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预测作用

2022-06-29孙丛丛周丹娜杨春林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抑郁难治性基线

孙丛丛 吴 涵 周丹娜 姜 玮 王 雯 杨春林 马 辛 任艳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 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2.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

据估计,约3%的普通人群患有抑郁症,其中约10%~30%的患者将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足量足疗程抗抑郁药治疗无效[1]。因此,这些患者需要其他治疗策略,如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rTMS作为一种有效、安全、无创、易于耐受的治疗抑郁症的脑刺激疗法,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其治疗机制仍然不清楚。关于rTMS的研究[2-3]显示,rTMS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可塑性来发挥其抗抑郁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生物化学指标,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有关[4-6]。抑郁患者的BDNF浓度普遍降低,抗抑郁治疗可使BDNF浓度升高[7-8]。关于TMS对抑郁症患者BDNF影响的研究[9-11]尚无一致性的结果,可能与TMS治疗参数不一致、受试者临床特征有差异、缺乏TMS伪刺激对照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rTMS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以及对血清BDNF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6 年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DSM-Ⅳ)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2];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总分≥17分;④既往服用3种或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且疗效欠佳,目前服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且稳定剂量保持1个月以上,患者临床症状无进一步改善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和中枢系统疾病;②脑电图有棘慢波者;③兴奋、躁闹等检查治疗无法合作者;④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根据入组患者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结合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以1∶1的比例将患者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本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编号:z131107002213095),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接受10次rTMS治疗,部位为左背外侧前额叶区域(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刺激频率为10 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20 min/次,5次/周,共2周10次。

1.2.2 对照组

采用伪刺激线圈,治疗参数与治疗组完全一致。患者及评估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和观察期间维持原有用药种类和剂量不变。

1.3 临床症状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由经过培训和一致性检验的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完成。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评估时间点为:基线、治疗结束(2周末)、随访(6周末)。疗效评估指标为HAMD-17减分率,减分率=(基线评分-治疗后评分)/基线评分×100%。HAMD-17减分率≥50%为有效,HAMD-17减分率<50%为无效。

1.4 血清BDNF浓度测定

在基线、治疗后(2周末)、随访(6周末)取血测定BDNF浓度。本试验使用美国ADL公司的BDNF 免疫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特征比较

8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中10例脱落,其中3例因头晕、耳鸣退出,3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未坚持治疗,4例因家里突发状况不能坚持治疗;对照组脱落18例,其中1例因恶心呕吐、3例因头晕、耳鸣退出,9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未坚持治疗,5例因家里突发状况不能坚持治疗。治疗组脱落率为22.73%,对照组脱落率为41.86%。59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17、HAMA评分变化及有效率比较

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HAMD-17评分和HAMA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时间<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HAMD-17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影响,且作用相当,详见表2。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DNF浓度变化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治疗组BDNF有所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时间>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表明rTMS治疗对BDNF有影响。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17,HAMA和BDNF评分变化比较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

随访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随访6周,两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详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2.5 治疗组中有效和无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于治疗组患者,以治疗2周后HAMD-17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n=21)和无效(n=13)。以治疗组患者疗效(有效=1,无效=0)为因变量,自变量纳入性别、年龄、病程、HAMA评分、基线BDNF浓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基线BDNF浓度与疗效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4。

表4 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预测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6 安全性

本研究无癫痫发作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例未完成治疗而脱落。在完成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组中2例患者诉轻微头痛和颈部头痛,3例患者诉一过性耳鸣;对照组中2例诉轻微头痛,1例诉一过性耳鸣,均休息后次日缓解。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高频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这与George等[13]和Berlim等[14]的结果相一致,但这种改善一个月后则无进一步改善,这提示若想维持疗效,需进行继续治疗。

BDNF是抑郁症发展和治疗的关键因素[5],但既往关于TMS对抑郁症患者BDNF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显示,治疗前后BDNF的浓度变化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指标,这与Lang等[10]、Gedge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与此相反,Zanardini等[16]、Yukimasa等[9]、赵国宁等[17]、钟健荣等[18]、徐清等[19]、马俊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rTMS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本研究结果与此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患者临床特征、患者基线时BDNF浓度、rTMS治疗参数等有关,本研究对象为难治性患者,基线时BDNF浓度与非难治性患者可能不同。

本研究显示,rTMS治疗前高浓度BDNF患者效果好,低浓度的BDNF可能无效,这提示患者治疗前BDNF的浓度可作为疗效预测的指标。这与其他既往研究[15,21]结果一致: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BDNF浓度与抑郁症的发生及抑郁症状的转归有明显的关联,分析原因可能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高者神经可塑性状态较好,进而对治疗应答较好。BDNF作为一项生物学指标,在临床诊断抑郁症、预防自杀等方面起到指导意义,在临床治疗方面,BDNF 浓度的改善或许是治疗抑郁症的新方向,可以为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此观点,即基线BDNF浓度可能作为一个rTMS抗抑郁疗效的预测指标。也有研究[22-23]显示BDNF在抑郁症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其与抑郁症发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并非抑郁症发生的直接诱因,这可能与其本身具备不同的作用途径及作用机制有关。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结合遗传学技术对BDNF在抑郁症发生机制及疗效预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在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安全性方面,本研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该结果支持了Lam等[24],Schutter等[25]的报道,因此,rTMS是一种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次,患者为难治性患者;再次,本研究治疗疗程为10次,疗程较短。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扩大样本量,选择难治性和非难治性患者探讨BDNF与抑郁症预后转归的关系及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并结合遗传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抗抑郁难治性基线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