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和高层次海内外师资,对新进教师进行严格的入职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思政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师德师风、专业水平。20FA86C5-7136-499A-A670-AAA2F9CEACA8

(2)师资结构均衡化。以汇聚拔尖人才為导向,不断优化学缘结构,合理建设师资结构,保证全体专任教师90%具有博士学历,教师高级职称、中青年教师分占90%、75%,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比达80%以上,师资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能够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企业导师制度化。制订企业导师制度,固定企业导师选配原则和要求,依托国内知名大型软件企业,聘任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等组建企业导师队伍。3年中有171人次企业教师承担了20多门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获益。

(4)国际交流常态化。本专业在注重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备的教学设施、奖学金支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育人的具体措施。教师团队中共有10多名教师具有1年以上国外研学经历,长期聘用美国、英国等国家外籍教授组成常态化国际教学团队。

(5)教学团队持续化。依托学院教指委建立了专业教学组织机构,完成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成立教学委员会学生委员会,听取学生反馈,利用教学评价改进教学;组建督导委员会,监管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研讨、集中学习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培训。

5.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质量保障制度。我们建立了“三级体系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院具有完整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建立了公开宣传、合理评价和优化修订等专业质量保障制度。设有教学档案室,负责档案接收、整理、编目、保管和借阅。同时注重健全激励机制,配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传统和特色,优化收入分配机制,重点奖励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并取得成效的教师,确保教师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

(2)质量监控。建立了完善的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教学过程多维度监控体系如表1所示。监控主体包括了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院领导/督导组/系(所)同行、各级办公室、学生工作委员会等;监控形式包括了自评、教师/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学生评教、人工抽查、教学汇报、学生自我调查等;监控频次高、结构反馈客观及时,从多个维度保障教学过程高质量有序开展。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中,学院负责审查指导教师资格、学生选题、前中期质量进度检查、答辩资格审查、诚信检测、毕业答辩组织和资料归档。系(所)负责选派指导老师、设计题目和任务书、论文评阅、毕业答辩与成绩评定。

(3)质量信息利用及持续改进。建立了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反馈、毕业生反馈以及用人单位与社会反馈相结合的“四维一体”反馈机制,如图5所示。通过教学效果反馈和学生反馈,为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毕业生反馈,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用人单位与社会反馈,了解用人单位未来发展对毕业生的新需求。通过外部参与、明确职责、总结反馈、定期评价、持续改进等方式,实现培养目标的落实遵循与持续改进,加强教师对课程指标点的认知,明确课程作业和考试是学生对课程掌握的考核指标点。

五、主要成效

1.毕业生质量

学院每年都会在当年招聘季结束之后,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了解我校毕业生在职的实际表现。每两年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征集毕业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数据显示,本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而职业的胜任情况也超出了92%,从侧面反映了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是相符的。本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两年工作满意度为8.87分(10分制),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值(7.81分)高1.06%。80%的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100%的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毕业生就业率为98%以上,其中60%以上学生进入百强企业或海内外知名高校,在湖南省名列前茅。

2.就业与升学情况

本专业学风优良,侧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和升学时都有不错的选择。在就业方面,本专业引导学生建立生涯意识,组织招聘会和求职交流会,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择业与就业,每年都会向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华为、网易等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在升学方面,每届毕业生通过竞赛、成绩保研,保研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2021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共有40名学生通过成绩保研、竞赛保研、社会工作类保研和补偿计划等方式获得推免资格(专业总人数179),实际保研率高达22%。每年出国求学人数达到8%左右。2020届毕业生升学率达38%,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机会读研深造。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18-30.

[2]刘莲玉.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彰显人大担当作为[J].中国人大,2021(17):18-20.

[3]张晨,李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决定实施“六卓越拔尖”计划2.0[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6):35.

[4]高校参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需具备四项条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9):62.

[5]尚志海,陈楚滢.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特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1):135-141,156.

[6]龚珏,范赛月.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方向[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10):131-132.

[7]王铭俊. 坚持“四个面向”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N]. 湖南日报,2021-12-18(4).

[8]刘元春.深刻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J].人民论坛,2021(32):12-14.

[9]吴影.“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12):163-164,174.

[10]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在线分组讨论教学的可视分析关键技术研究”(编号62177047);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行业应用的高端智能软件研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高厅函

〔2020〕23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人工智能赋能的新文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高厅函〔2021〕31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共建量子计算人才培养基地模式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2246009);2021年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综合研究类)“面向新兴交叉学科的量子信息类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YJSKSA18);2021年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普通教育类项目)“前沿交叉学科背景下的量子信息类课程‘科教互促共进机制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jy030)]

[责任编辑:余大品]20FA86C5-7136-499A-A670-AAA2F9CEACA8

猜你喜欢

双一流协同校企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