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们的冬奥故事:愿做一片燃烧的小雪花

2022-06-29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住宿高山闭环

□本刊编辑部

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2022冬奥盛会于2月4日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从申办成功至今7年多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为之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忙碌在服务保障冬奥会一线的女职工们,她们的担当作为不可小觑。

她们在冬奥闭环内外各个岗位上,带着温柔而坚韧的女性力量奋战一线,“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惊艳了世界,我们服务冬奥的人员也希望成为一朵不一样的小雪花,我们是燃烧的雪花,为运动员们和世界友人们送去温暖。”参与冬奥服务保障工作的女职工表示。

奔赴冬奥,做一片燃烧的小雪花,她们为冬奥贡献着巾帼智慧和力量。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本刊邀请了4位参与冬奥、奉献冬奥、服务冬奥的一线女职工,听她们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

火速救援的“雪上120”

北京北控京奥高山滑雪女子巡逻队女工班组组长 常红

带着对滑雪运动的热爱,2019年,我刚大学毕业就和其他4位女孩一起加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巡逻队。作为队里唯一一个女职工班组,我们立下了一个“冰雪之约”——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在护航冬奥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掉队。

“赛道有人受伤,请马上营救……”听到对讲机上传来的指令,我和队员杨晶便飞速地冲向事发地点,不到两分钟便精准到达救援点。“您好,我是救援队员,请您不要紧张,保持安全姿态,配合救援!”我边安抚伤员情绪,边进行初步的检查包扎,再将伤员抬上救援船,由其他巡逻队员牵引救援船快速向赛区内医疗点驶去……这样一幕发生在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海拔2198米高峰的小海陀山高山滑雪中心雪道测试赛上,这也是测试赛开始后的第3次救援。从开始营救到包扎完毕再送至120医疗点,全程仅用时11分钟,远低于国际雪联要求的时间,我们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也检验了近3年的训练成果。

高山滑雪比赛中,因高速过弯及速降,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受伤,场地救援便是整个巡逻队的一项重要职责。在赛事中,当女运动员及女性工作人员受伤需要救护时,女救援队员往往比男队员更加适合,且女队员在耐力、毅力、抗压能力和亲和力等方面也非常有优势,在伤员受伤后做心理安抚工作也更合适,北控京奥高山滑雪巡逻队女工班组便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

为了熟悉小海坨山整体地势环境,每天,我们都需要在赛区内勘察“跑山”。盛夏时节,赛区内场馆赛道还处于建设阶段,为了节省体力,我们的背包里连水都不敢多带,时常是面包混着重载卡车卷起的尘土完成了就餐。本以为夏季的“跑山”已经是最辛苦的,但是到了雪季之后,精神和身体的极限挑战才刚刚开始。为了保证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队员们需要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下,携带20公斤重的装备连续值守6个小时以上。在场地救援训练中,我们和男巡逻队员接受同样的训练科目,训练时要背负100多斤重的伤员在陡峭的雪地上行走。这还不算,每天至少4次赛道救护模拟演练,需要在近60度的陡坡滑雪赛道上,灵活敏捷地控制着210斤以上的山地救生船,每天累积滑行距离都在50公里以上,我们都开玩笑说这是雪上“魔鬼训练”。连续三个春节,队员们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巡检赛道。

在勇敢接受辛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挑战后,高山滑雪中心巡逻队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庆冬奥赛区,在竞技结束区,习总书记观看了高山救援队的赛事救援专项演练,还专门询问了女子巡逻队员是否也需要负重这些达40斤的救援装备。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习总书记叮嘱我们,安全是重大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要强化各方面安全保障……殷切的嘱托,让我和每一个队员都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把赛事保障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冬奥赛时万无一失。

为冬奥保驾护航的“安保冰墩墩”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民警 夏瑜

今年1月15日,我接到冬奥会安保指挥部的通知,立即进驻北京冬奥村正式开展闭环内的安保工作。经过培训和多次核酸检测后,1月18日,我的冬奥安保时光正式开启。

我在村里的接待中心负责运动员、教练员和冬奥组委官员等工作人员的证件查验及秩序维护。每天看着进进出出的外国友人,见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村里高科技设备的惊叹,感受到北京冬奥会带给他们的快乐,我感觉自己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语专业,工作后,平时说韩语或英语的机会很少。为了冬奥会期间能更好地在村里服务,我在工作之余补习了很多专业术语,还从志愿者那里学会用法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表达“欢迎来到北京”“加油”“谢谢”“祝你在冬奥村过得愉快”等“客套话”。

每当外国运动员训练、比赛、参与活动后回村时,我就会用新学的词汇和他们交流。我想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北京冬奥安保人员的高质量服务,展现出北京举办冬奥会的细致、精致和极致。

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在工作时都要穿上肥肥大大的防护服,戴上口罩、防护面罩,里面套着厚厚的棉衣,所以每次上岗时总是一副“小胖墩”的模样。再加上我所在的岗位需要有人24小时轮流值守,平均每三天就会轮上一个夜班,渐渐地,我的“黑眼圈”也出来了。

一天凌晨,我在岗位上查验证件时,一名外国运动员看到我的样子突然笑出来:“你好可爱,好像‘冰墩墩’啊!”听她这么一说,同事们都乐开了花。之后,我就得了个“安保冰墩墩”的绰号。每次换好防护服,看着镜子里全身雪白的自己,圆滚滚的身材,浓浓的“黑眼圈”,还真是像极了“冰墩墩”。

工作之余,我静静地待在接待中心,抬头望望灯火通明的“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竞赛场馆。我想,那里一定也有很多战友和我做着同样的工作,同样在为奥运贡献力量。

保障冬奥工作人员食宿的“大管家”

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书记 陈超

2021年12月底,我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者转型成为冬奥保障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环内、环外千余人的住宿、餐饮供应工作。环内住地属于北京冬奥会“65+3”家签约酒店中第二大住宿区,入住主媒体中心690名C类人员,完全按照闭环酒店模式管理。属地指挥部及餐饮加工区均设置在环外,因而我也被安排在环外,从未管理过酒店又加上隔空管控,各种具体事项可是难坏了我。

结合住地特点,我们闭环内外工作人员共同梳理制度、流程,明确每一项工作要求,项项工作落实到人,1月4日,全部680多名保障人员正式进入了闭环。我们需要根据保障人员的工作特点提供服务,早晨因为负责清废的师傅们7点上班,我们就需要6点前将早餐送到过渡区,因而集中住地的供餐一早再早,操作间每天4点多就已热气腾腾。

“您好,环内网约车司机从张家口回来了,需要用餐!”一接到电话,环外的我们就立即启动送餐工作,联系用餐单位、联系供餐点、联系送餐人、联系司机、联系过渡区消杀,最后到达司机手里。这是我在冬奥保障工作中经常处理的事情,每天会有一群不定时、不定点的网约车司机申请在环内就餐,我们经常为了一个人,跑一整套的流程。

由于人员众多,意外状况也频发。一天中午,我刚刚打开盒饭就接到电话,一名女保洁职工哭哭啼啼地说餐盒中有虫子,我赶紧远程遥控,找人将餐盒里的东西用清水泡净露出“真容”,原来是一种叫“荜拨”的调料,用酱油裹住,软软的很像虫子。当时现场保洁负责人哄着她说“真是受委屈了……”知道真相的她也破涕而笑。

平静无波的住宿区也时时会出现一些小紧张。闭环几日后的中午,清废领域的保洁人员被虫子叮咬,第二天隔壁宿舍也发现了此类情况,有可能是臭虫。环外的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我听说臭虫会像蟑螂一样恐怖,不易消杀,天气暖和后就会大量繁殖,但要环内外同频处理,难度很大。我连夜协调厂家送来400块新床板、50套新被褥,协调入环车辆、协调环内外搬运人员、协调消杀药物,第二天一早就盯着大家运输。

令人欣慰的是,最后只是虚惊一场。我坚决的态度让保洁人员很感动,她安慰我说:“我们自己消杀就行了,别担心”。这一举国的盛事中有着无数这样的“小故事”温暖着、鼓励着我,为冬奥贡献微薄之力。

贴心服务冬奥闭环职工的“后勤部长”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总承包部高山滑雪中心第一标段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 方洁

2021年6月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竣工验收后,12月,所有人原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冬奥会赛事保障工作,我主要负责项目部后勤保障。

我最初的保障计划是将项目部作为闭环职工的住宿地点,所有不参与闭环管理的职工搬离项目部,找临时办公场地。就在计划有序推进的时候,奥组委对项目部闭环内外人员的住宿有了统一要求,即闭环人员到指定地点住宿,项目部不允许住人,之前我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推倒重来。

时间不等人,为闭环外职工预定酒店的工作就变为首要的工作。“我们按规定只能接收涉奥闭环人员,您这样的情况不能安排入住……”一周内,我连续跑了四五家酒店咨询情况,从龙聚山庄到野鸭湖酒店,再到人文学校住宿点,最后好不容易联系到了愿意接收的酒店。

1月21日,收到闭环内人员进入闭环的通知,要求22日晚闭环内人员必须完成入住,留给我们搬家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天一夜。为避免白天车辆拥堵,我连夜开启闭环内职工的物资搬运。22日下午,45名闭环职工按期完成入住,23日,闭环外职工完成入住。

在安排好所有职工入住后,物资也要同步准备起来了。闭环内职工住宿点只提供床铺,一切生活物资都要我去准备。要筹备45人、两个月的生活物资,大到洗衣机,小到卫生纸和理发器,我手中的清单添添加加最后多达100多种。

“天气太冷了,你们要注意饮食……”春节期间,由于疫情原因,物流不畅,我想尽办法给闭环人员送去电磁炉和锅具,嘱咐他们在寒冷的冬夜煮点热乎乎的饭菜吃。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场馆的赛事保障工作,但赛事期间的后勤服务保障同样重要,我们是一个战斗集体,共同保障冬奥盛会顺利举行。

猜你喜欢

住宿高山闭环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一种新型烟气含氧量闭环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基于四元数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闭环检测
高山从何而来?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P大的住宿学院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家电回收的闭环物流网络选址模型
酒店住宿
“住”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