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劳动教育中践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22-06-28闵伦仔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闵伦仔

【摘要】将生物教育与传统的农耕劳动相结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生物课本知识学习的参与度,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境。在辛苦的农耕劳动、磨炼意志的同时践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科学的探究思维,使生物知识学习和农耕劳动教育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关键词】农耕劳动教育;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很少学校能有农耕劳动教育基地,所以,农耕文化慢慢在弱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小学生越来越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为了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特别指出: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各年级,与德智体美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医学等息息相关。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学生构建核心概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因此,将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一方面,生物教学能大大开拓劳动教育的施展空间,又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视野。另一方面,学生感觉农耕劳动不仅仅是干农活,还能学到生物知识,学生参与农耕劳动的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这样能使生物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优势互补。

我校地处广州市增城区北部山区派潭镇,该镇土地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1.6℃,降雨量2200毫米。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与气候条件,加上学校有着近80年的农耕文化和“勤心修德,勤勉治学,勤力发展”的“三勤”办学思想。2012年,我校与高村村委签订农田租赁合同,合同包括学校围墙外的5亩水田和1亩菜地,作为我校生物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用地。经生物科组与综合实践科组研究规划,5亩水田其中4亩为水稻种植区、1亩为鱼、鸭养殖区。1亩菜地作为瓜果蔬菜类、中草药类植物种植区。将基地划成若干区块分配到各班,学校安排周一第八节是劳动课,劳动教师会在此时段带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农耕劳动,其余时间的管理由学校后勤部门协调配合管理。

笔者作为生物教师和劳动教师,指导学生对水稻、豌豆、玉米、迟菜心、向日葵、百合、花生、马铃薯等的种植与实验探究。因为大米作为南方地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广,但是广州的学生对水稻的了解仅仅知道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对于水稻如何种植一概不知,所以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下文以水稻(南晶香占品种)种植与实验探究两方面,剖析如何在劳动教育中践行生物学科素养。

水稻的种植包括:整地、育苗、抛秧、施肥、除草、治虫、灌溉、收割。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是育苗、插秧、除草、收割,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过程切身的感受了“粒粒皆辛苦”的意境。从育苗阶段开始,学生能在劳动中实践很多的生物知识,如,浸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清水种一段时间,目的是为了种子吸水,增加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种子新城代谢加快有利于种子萌发。插秧,在实践中基本改成了抛秧,抛秧过程中学生懂得抛秧要注意秧苗密度,抛完之后还要适当的调整,太密的地方要疏苗,较稀疏的地方要补插,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除草过程中,除了可以人工拔除,学生还能利用生物课本上所学知识:水稻作为单子叶植物对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不敏感,而其余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对其较敏感。因此,可以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除去与水稻中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即节省了人力,又没有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农药,达到高效的除草的目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工生态系统中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一知识点。

从育苗到收获学生能直观地感受水稻从一粒种子萌发到收获的整个过程,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与探讨生命现象。因此,劳动教育中践行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整个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学生能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并提升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结合本地資源开展科学探究,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充分践行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观。

实验探究方面,学生在水稻成长过程,对绿叶和黄叶中色素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观察到生物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讨论与交流。在实验中能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协作精神,在此过程充分践行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观。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充分践行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观。

基于课本知识的生物学教学相对较枯燥,而将知识教学与农耕劳动教育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践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农耕劳动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坚强的意志,从而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农耕劳动教育实践探究”(课题编号:zc2019045)]

参考文献:

[1]张前进,蔡文伯,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21(9):34-35.

[2]曹冬梅,发掘身边素材  探索生物实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高中生物实验创新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21(7):42-43.

[3]蒋勃,“农耕文化”在乡村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与实践研究—劳动创造美[J].劳动教育,2021(20):11-12.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