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中职阅读教学对策

2022-06-28梁永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策略探究阅读教学

梁永存

内容摘要: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重点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要求教师真正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教师要创新语文课程,保证阅读内容的有效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案例,对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展开了分析,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点,从教材、课外阅读、文本知识、文化传承、鉴赏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究

在中职课程教学体系中,语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阅读材料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也是中职语文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常年累月的引导、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得到良性的成长。基于此,身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与策略展开教学,将阅读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促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社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在国外提及,更加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要求其能够主动的构建知识经验,形成良好的技能水平,进而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当前教育背景下,我国强调了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和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在未来社会中的需求,促使他们能够用知识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解决复杂问题的生长行的素养。

2.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程中,通过阅读、写作、分析材料等方式,将学习成果内化,进而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简单地说,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经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其中,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理解及运用、知识技能与储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及创造等内容。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点

1.独特性与统领性并存

语文核心素养是价值观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将语文文字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的载体,对阅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因此,培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特点。但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对课程目标、方向有着统领性的作用,对重点难点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要做到独特性与统领性并存[1]。

2.阶段性与持续性同步

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处于阶段性的发展之中,其中,语文核心素养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常年累月的累积与学习,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能力,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时候还要注重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同步。

3.共同性与终身性协调

语文核心素养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的共同素养。而终身性与之不同,语文核心素养在内容和内涵上和其他的素养有很大的区别,其面对的范围大,是为了学生未来在社会中发展做好准备。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两种属性之间的协调,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2]。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挖掘教材——强化学生基础的能力

教材是课堂活动展开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教学中的核心。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稳定提升,教师一定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强化学生们语文知识基础能力。首先,教师要在课程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要求,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们日常活动中的累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逻辑思维[3]。

以阅读《致橡树》一课,这是一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利用“木棉树”向“橡树”“告白”,通过比喻、暗讽的手段,来否定世俗中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观念,表达出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爱情”这一话题在中职生的课程中属于较为敏感性的元素,在讲解知識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率先为学生们朗读诗歌,使用充沛的感情与激昂的声音向学生们传递出作者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意念。如在诗歌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朗读这首诗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使用坚定、肯定的语气,利用语调和情感带动学生们的情绪,让其从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对感情的态度;在“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中,前半句教师要使用紧张、快速、低沉的语气朗诵,而后半句使用轻快、幸福、美好的语气,将诗歌中的含义充分的展示出来,加强学生们对内容的理解,促使他们掌握诗歌传递给外界的情感,通过语气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强。

这种教育策略的使用,能够在学生们学习的时候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通过教师的朗诵,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鼓励其主动的分析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体系,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课外阅读——丰富学生技能与储备

良好的阅读效果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展开课程学习的时候,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思维定式”的情况,这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不利。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延伸一些阅读材料,通过课外的知识内容,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技巧和知识储备,促使他们快速发散自己的思维想法,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活动[4]。

以阅读《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这首诗词整体慷慨激昂,上半部分作者利用植物、动物、景色的描写强调了“自由”的思想,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半部分作者回忆一路走来的坎坷,写下了未来的理想和抱负,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这篇诗词的创作背景正处于抗战时期,在学习的时候中职生常常被作者豪迈的语气和伟大理想抱负所折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延伸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如《沁园春·雪》,让学生们阅读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下豪迈阔达的心境,引导其使用对比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其丰富自身的阅读技能和知识储备,学会通过自主分析的方式完善语文知识框架,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课外读物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阅读技巧最有效的方式。语文教师在构建课程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分析材料,鼓励他们将课内、外的材料有效融合,丰富自身对内容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阅读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立足文本——提升语言构建与应用

阅读需要依靠累积语言文字来进行支撑,更加需要借助个体的语言经验来进行理解。其中,语言构建与应用是核心素养中的主要培养内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的方式,推敲不同文字的使用方式,慢慢的形成知识迁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为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水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展开学习,加强其自身对语言的构建与应用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文学品味,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5]。

以阅读《故都的秋》为例,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阅读,全文一共1500左右,整篇运用了42个“秋”字,润色了北国之秋的“静”与“悲凉”,也处处渗透了郁达夫的消极情绪。在学习本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加强学生们对“秋”的印象,如在文中开始部分“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得来的清,来得静,来的悲凉”一句,为全文“悲”奠定了一个基础的语调。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一些问题,如“‘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的初始部分就强调了“悲凉”的特点?”随后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在阅读到“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的到底”依据,教师继续询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说‘来的悲凉’,在后面又说道‘非要才北方才感受的到底’?”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让其主动分析不同“秋”的含义。

这种教学方式立足于原本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趣味性的学习,在问题引导的方式下,要求他们一点点、主动的加强对文字的分析与理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加强的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丰富他们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达成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4.深化主题——保证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非常多优秀的文章,其蕴含的文学艺术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内容,加强学生们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能力,增强学生们对阅读知识的感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要求促进学生能力的稳定提升。

以阅读《饮马长城窟行》为例,这是一篇经典的古民歌阅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妇女们“独守”的悲苦和对行人的思念。这首诗作为汉乐府的古题,是古民歌中的优秀作品。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文章最开始“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突出魂牵梦萦、忧心缠绵的情绪;在“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一句中,让学生感受到妇人收到信件后,希望落空的情感;而在最后一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一句,使用平淡的方式结束,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表达情绪的方式,并感受到文字的独有魅力,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知识的记忆,更好的传承优良传统文化,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外,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教学内容,如课文《白马篇》《无衣》《国殇》等,这些都是我国经典的文化知识,都能够强化学生文化意识,加深对经典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对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提高感悟——加强鉴赏审美与创造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人文性是提升学生鉴赏审美与创作能力的必要媒介。在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优秀文章,去蕴含的美育教育因素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为加强学生们的学科素养,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们的鉴赏审美与创造能力,通过感悟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情趣,进而达成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以阅读《再别康桥》为例,这是篇经典的诗歌阅读,诗人使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出美妙的意境。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诗歌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挖掘出其简短并蕴含深意的句子。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趣味性的教学元素,给学生播放一些背景音樂,加强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中,教师使用轻柔的音乐做背景音乐,带动学生们的情绪,利用“离别、挥手、云彩”等多种元素,让其感受到诗人勾勒出来的美好景象,让其感叹到文字流露出来的美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使用小组阅读学习的方式,鼓励他们使用分段挖掘方式,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虚虚实实的文字中感受到清晰、态度上的变化,让其自身通过分析、理解的方式,加强自身对文字的感悟与鉴赏。在整篇阅读分析、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同的问题展开模仿和写作,促进学生们能力的提升,达成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结合多种教学内容,加强对文本的感悟与分析,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如《哦,香雪》《离太阳最近的树》《像山那样思考》等文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文学审美水平,还能促使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案例,对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展开了分析,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点,从教材、课外阅读、文本知识、文化传承、鉴赏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策略。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理念中的重点教学任务,教师一定要注重内容引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自身的阅读技能和知识储备,建立良好的学科素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雅婧.中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2]刘怡.贵州中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

[3]陈文.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语文现代文教学探究[J].教师,2020(02):27-28.

[4]李玉通.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辨阅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214-215.

[5]朱国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华夏教师,2020(08):5-6.

(作者单位: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策略探究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