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

2022-06-29沈秋莹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值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沈秋莹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1.自然保护区概况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隶属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24o17′50"~ 24o32′29",东经102o34′04"~102o40′07"之间。保护区以水库径流区水源涵养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保护对象。多年来,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在改善玉溪市五大水库水资源质量下降以及降低土壤的水土流失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改善生态、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内有诸多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开展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旅游的优越条件,可适度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

2.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

2.1 定量评价

2.1.1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表1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测算表

2.1.2 生态旅游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表2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

2.1.3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表3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

区位条件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100~200公里。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超过200公里。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公里,或以公园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公里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2 1 1 0.5外部交通铁路50公里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有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 0.5 50公里内通铁路,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 0.5公路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 1 0.5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 0.5水路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1 0水路较方便,有客运。 0.5航空150公里内有国际航空港。 1 0.5 100公里内有国内航空港 0.5内部交通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 1 0.5 0.5基础设施条 件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有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好。2 1 1注: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旅游开发利用的评分值 合计 7

2.1.4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价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N=M+H+L 式计算,其中N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M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为生态旅游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为50分,并按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一级为40~50分,符合一级的生态旅游资源,多为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二级为30~39分,符合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三级为20~29分,符合三级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

经计算,红塔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分为37.5分,旅游资源质量等级为二级,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2.2 定性评价

2.2.1 自然原真性突出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地势复杂,林相景观保存完好,森林茂密,林木苍郁,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景观,变幻的云雾天象景观,具有极高的游憩观赏价值。同时,保护区内古木参天,树形千姿百态,云雾风起云涌,穿梭于山间林中犹如置身于神秘幻境,山脉、森林、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天然的自成一体。

2.2.2 生态环境良好的“天然氧吧”,具有极高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养生价值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9.39%,保存完好的植被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明显的作用外,还有释放负氧离子、植物芳香分子、净化空气、令人神清气爽等保健功能,是优良的“天然的森林氧吧”。

2.2.3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水库河流众多,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宣教价值

保护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库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丰富的植物物种创造了优越的生存空间,也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具有较高的科研与科普宣教价值。

2.2.4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旅游价值高

保护区境内的龙马山“山辉渊润,日景流光,五气相宜,神冀腾骧”;龙马石林是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地表喀斯特的重要体现和集中分布区;龙马溶洞是该区域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具体表现和发育演化模式的典型代表;白龙潭从陡峭的峡谷直落下来。还有野生菌、涩水井、古朴村落等极具玉溪特色的旅游资源。保护区内的灵照寺是玉溪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李鸿祥墓更是玉溪人民爱国教育的良好教材;保护区内还保留了原始的彝族村落和彝族乡村文化。

3.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依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分类和评价。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现在已经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下表:

表4 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统计表

而保护区内大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硬叶常绿阔叶林、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云南含笑、大花香水月季、大白花杜鹃、马缨花、冬樱花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并未开始开发,只有当地居民会在闲暇时游览。

4.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资源开发不足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诸多旅游资源尚未实现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的转化,资源的合理开发还有所欠缺。一方面,当前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有限,主要为生态观光,诸多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观被划入了核心区。第二,对于已经开发出的旅游景观开发力度还不够,缺乏有效整合和合理布局,各个景点“独立成章”,缺乏一定的衔接和联系。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诸多景观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多为盘旋的上山公路盘,游客上山较为困难。尽管近几年,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设置了护栏、步道和一些简易的休息场所,但相较于成熟的风景区,这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并且游客大多只能沿盘山路走马观花式的观看自然风光,对于保护区内人文景观、生态景观、遗址遗迹都不甚了解,保护区也没有相应的科普设施进行宣传,无法充分展现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魅力,大大降低了保护区自身的吸引力。

4.3 区域特色不明显

相较于云南省其他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红塔山区域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也较低。除龙马山以外,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内其他景观鲜为人知。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与周边景点具有很高的雷同性,而较为有特色的“灵秀彝族村”“彝族火把节”“龙马溶洞”“龙马石林”还未充分开发利用,未充分展示红塔区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5.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5.1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科学的生态环境容量,将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在维持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

5.2 旅游开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强调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所驱动,坚持近期开发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兼顾的原则。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实现。

5.3 严格限制环境容量

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前提下,准确计算游客容量,确定生态旅游规模。避免不合理的环境容量造成的对保护区旅游景观的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保护区内基础道路、休憩区域、指示牌、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修建科普区域,宣传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

5.5 提升保护区区域特色

保护区内龙马溶洞、白龙潭、野生菌、涩水井、彝族古朴村落等极具玉溪特色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这些旅游资源,让红塔山自然保护区散发别样魅力。

猜你喜欢

分值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