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2016-12-02王胜定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画面

王胜定

摘 要 电视作为重要的新闻舆论宣传工具,深受人们的喜爱。电视节目中的专题报道因为有深度、有细节、有悬念,以真人、真事为报道对象,充分揭示和尊重人性,所以很受观众的喜欢。笔者结合工作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对于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电视专题报道,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基层电视台;专题报道;画面“活”;与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0-0163-02

基层电视台主要服务于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以“下情上达”,也可以“上情下达”,而专题报道为人们了解当地的一些人和事提供了重要途径,扩大了基层电视台新闻传播的效果,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可看性,所以如何做好专题报道成为基层电视台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重点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工作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对专题报道传播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及信息含量进行认真、及时、准确地鉴别,同时还要注意新闻舆论对于受众言行、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力度。一旦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新闻报道就会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虽然和新闻报道相比,专题报道的时效性要求不那么高,但必须科学处理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全局与局部、本质与现象、普通与特殊、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同时,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强化大局意识,适量、适时地调控电视台舆论监督的数量、内容、分寸和口径,对舆论监督的不良影响和各种负面效果进行有效克服和科学预防。总之,所有专题报道必须服务于大局、服从于大局。

2 坚持“走转改”

改文风、转作风是专题报道坚持的目标,当前各基层电视台的走基层专题报道中,大多采用故事化叙述方式和特写讲述方法,这种专题报道情节丰富、有人情味,改变了传统的生硬灌输、居高临下报道方式,犹如春风化细雨,使受众在心理、认知和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和融入,这也使电视新闻样式更加丰富多彩,所以采编人员应扎根在基层,深入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发展情况,多运用群众语言,展现大众话题,写出有生命力、有灵气、有底气、接地气的专题报道,这一类的文稿应以细节取胜,尽量采用故事化叙述手段,决不能无病呻吟、随意铺陈,优秀的电视专题报道应符合现代化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规律。“走基层”电视专题报道要求在反映现实生活上讲究原汁原味,但绝不能为原生态而原生态。采编人员应积极调动自身积极性,选择最具典型性的事实,明确所报道的专题,在布设专题报道内容时,提出问题,巧妙设置悬念,然后逐渐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隐含或者明显的冲突矛盾使整个专题报道张力得以强化,然后明确新闻报道主题,将整个新闻故事通过思想或者人物等线索串联起来,在结构方面使新闻报道进行无缝衔接,浑然一体地显现主题。

3 转变观念,深入挖掘

每次采访都要经过反复比较,认真筛选,尽量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件或典型性的人物作为报道对象,选好报道对象是做好专题报道的首要条件。以人物故事为例,著名记者郭梅尼曾说过:“报道先进人物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笔者对于如何把人物类专题节目做得更加生动出彩,有不少的个人体会:人物专题,它不同于新闻报道,在节目主题思想的确立上更有余地,选择空间更大;制作人物专题,要把最闪光、最精彩的风景展现出来,要着重反映的是人物的个性特征、性格内涵等令人回味、引人思考的东西。如果采访一个自主创业的故事,其中创业的艰辛,客户的反馈等,从头到尾基本以创业者自己讲述为主,这样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所以说一部好的人物专题报道应当是立体的,通过多方采访,最终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来,用其思想来感染人、教育人。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捕捉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精心提炼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特征的主题,并根据主题剪辑素材,这样的人物专题才拥有感召他人的力量。

4 去新闻化,去官话,使用朴实的语言

基层电视台成功的专题报道离不开好的解说词,所以编写解说词时,应采用形象化、口语化的语言,力求简洁、短小的语句,语言必须明白流畅,整个专题报道叙事干净利落。解说词是同期声和画面的深化、延伸、补充、评估和概括,不能仅仅简单说明专题报道画面内容,必须传达同期声和画面无法传达或者没有传达的重要信息。专题报道解说词的写作论述必须富有哲理和思辨色彩,深刻透彻,尽量使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明道理、解释现象,解说词切忌空话。只有通俗易懂的解说词才能使群众接受和理解,增强专题报道的感染力和亲切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有所思考和认知,达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5 专题节目画面要“活”

电视画面是电视节目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展现电视专题节目内容,每个镜头画面都必须有其独特的表现意义,而电视画面表现不应是静止、孤立的,应体现各个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联系,除了表现个体意义,还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画面从不同组合和关系变化中产生超过多个画面简单相加的效果。对于电视专题片,内容再丰富,若没有兴奋点和画面细节,观众也不愿意看。因此,应让画面语言“说话”,积极发挥画面语言的重要应用功能,制作更加成熟的专题片。摄像记者必须具有对于社会热点、兴奋点的洞察能力,保持细致、敏感的思维方式,认真捕捉现场细节,强化论据,展现电视传媒画面的魅力,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乐居吴江》栏目播出的纪录片《情系大凉山》,摄像机的镜头着意对准了山区的孩子,捕捉到了许多真实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纪实镜头。诸如,下着雪,有些孩子却还穿着拖鞋、单衣,然后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穿上新衣,温暖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更是观众的心。所以基层电视台专题报道应特别注重细节,大量细节不仅使专题报道更具有现场感,使人们觉得真实可信,而且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6 专题节目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现代化信息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在观众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持续扩大影响力是基层电视台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对于县级地区和部门,往往需要向外界介绍本地区或者本部门的一些情况,而电视专题片是一种最合适的宣传方法,这种介于电视艺术和新闻之间的电视文化形态,不仅要具有艺术审美性,还要具有新闻真实性。当前,各种新媒体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群众越来越多,基层电视台应掌握这些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的自身特点,和专题报道进行充分融合,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热点,吸引群众,扩大影响力。例如,《七都渔业村民风:“吃茶”》的视频在新媒体平台转载以后,点击量过万,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又如《“网红”快递员罗超》的转载量也近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7 结束语

基层电视台应始终坚持新闻立台的原则,凸显地方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专题报道水平,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东兴,卢秀梅.“形”、“质”结合真正有“系”、“列”——浅谈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J].今传媒,2011(4):122-123.

[2]鞠奇洋.地方广播电视台如何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8.

[3]吕锦国.湖南省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4]廖颖冰.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报道[J].新闻窗,2012(3):113.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画面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突发性事件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研究
多媒介视野下的专题报道:应是文体而不是框架
图画书的童趣美学
BBC纪录片的画面审美启示
电视画面的剪接艺术分析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