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6-28张晶晶

西部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消融术球囊房颤

张晶晶,白 雪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42

根据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77%~1.03%,而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房颤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成为影响公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房颤不仅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还容易造成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3]。针对房颤患者,有效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但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身体恢复也不可或缺。相关护理干预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以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给予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5]。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最新方法之一。相关研究[6]显示,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传统射频消融术。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房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临床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00例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治疗的房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9.1±9.4)岁;合并症:高血压31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8例,阵发性房颤35例,持续性房颤1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7±9.3)岁;合并症:高血压30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27例,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纳入:1)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房颤者;2)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排除标准排除:1)既往已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严重言语障碍者;3)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4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第二代冷冻球囊行导管消融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实施规范化日常护理工作。

1.4.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入院须知介绍、熟悉病房环境、一般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及家族史调查、住院期间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服药指导、手术前后病情评估及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等。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1)正确认识疾病:对房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知。2)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3)术前准备:对患者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凝血指标等进行密切监测,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初步评估。4)心理护理:给予每个患者个体化的情绪疏导,如音乐疗法及松弛疗法等,缓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5)指导日常生活习惯:教育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同时建议患者适当改变饮食习惯,主要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同时补充蔬菜及水果。6)身体康复训练: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锻炼,增加心脏功能。7)积极融入社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对患者目前病情、治疗效果及可能的并发症进行介绍,强调社会及家庭的支持对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

1.5观察指标

1.5.1生活质量 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生活质量评价时间选择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前当天,问卷由专人负责评定,该量表包含36个问题,根据不同问题分为8个维度,分别为身体功能、躯体疼痛程度、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机体活力、心理健康及角色情绪。由反向和正向计分组成,统计上述各维度总分。

1.5.2心理状态评定 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判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

1.5.3术后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嗝神经麻痹、股静脉皮下血肿、心房食管瘘、心包积液、恶性呕吐等。

1.5.4临床预后水平 观察并统计随访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房颤复发、房颤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等。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性;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ˉ±s) 分

2.2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其中嗝神经麻痹1例,股静脉皮下血肿1例,心包积液1例,恶性呕吐2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其中嗝神经麻痹1 例,股静脉皮下血肿2 例,心房食管瘘1 例,心包积液1例,恶性呕吐2例。两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预后水平出院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12.00%(6/50),其中房颤复发2 例,缺血性脑卒2 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30.00%(15/50),其中房颤复发5 例,缺血性脑卒3 例,慢性心力衰竭7 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SF-36 量表评分两组护理后SF-36 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xˉ±s) 分

3 讨论

目前,心房颤动已成为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房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7]。房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长期房颤可导致心脏增大、心肌纤维化,是引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房颤易诱发左心耳血栓形成,若不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可导致血栓脱落,造成机体重要器官栓塞,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8-9]。对于房颤患者,除了常规药物治疗以外,射频消融手术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其中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成功率较高,复发率相对较低[10]。但该领域相关护理经验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给予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何种护理干预,已成为房颤消融治疗及相关护理领域的难点和挑战之一。近年来,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已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1]。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在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对于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如何,尚未相关研究报道。

房颤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易产生恐惧、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射频消融手术也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2]。住院期间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房颤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3]。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多路径整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手术、药物及常规护理的缺陷,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4-15]。结果显示,对于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房颤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房颤患者的随访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对于房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是反映手术及护理效果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所有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出院后随访3 个月,观察随访期内临床预后水平,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比较,集束化护理短期临床预后水平较佳,其原因可能是集束化护理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引起患者从日常生活及药物干预等方面的充分重视并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预后。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临床预后的随访时间偏短,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猜你喜欢

消融术球囊房颤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