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2-06-29区志光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地整地树种

区志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关于当前对于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混合杂交培育,能够有效针对广西的土地性质进行改善。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尾巨桉培育技术以及相关的造林研究都需要对尾巨桉与米老排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针对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混合杂交,其应从尾巨桉与米老排的相关培育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尾巨桉与米老排的培育实际情况,有效针对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土质进行改善,优化尾巨桉以及米老排的杂交混合培育过程。混交培育过程中,应对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植物相关特性与对应的培育方式技巧进行融合分析,掌握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混合杂交技术,从二者的混交培育模式中发现培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具有价值意义的针对性对策。

1.尾巨桉的物理学特性研究

尾巨桉是当前我国广西地区大范围种植的一种由桃金娘科桉树,即尾叶桉与巨桉杂交而成的树种,由二者杂交而来,对应的生长速度也较快,若是用于造林,在造林过程中的第三年就能够达到平均9.5m,对应的胸径可以有8.2cm。相比于其他的树种,尾巨桉的生长较为迅速,并且要所呈现的林木相对较为整齐,干形状较为通直,分枝较小,树冠也相对较窄,枝下可以达到树高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往上。尾巨桉具有相对坚硬的木材性质,较为耐久也较容易被劈裂。是一种红色木材,结构较为紧凑,纹理清晰交错,是当前家居制造、室内装饰、地板镶木、胶合板、建筑用材等的主要应用,是当前广西大部分地区广泛造林建设的优良树种。

与此同时,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门林场专为尾巨桉的试验用地,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对应的坡度也较小,大多采用整地方式进行全垦。而对于尾巨桉的生长条件,主要对温度和降水的要求较高,在光照相对充足的地区,尾巨桉所需要的气温温度一般在年平均15℃以上,无法耐零下低温的霜冻节气,同时要求具有较为充沛的降雨量,对应年降雨量应该在1000mm以上,在此类地区的培养下,尾巨桉才能以较为良好的生长趋势迅速生长。

图1 广西尾巨桉树种

2.尾巨桉的造林栽培技术要点

尾巨桉属于桃金娘科桉的树种之一,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木材种类较为多样,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而对于尾巨桉的栽培技术,主要是针对种苗进行合理选择,选取第一、二级的尾巨桉组进行培苗栽植,与能够提高得到快速生长力的尾巨桉,萌芽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有效保证在第一轮采伐后仍具有一定的产量,有效减少造林成本。对于起苗,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成活率,即在当天做好起苗与栽植,并且将苗木放置在阴凉处,注重淋水保湿。尾巨桉苗的运输过程中,经常风吹日晒,造成其苗枯死,因此在对应的运输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其保湿,尽量减少桉树苗水分的快速蒸发。除此之外,关于尾巨桉的造林培育,也应该选择较为适宜的造林地,应根据尾巨桉的生长习性选择土层较为深厚、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较为疏松、透气性较好的壤土生长,选择海拔高度于700m以下,对应交通较为便捷、坡度较为平缓的土层进行造林。在其尾巨桉的造林过程中,要求提前进行全面炼山,即在造林前一年的冬季,应全面清理林地以及杂灌木,对部分未燃的灌木和枝丫进行全面集堆烧毁,防止白蚁对其的危害。同时进行整地,对于尾巨桉的造林培育,主要采用穴垦整地,先将林地上的杂灌丛以及树头等进行严格地清理,再从设计好的种植密度中确定对应的种植穴,做到穴底部的相关规格要求。最后,选取一定的春季雨后时间进行造林,配置湿润的土壤进行栽植,在其造林过程中连续抚育三年,有效进行施肥、杂草控制、防治病虫害等,提高尾巨桉的造林培育成功率。

3.米老排的生态习性介绍

米老排作为金缕梅科壳菜果,属于绿阔叶乔木,主要集中于我国的广西、广东以及云南等地区。米老排是一种优良的速生树种,干应较为通直,枝条的材质也较为良好,具有较为美观的色泽,经久耐用。所对应分泌的树脂就是较为重要的油脂资源。而米老排的叶片也较为肥大嫩绿,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是为家畜提供良好饲料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广西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培育米老排,改善土壤质量,有效保持水土与进行生物防火,米老排能够为当前的混交林营造良好的生长氛围。

图2 高度60cm的米老排

根据米老排的生长特性,在早期生长过程中具有较为快速的生长特性。能够持续相对较长的高速生长时间,对应的树高与胸径连年生长、年平均的生长高峰普遍出现在树龄三到四年,株高一般可以达到30m左右,具有较为粗壮的小枝,叶片呈现阔卵圆形,种子褐色具有一定的光泽。米老排主要喜好温热。属于一种弱阳性树种,适合生长的年平均温度在20℃-22℃。对于年降雨量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平均在1200-1600mm。米老排在生长幼期较为耐阴,大多生长在林缘、林下与空旷地带。

4.米老排的栽培技术

米老排的种植栽培技术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树种相对应选择15-40年的干形通直、无病虫害以及生长快、种子成熟度一致的母树。果实通常在11月左右成熟,种子的采集应在种子先端即将开裂的时候进行,米老排的种子不适合干藏,需要按照种沙比例1:5进行混合,放置于阴凉通风处。于米老排的苗圃地选择,应主要采取微酸性、排水较为良好的沙壤土地块进行培育,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应使用多菌林、甲基托布津等对苗床进行灭菌杀虫,以防病虫害发生,在整地以后一次性施足底肥。在米老排的播种期间,应采用条播种的方式,根据一定的行距和深度进行播种,对应的幼苗时期抵抗力较弱。不能够直接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进行除草等工作。幼苗长高至10cm左右时,应将米老排移动到营养袋内进行培育。从而保证幼苗能够健康成长,此时幼苗苗木叶片较大,枝干也较嫩,较为容易猝倒,应做好有效防范。

5.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模式分析

5.1 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混交培育模式

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模式主要的森林经营类型为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人工复层林主要以培育中小径材工业原料林为目的,实现营造多功能人工林的目标,采用同龄复层林的培育模式进行人工林经营。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的适宜发展区域主要根据其二者自身的生长习性进行分配,米老排主要适宜区域在我国广东封开、信宜、阳春等,广西东兴、上思、德保、龙州、宁明、那坡、靖西市等以及云南南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也有引种栽培。垂直分布在海拔250~800m的低山、丘陵中下部和沟谷两旁的天然林中,海拔1000m以上有分布,但较为零星。喜生于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在低洼积水地生长不良。多生长在砂岩、砂页岩、流纹岩等母岩发育成的红壤、砖红性红壤或黄壤上,pH为5~6.5之间的酸性沙壤土至轻黏土,在钙质土中不能生长。在当前的尾巨桉和米老排混交过程中,树种配置有尾巨桉、米老排的混交新造林。主要采用带状混交的方法,以3:1的比例进行混交,对应的初植密度及苗木规格为新造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林栽植初值密度为111株/亩,株行距为2×3m。

除此以外,对于尾巨桉和米老排的混交,造林整地应尽心全垦,即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林沿水平梯带挖明坎,规格为面长宽60×40cm,底长宽40×30cm,深30cm。造林的主要技术包括新造林地,伐除林地内所有的藤、杂草、灌木和疏残林,伐桩要求在10cm以下。炼山防火带宽要求20m,危险地段25m,带内刮净杂草灌木见实泥。要求整地到边,炼山后未烧尽部分归堆重烧。再进行整地,新造林整地季节在造林的前1~2个月进行,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林沿水平梯带挖明坎,规格为面长宽60×40cm,底长宽40×30cm,深30cm,挖坎密度不达设计株数95%的要求补够。扛肥到位, 用量器量取均匀撒在坎底,并及时与上方表土混合均匀,回土至坑面,坑内土团打碎、除去树根和石块,回土约高坎面5cm平整外高内低。最后进行定植,主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苗木培育情况而定。一般选择在2~3月份雨季或雨季前夕,阴天或小雨天气雨后,待土壤湿透后造林为宜。种植时在定植点的中心开穴,把穴底压实,将轻基质容器苗放入穴中,然后回表土,沿苗的四周踩紧,覆盖些细土于小苗根部压紧,根径要低于地面2cm。同时也可以进行补植,种植1个月后进行检查,对造林成活率低于95%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补植。造林质量要求:3个月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达到85%以上。

在混交林地的保护阶段,应进行块铲,主要以植株为中心,铲除1m见方内的杂草、杂灌木。带铲主要是沿种植行带状铲草,带宽1.5m,植株上方0.8m、下方0.7m,铲除带内的杂草、灌木,挖除带内的芒蔸,草根、杂灌及芒蔸堆放在带下方。及时进行追肥,开施肥沟,当年于树苗两侧开沟长30cm×宽20cm×深20cm,次年于植株间树冠滴水线开沟长50cm×宽20cm×深20cm,肥料均匀撒于沟内覆土压实,肥料不能撒在坑面。保证适时进行全割砍杂,砍除林地内所有杂草、杂灌,伐根高度不得超过10cm。

5.2 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过程中,针对尾巨桉与米老排的对应特性,在造林地点的选择上仍旧存在一定严格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建设仍不够完善,二者的混交培育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对林地开垦、全面炼山、施肥追肥等技术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混交培育过程中时常出现二者生长习性与种植方式的不规则性,造成混交出现困难,尤其针对米老排,在幼苗期需要进行移动培养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存在一定的培养技术性,问题也相对较大。

5.3 尾巨桉与米老排混交培育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尾巨桉与米老排生长习性的了解,二者在温度以及降水量上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尾巨桉相比于米老排可接受的范围较广,也相对较为容易适应混交生长的环境。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混交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应主要针对米老排的生长习性进行林地选择,并且建设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混交林的病虫害防治,从而有效改善混交林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6.总结

尾巨桉作为当前造林培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植株的生长习性与米老排具有一定的相适性,而米老排的人工林生长较为迅速,与尾巨桉的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融合混交造林培育能够有效提高广西当地的土地质量。尾巨桉和米老排的混交林地能够有效对其广西地区的林地进行水源涵养,并且进一步改善林地的土壤肥力,能够有效体现具有的生态效益。对于当前人工林与混交林的栽培种植,尾巨桉与米老排的充分混交能够进一步保证林地质量,提高广西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猜你喜欢

林地整地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Summer Is Coming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