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献身祖国医药 为人梯培育杏林后学
——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龚慕辛教授

2022-06-29卢旭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学院

1 孜孜不倦求学路,初心不改攀高峰

1985年秋,17岁的龚慕辛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从此便与祖国传统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3年的基层医院工作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锻炼了她的实际工作能力,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坚定了继续求学的意志。2次考研的曲折经历磨炼了她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她今后不断攀登人生一座又一座山峰奠定了基础。重返校园后,作为同届中唯一一位工作后考研的学生,她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时光,广泛涉猎本草典籍,深入药材产区收集实验材料,夜以继日完成成分分离和药效试验,为修证药典中香薷药材的基源谬误提供证据,并通过文献考证将道地产地香薷的历史提前了100年[1-2],最终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医药学院任教。

当时的中医药学院还是教学型学院,学生大多为走读,为了提升自身及学院的科研水平,她利用教学实验室夜晚和节假日的空闲进行科研实验,寻求合作单位,克服困难一点点改善学院的科研条件[3-4],并满怀热情地与同事描绘学院的未来:将来我们的实验室也会夜晚灯火通明,有师生忙碌的身影。由于她在科研工作上的努力,学院不仅同意她借调到当时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从事审评工作,还于2003-2004年公派她赴日本新潟药科大学做访问学者。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她虚心求教,潜心尝试,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得到国外指导教授和实验室同事的交口称赞,并盛情挽留希望延长访学时间。为了响应学校希望她尽快回校承担专业和学科建设任务的号召,她带着一年满满的收获和少许的遗憾毅然踏上了归国路,将当时国内尚未广泛开展的RT-PCR技术介绍给同事,用于中药等的研究[5-6]。

在致力于一线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7-8]的同时,她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全国统考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智民研究员,最终确定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的研究方向,并在肠吸收谱效相关快速筛选优化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取得了代表性成果[9-10]。谈到为什么选择这个困难又不容易发高分文章的研究方向,她总是说,中药药效物质不清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药剂工作者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做出高质量的制剂。科学工作者得到国家和人民给的科研经费支持,就应该为大众健康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这是科学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初心和使命。每个人能力有大小,穷其一生,能在难题的解决上贡献哪怕一分的力量,啃下一小块硬骨头,都是值得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此,她不仅要求自己,也带领团队多年来始终不忘中医药人的本分,克服各种困难,借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建立了从吸收环节研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技术平台,形成了成熟的研究规范,在单味药、药对和复方中进行了验证并逐渐为同行认可[11-13],被收录进教材[14]。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常用汤剂中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差、但又有效的特点,她提出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特点指导下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新思路,在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外周机制[15]、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成果[16],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宣传报道,也很好地印证和揭示了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受到中西医同行的关注。

她带领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课题,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责任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英文文章20余篇,并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她伴随并见证了学校中医药学科的成长和发展,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是传承祖国医药精髓,创新发展造福人类。

2 扎根教学勤钻研,立德树人育英才

从1996年留校任教至今,龚慕辛教授已在一线教学岗位深耕了25个年头,她承担的课程涉及中药专业主干课程、交叉学科课程以及科研方法、学科进展、专业导论和中医专业实验课等9门次,授课对象覆盖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3个层次。无论是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孰轻孰重难以取舍的过往还是“以本为本”的今日,她都是学院承担课程门数最多的教师。在出国进修回来以及参加过学术会议之后,她最先考虑的都是如何把学科新的进展和新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传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她的课件和讲义也因此一直保持常改常新。听她的课,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年轻教师都能有新的收获,并为她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激情所吸引和感染,由此增加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

对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她也倾心付出,参加编写了《中药专业实验技能训练考核手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南》,多年来一直担任学生科研和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吸引了大批本科生参加她指导的项目,发表第一作者的论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实践、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的课堂教学、长期思考后的融汇贯通,来源于她一直秉持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讲什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繁忙的她每年都要在寒暑假留出专门的时间集中精力精研教材,查阅参考书,选择素材,认真思考前期教学的经验教训,重新完善教学设计,亲手制作出一个学期的课件以保证基本课堂授课质量。而在实际授课前,她还利用一切机会了解授课班级的学情、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结合行业热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再进行优化与调整。而无论是必修、选修课程,她都坚持对学生每讲的每份作业亲自批改,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每次实验课都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实验过程中示范每一步操作,纠正学生操作错误,对实验报告和原始记录认真批改和反馈。由于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认真把控,使她成为学院有名的“严师”。

在长期教学中,她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她注重丰富课程思政元素[17],注重将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及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激发和唤醒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医药学的奥秘,树立专业自信,锻炼职业本领。她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18-21]。在她的带领下,《中药药剂学》较早成为了首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被学校推荐为北京市教委网络建设课程,并获评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优秀团队。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综合性医科大学中实施精品教育的小规模学院的教师,龚慕辛教授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多年来编写出版教材和中英文专著7部16册,其中副主编3部、参编3部国家级十二五至十四五规划教材[22-23],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药剂学专论》《中药药剂学》一直是全国中医药院校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主流教材。作为教育部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她参评与指导历届教师和学生的全国大赛,任专业核心课程联盟理事为课程建设做出贡献。因在教学领域的贡献,龚慕辛教授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的称号,作为参与者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别奖和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系、学院的授课水平稳步提升,教师们形成了重视教育教学的风气。她经常对年轻教师说,教书育人付出多少都不算多,学无止境,教也一样没有止境,教师的事业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不能有半点浮躁和轻视。教师的付出与苦心也许要等学生工作后才能体会到,我们必须用这样的眼光和胸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3 不辞辛苦勇担当,甘于奉献为人梯

2001年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后,办学定位发生了转变,但学院的科研条件却几乎从零开始建设。作为当时学院班子中长期从事实验研究的“双肩挑”干部,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的具体任务。带领老师测量、设计、规划科研实验室建设,撰写项目书,购买仪器,负责实验室搬迁,建章立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4-25],到处都可以见到她忙碌和不知疲惫的身影。作为中药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兼任院长的几年里,她还肩负着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身体力行,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奋斗,进行中药学硕士点建设,参加了两轮的学位点评估、学科水平评估、博士点申报,建设两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也和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医中药两个学科的全国排名以及专业声誉的不断提高。

2004年底,龚慕辛同志接任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在繁忙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她没有患得患失,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忠诚履行入党誓言,在党需要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努力工作。多少次,她在深夜处理突发事件,在忙完一天工作后赶去参加学生活动或是学生支部讨论会,顾不上独自在家的孩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专业志愿者的团队负责人,她一边完成自己繁重的博士科研试验,一边坚持搞好学校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党组织建设,每天与各志愿者小组长沟通,掌握志愿者工作进展,了解志愿者思想状况,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她坚持每天整理编发整个团队的“奥运日记”和服务信息,保质保量完成信息上报工作,使上级全面了解团队情况,最后团队与个人均获得奥运工作先进表彰。

作为业务出身的干部,她意识到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学习,一方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作为抓手,把培养学生优良学风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联系起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她利用休息时间参加近300学时的培训,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的资格,在全校开设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课下她经常接待同学的来访,回复询问的邮件。连续多年因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而获得表彰。

代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期间,她通过深入细致的谈话和交流,提升了普通同学对党组织的认识与了解,使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数量大大增加,通过考察培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共产党员。此外,从2009级开始,12年间她还亲自指导4届19名中药专业本科生,在分析每个人的不同状况后给予针对性指导,使他们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业发展规划,他们中大部分人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有4人已经博士毕业。她每年都通过学生办公室捐款,资助生病和家庭困难的同学,掌握特殊困难学生的情况,想方设法依靠学校、党组织和老师的资助给予解决。她曾5次无偿献血,以身教影响和教育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爱”、“信任”、“真诚”、“严格”是她做好学生工作的理念,也是她对自己做好一名教师的要求。

4 结语

回顾从教的二十多个春秋,龚慕辛教授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名普通教师党员的本分,有欣喜也有遗憾,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首医中医药学子的成长,有幸赶上党和国家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时代;同时也期盼着学校的中医药学科能够在新校区有更大更好的平台,更多的青年才俊成长或者被吸引而来,她感谢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并决心继续在一线教学与科研岗位上为学校、学院更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学系 卢旭然供稿)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药学院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