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药学服务课程的“三教”改革研究

2022-06-27刘利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双师药学

刘利军,肖 兰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动医药产业进入变革转型加速期。药品零售药店迅猛发展,处方药房、慢病管理及药事咨询服务等新型业务不断推进、升级,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显著增加。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与技能”被列为主要行动之一,“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被列为中长期行动。《意见》将“合理用药、健康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药房作为居民用药咨询、健康咨询最直接、最便捷的场所,是公众用药与健康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急需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高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1 课程分析

药学服务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执业药师必考科目之一。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总结出目前药学服务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教师因脱离行业一线,药学服务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导致教学水平不高。(2)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与当前药店和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教学实用性不强。(3)大多数教师教学仍以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学生不爱学,教学效果不好。

2 课程改革策略探析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本研究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旨在通过药学服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药房人才需求,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2.1 教师改革:全方位培育“双师型”教师

药学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药品调剂、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指导、医疗器械使用指导、健康教育科普等核心专业能力,满足药学服务不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从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配备具有岗位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必然趋势。

《实施方案》提出“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标准不一,综合各院校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涵括3个要素: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练的应用技能、较高的教育职业能力。就全国高职教育双师队伍建设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不一、“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双师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等[1]。因此,药学服务课程中关于教师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1)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三要素);(2)稳定保证“双师型”教师质量并增加数量;(3)落实“双师型”教师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

通过调研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信息发现,目前药学服务课程专业教师呈现以下特点:(1)教师的学历水平大幅度提升,从理论到实训,硕士及以上学历成为专任教师的基本要求。(2)大部分教师是“非科班”出身的非师范类专业教师。(3)教学团队中以应届生入校的居多,且基本不是来自临床药学专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的问题,需要从培养—评定标准—考核—保障全方位落实(见图1)。

图1 “双师型”教师培育方案

2.1.1 壮大教师队伍 关于师资的培育培养,一方面要努力引进优异的“双师型”教师做领头雁,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双师型”教师生力军,持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现有专职教师而言,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基于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应用技能缺乏。对于有3年以上企业经验的引进教师而言,实践经验丰富,但系统化的理论欠缺、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可以设定一个补齐短板的期限,比如3年。可以参考导师制培养方案,选择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师带徒,同时,定时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

2.1.2 完善评定标准 根据“双师型”的“三要素”,药学服务课程可以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含思想素质方面)与教学能力方面完善评定标准,比如专业技能方面,除单一实训项目(如关于药品调配、处方审核、某一疾病的用药指导)操作是否规范熟练并能正确演示外,还应关注其一线进修培训时间,如每年在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在岗学习操作技能至少2项、时间至少3个月。比如职业能力方面,就消费者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答、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应对等。

2.1.3 升级考核方式 建议采用动态考核方式,可以设置时间期限,比如3年更新一次。考核可以参考“职称评审”方案,每年一次,建议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外,还应邀请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的一线药学服务人员作为考核专家参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录入“双师型”教师体系。

2.1.4 落实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落实“双师型”教师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如与医院、药房建立稳定、深度合作关系,解决教师到一线进修、锻炼的难题;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增加“双师型”教师课酬。从制度到政策双重保障,激励“双师型”教师稳定持续发展。

2.2 教材改革:多维度编写校本教材

通过检索国内有关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方面的相关资料发现[2-4],目前我国高职专业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形式上,在校企合作大趋势下,校本教材、活页式教材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或单纯流于形式,实际应用于课堂匹配高职教学内容的精品教材很少;(2)在结构上,缺乏思政要素的支撑,专业技能与德育融合不够立体,难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在内容上,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手段体现不够充分,知识点滞后、零散,缺乏灵动载体,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目前我国高职专业教材改革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思政教育”“互联网+教育”上。

2.2.1 编写形式对接岗位情境 可以组建“学校加药店或药房加出版社”的校企合作编写团队,利用数字化工具,使教学内容尽量还原工作环境。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舍弃现行教材的模块模式,将内容以情境的模式呈现,分为基于药品的药学服务、基于处方的药学服务、基于病症的药学服务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药学服务四大情境,无缝对接就业岗位中的工作情境。

2.2.2 编写结构渗入思政主题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是目前德育工作的新要求。针对药学服务课程教材,可以引入一些正能量的真实案例、事迹作为每一个教学情境的思政主题,如“最美药师”“人民好药师——用工匠精神做老百姓安全用药的‘把关人’”等(见图2),让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进行“博爱”教育及工匠精神培养。

图2 教材改革——教学内容结构与思政主题渗入方案

2.2.3 编写内容整合智慧服务 后疫情时代对药学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远程用药管理、在线用药咨询、在线科普云传播等。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化”“无接触”“远程化”的智慧药学服务应运而生。为对接行业新业态,教材编写时将出版社纳入编写团队,将“智慧药学服务”以数字化形式加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如慕课、微课、科普视频等进行课堂延伸,提高职业技能。同时,为加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可在教材中以动画形式设置完整场景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模拟线上药学服务,如用手机App随时监控患者的用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并推送个性化的用药宣教资料等。

2.3 教法改革:深层次设计教学周期

教法改革不应独立于课堂,应与其他教学元素系统协调,在岗位工作的导向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整体设计,涉及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共同服务于学习成效。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及理查德·梅耶的生成学习SOI模型[5],人的信息加工可以分为3种模式: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有效的学习需要感觉记忆先聚焦新知识转化为工作记忆,再通过不断、反复的知识梳理形成长时记忆,最后转化为应用能力。因此,设计多样化、连续化的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基础上提供不断、反复的记忆刺激,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比如,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为一个教学整体,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设计课前慕课、微课了解知识点—课中重难点剖析理解知识点、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点—课后虚拟情境练习知识点、真实演练检测知识点(练习—检测—练习—检测的闭环模式)的教学方法(见图3),线上线下联动,涵盖教学全周期,会极大促进学生将知识点形成长时记忆,进而转化为应用能力。

图3 遵循学习规律的教学全周期设计

3 结语

本研究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以提高学习成效为目的,对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提出初步试验路径与措施,如全方位培育“双师型”教师、多维度编写校本教材、深层次设计教学周期,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高职教育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双师药学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