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营造健康森林的有效措施分析

2022-06-29卢朝芬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褐斑病松针营造

卢朝芬

(隆林各族自治县国有金钟山林场,广西 隆林 533400)

引言

林业对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森林无比重要的地位已经被我国列为战略级重点保护项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这种负面影响下森林资源开始逐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开始下降,许多病虫害开始对森林造成进一步损害。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已经对重污染工业企业大力整顿,工业排放现象得到显著改善,而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力度却没有下降。为了营造健康森林需要将防治林业病虫害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本次研究中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营造健康森林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营造健康森林以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1.现阶段我国林业生物状况

1.1 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不同地区的气候具有巨大差异,而气候对于树木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大陆性气候地区而言,森林环境相对恶劣,树木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如果受病虫害影响那么植株生长就会受到进一步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树种的大面积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有超过30种病虫害,并且每一种病虫害都可对树木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松针褐斑病、黄脊竹蝗是现阶段许多地区常见的林业疾病,这些病虫害对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倘若放任这些病虫害自由发展会进一步抑制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营造健康森林对于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现阶段常见的林业病虫害

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多样性,主要由细菌、病毒、昆虫共同组成,这些有害生物对森林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表1 现阶段常见的林业病虫害

2.健康森林建设

2.1 健康森林意义

营造健康森林可以实现森林服务功能最大化,在营造健康森林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经营手段、结合大自然进程确保森林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上实现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避免森林受到病虫害、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真正实现可以结合环境变化适时更新,并且从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平衡当中逐渐恢复抵抗不良因素的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并且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水平。

而有害生物对于森林的损害无异于一场大火,但是与火灾、水灾的本质性区别在于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过程具有持续性、周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状况不同,森林常常会受到一种或几种有害生物的危害,不同区域的发病时间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而通过有效的手段治理病虫害以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可以营造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森林,无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居民健康生活都具有积极意义。

2.2 技术措施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发掘森林资源的第三产业价值,因此在休闲区、聚集居民区、交通干线开始发展健康森林建设,为了最大限度上避免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健康森林时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区域通过混合种植、砍伐病树的方式实现对森林的全面改造,对于尚未发生病虫害的区域通过度间伐、林下补植等方式提升阔叶树种的比重,从而进一步增强森林低于病虫害的能力。治理森林时主要的砍伐对象有:重病树木、病死树木、疑似感病木、衰弱木、受压木、 风折木、早死木、雪压木、当年枯死或萎蔫的侧枝、遭遇肆意破坏的树木,注意伐桩的高度需要≤5cm。

营造健康森林需要使用健康、环保的病虫害治理方式,现阶段生物防治技术是最为环保的病虫害治理方式,即通过引进有害生物天敌来消灭病虫害,也可以使用病虫害引诱剂、仿生药剂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森林有害生物的最佳防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5-8月。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有害生物的生存方式,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以后自然无法在森林中继续生存。

抚育措施即根据病虫害的“作案轨迹”,在已经被破坏的区域种植适当的阔叶树种,引进阔叶树种的方式有封育、人工种植、补充种植的方式,补种适当的阔叶树种可以有效避免被破坏区域情况进一步恶化,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恢复森林样貌。在补种树木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树种与适当的区域,并且将原有树种林分结构充分考虑进来。

对于一些区域条件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使用容器苗、保水剂、施缓释肥等作为有效的采伐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再次发生原有病虫害,真正实现森林生态效果恢复,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选择补种密度,并且尽量采取自然形态的补种方式,补种时在良好地段尽可能补种更多的树苗,由此为健康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健康森林建成以后为了避免未来发生病虫害,需要构建相应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并且将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健康森林建设全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实现健康森林可持续建设发展奠定基础,对树木进行综合改造并对林分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最终构成防护能力出众的生态森林群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确适地适树、景观声讨原则,选择乡土树种作为配置造林方式,健康森林建设全过程中同时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人民健康效益,由此彰显健康森林的真正意义。

3.林业有害生物症状与防治措施

3.1 松针褐斑病

3.1.1 病症

松针褐斑病主要的危害对象为松树,当松树针叶受到松针褐斑病病菌侵害以后,针叶最终呈现的症状为直径1.5-2.5mm的褐色椭圆形,如果同一个位置汇集多个病斑,其直径往往可达到3-4mm。恰逢松针褐斑病适合生存时节,在病斑初步形成以后就会立刻在针叶中央形成病原菌子实体,被称为“生孢子盘”。

对于感染松针褐斑病的松树而言,在感染后半年内就会出现叶片枯死、脱落现象,新生的针叶染病后通常病症不为病斑,而是针叶的尖端迅速聚集随后衰竭枯死,枯死位置的下端还会出现个别的圆点病斑,表现为黑色小点状子实体树冠下方开始发生病害并且逐渐向上蔓延,对于一些重度感染的松树,顶端2-3轮枝条会保持绿色,随后就会整株枯死。在松树当中马尾松、黄山松的叶片不容易感染松针褐斑病,即便感染以后其症状相比其他松种也更加轻微。不过环境过度潮湿会加重马尾松、黄山松染病并使病情逐渐接近圆斑症状,严重时同样会造成针叶端枯死;

3.1.2 防治

关于松针褐斑病的防治需要分步骤进行

3.1.2.1 检疫

尽管松针褐斑病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但是截至目前松针褐斑病的发病尚且不普遍,但是防止松针褐斑病进一步蔓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要求种苗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通过有效检疫避免发病地区引进的种子、苗木携带病菌,苗木为主要检疫对象,而产地检疫是最佳的检疫手段。

直接检验:观察叶片是否存在褪色小斑点或者其他典型症状,重点观察叶片两面表皮下叶肉组织是否存在块状、纽扣状且长度在1mm左右的近似圆形黑色小点。

切片检验:特别选取带有黑点的叶片5mm,将叶片薄且具有完整黑点的位置作为切片,将切片只作为样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子实体、分生孢子梗、特征。

组织培养检验:选取患病的新生叶片,取病斑边缘与健康叶片交界处对其表面进行消毒,并且在无菌条件下将样本放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当中,培养基温度控制在恒温25℃,并定期观察培养基当中的菌落形状、颜色、尺寸,通常4d以后就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菌落,12-14d以后就会出现分孢子,菌落直径通常为5-10mm。

3.1.2.2 化学防治

尽管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法,但是生物防治最大的缺点就是周期过长,并不适用于重病树木。因此可以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治手段补充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使用1:1:100波尔多液或800-1000倍70%多菌灵或70%800-1000倍百菌清液喷洒。每半月喷洒一次持续2-3次可收获显著效果。

3.2 马尾松毛虫

3.2.1 特征

蛹:呈纺锤形17-35mm, 暗褐色且节间存在黄色绒毛。茧呈长椭圆形,灰白色,后期呈灰褐色,并且存在有棕色短毒毛;幼虫: 1-2龄呈淡绿色、3-4 龄呈黄褐色、5-6 龄呈棕红或黑褐色且布满白色或黄色鳞毛;成虫:体长20-30mm,翅展36-80mm,雌蛾翅展比雄蛾略长。成虫体呈灰白、黄褐、灰褐色,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背面生长蓝黑色片状毛,体侧生长白色长毛。雌蛾触角短栉呈齿状,雄蛾触角呈羽毛状。

3.2.2 防治措施

防治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2.2.1 打造针阔叶混交林

多种类型混交林,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减轻虫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封山育林工作至关重要,修枝需要适当且在选育过程中筛选抗病虫树种。

3.2.2.2 强化监测

第一时间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3.2.2.3 保护天敌

猎蝽、螳螂、食虫鸟类等都是马尾松毛虫常见的天敌,通过引入天敌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消灭马尾松毛虫,还不会对马尾松本身造成破坏,因此对于天敌需要加以保护与招引利用。

3.2.2.4 生物措施

在松毛虫卵期在虫卵周围放赤眼蜂,密度控制在每亩5-10万只;每年3月中下旬在松毛虫常发区、偶发区抛撒白僵菌粉剂,密度控制在0.5公斤/平方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经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经济有效。恰逢雨水时节林间湿度大,更有利于白僵菌繁殖,通常选择雨后雾气较大的早晨抛撒;选择青虫菌六号液剂作为药物每亩100克或苏云金杆菌制剂每亩120克;黑光灯诱杀成虫。

3.2.2.5 化学防治

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的抗药性处于最低水平,因此也是一年中使用药剂防治最有效的时段。50%马拉硫磷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均是常用药剂,2.5%敌百虫粉剂密度为每亩3公斤;2.5%溴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20%氯氰菊酯每亩1.5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密度均为每亩150-200。

结论

森林资源已经被作为一种国家级战略资源受到高度重视,林业资源在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源。除了洪涝灾害以外,生物病虫害对林业的持续性发展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生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林业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延缓病虫害的蔓延速度,最大限度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损害。

健康森林的建设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森林可以为产业生产提供原料,可以为居民生活创造舒适环境。而营造健康森林需要将病虫害防治作为重要前提。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个相对庞大的作业系统,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通过持续性的工作才可以取得相对显著的效果。在营造森林健康工作中需要科学化的规划森林资源,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始终坚持预防为本,以此为营造健康森林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实现森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褐斑病松针营造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松针扫把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