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2022-06-27刘东升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0期
关键词:相同点画面对比

刘东升

摘要: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抓住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词语;二、分析画面传达的感情;三、感受带有感情倾向的对比描写;四、分析事物的特点与寄托的感情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关键词:词;句;画面;对比;相同点

语文即生活。语文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语文要素很多,如“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笔者现将针对如何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谈谈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一、抓住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词语

如《白鹭》一文,作者在开篇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领全文。“精巧”一词概括写出了白鹭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其中“配合”“大小”“适宜”三个词应重读,这一句总写白鹭的外形美,领起下面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发自内心的抒情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应重读“实在是”“韵在骨子里”,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深深喜爱赞美之情。笔者读到“韵在骨子里”这几个字会特别夸张,把头都拗过去,拗过去,声音也特别大。“骨子里”三个字更着重更缓慢,学生也都兴奋起来,感受到笔者及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再如《落花生》一文,作者在第12自然段中,“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应读得缓慢深沉,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特别是“不好看”“很有用”,更应读得缓慢而深沉,让人感到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的深意。第13自然段是全文中心句。“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告诉我们要做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有贡献的人。

还有《桂花雨》一文,第5自然段最后三句。“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抱”“摇”“喊”这三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我”摇桂花的兴奋、喜悦。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笔者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个镜头,一部武侠片《天下第一》中有一处,一个美丽女子被杀缓慢倒地,桃花纷纷落下的场景,太悲壮了,大凄美了,太震撼了。笔者示范着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笔者伸出双手,闭上眼睛,鼻翼还抽动了一下,分外兴奋,分外陶醉,学生也纷纷跟着读,也被吸引了,学生也感到兴奋和陶醉了。我们都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再如《珍珠鸟》一文,“真好!”寥寥二字独立成句,生动地传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课文时反复抓住这一关键句,通过一次次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小鸟真诚、细腻的关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两个比喻句,写出了珍珠鸟可爱的样子,流露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几句让我们感到小珍珠鸟睡熟后憨态可掬、可爱的样子。最后一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主旨,作者用真情打动了珍珠鸟,与其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营造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应彼此信赖。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字改为“一”字,郑谷成了齐己的一字师,传为佳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也耐人寻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用得生动传神,成为美谈。抓住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词语,是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分析画面传达的感情

笔者仍用《白鹭》为例。“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是白鹭垂钓图,让我们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让我们想起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鹭钓鱼的情形好像是一位垂钓高手在钓鱼,而垂钓者在水边钓鱼的情形,就像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而那悠闲的垂钓者——白鹭,无疑就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鹭与水动静相宜的搭配,如诗如画,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诣安宁的美感。“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是白鹭望哨图。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鹭人的情态与性格,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生动地展现了白鹭悠然自得气度非凡。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这是白鹭低飞图。一个同学说:“夕陌西下,青山绿水间,一两只白鹭悠然飞过,时而掠过头顶,时而滑过水面,令人倍感心旷神怡。这种境界,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人间仙境。”一个同学说:“白鹭低飞这幅清纯美丽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静的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一种享受,因此作者说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一个同学说:“白鹭的外形美如诗的结构一样精巧,白鹭的动态美如诗的意境一樣韵味无穷。”笔者说:“白鹭外在表现出来的诗意,是因为它骨子里有诗的意韵。内在有诗的神韵,外在才能表现出诗的韵味,白鹭是从内到外的散文诗。”

再如《珍珠鸟》,课件出示:“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边听配乐边想象小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谈谈珍珠鸟对“我”如此信赖缘于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缘于“我”对珍珠鸟的爱和细心呵护。

生:缘于“我”不去伤害它,不去探知它,给它足够的温暖和安定。它从好奇地探出头,到对“我”不断试探和接近,感觉没有了危险,逐渐产生了信赖。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放飞可爱的珍珠鸟吗?

生:不会,它没有生存的能力……

师:如果你是珍珠鸟,你愿意待在作者家中吗?

生:我愿意。因为主人是一个对我关怀备至、值得我信赖的人。

生:不愿意。因为我想自力更生,把这种美好的信赖建立于生活中的互助,而不是单方面的照顾。

师总结: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中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依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中,有唐代王维写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归隐生活的眷恋之情。画面是作者情感流露的又一密码。分析画面是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又一个主要方法。

三、感受带有感情倾向的对比描写

笔者仍以《白鹭》为例。“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是用白鹤、朱鹭和苍鹭与白鹭作对比,突出白鹭平凡、质朴、玲珑、精巧的特点,表达了对白鹭喜爱赞美之情。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段也用了对比,描写了白鹭颜色搭配和谐,身形大小适合,表现了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特点。后四句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读出对白鹭外形的欣赏、赞美之情。这四句化用了《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作者把白鹭比作白衣仙女,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落花生》一文,第十自然段中,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父亲将花生和三种果实相比,通过比较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却具有内在的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花生即使成熟也无声无息,不急于炫耀、表露的可贵品格。

又好《桂花雨》中第2自然段。“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大迷人了。”这里通过“我”对不同花的情感、态度的对比,表达了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通过对比,成熟时摇落的桂花比开过后自然凋落或被风吹落的桂花更加完整、新鲜、芬芳。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把杭州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母亲虽然离开了家乡,却没有忘记亲情与乡情。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让人印象鲜明深刻,对比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带有感情倾向的对比描写,是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另一个主要方法。

四、分析事物的特点与寄托的感情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日积月累是唐代虞世南写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缕:蝉的触须。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居高:语意双关,指栖息在高处,暗指品行高洁。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蝉的外形、习性、声音,实际上是暗喻诗人高洁的志向。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渲染自能声名远播。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中有清代郑爕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借竹子在艰难、恶劣的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对与黑暗、污秽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中有明代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两句一语双关,作者借石灰不顾一切只求清白的特点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要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保持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求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国为民的理想。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中有元代王冕写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是咏墨梅,实际是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是现代散文家许地山写的《落花生》。这篇叙事散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上述诗文都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分析事物的特点与寄托的感情之间相同点或相似点,也是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又一个主要方法。

如何有效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上四种方法:一、抓住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词语;二、分析画面传达的感情;三、感受带有感情倾向的对比描写;四、分析事物的特点与寄托的感情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猜你喜欢

相同点画面对比
飞机与公共汽车
电视画面的剪接艺术分析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