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牧之体”的初探

2022-06-27马英超姜铭铭

南腔北调 2022年6期
关键词:杜牧

马英超 姜铭铭

摘要:杜牧是晚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杜牧的诗歌凭借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沧浪诗话》的《诗体》篇将杜牧的诗歌列为“杜牧之体”。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其诗歌爽朗拗峭、风骨刚正,古体诗、近体诗兼有颇多佳作,语言俊美凝练、风骨拗折;从思想内容上来看,杜牧诗作大体可分为咏史诗、政治诗、写景抒情诗和生活交际诗。通过探究杜牧诗歌的诗体特征,分析杜牧的为文主张,可以窥探“杜牧之体”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杜牧 杜牧之体 拗峭 晚唐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之诗,自成一体。“杜牧之体”之称,始见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其《诗体》篇说:“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杜牧之体……”[1]南宋时文人已对杜牧的诗歌尤为重视,将其诗歌称为“杜牧之体”,可见其诗之独特。至明代则有高棅的《唐诗汇品》,其序言:“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 [2]可见,高棅对杜牧之诗豪纵特征的赞扬。至清代,则有赵翼《瓯北诗话》评论:“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3]更有冯集梧专为杜牧诗集作注,成《樊川诗集注》[4]。20世纪以来,关于杜牧的研究有陈允吉校的《樊川文集》[5]、朱碧连和王淑均的《杜牧诗文选注》[6]、曹中孚的《杜牧诗赏析》[7]、吴在庆的《杜牧集系年校注》[8]等专论,亦有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9]、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0]等各家在古代文学史、历代文学家评传之类著作的论述,研究论文更是甚多。笔者在阅读众论著的基础上,以陈允吉校的《樊川文集》为鉴赏底本,从创作风格、思想内容和文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杜牧之体”的艺术特征试作分析。

一、杜牧之体的创作风格

爽朗拗峭是杜牧诗歌大体的风格。拗,即拗折,主要指音韵上的拗变;峭,即峭健,主要指风格健峭拔劲,风骨刚正。拗折的诗法主要有反说、设问和翻案法;峭健主要表现在他敢于评论时政、抒发忧国忧民之感,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写景抒情健拔昂扬[11]。本节从杜牧诗歌的体裁和语言特色两个方面入手,浅析杜牧诗歌创作的风格。

(一)古体、近体兼有特色的杜诗体

杜牧诗歌创作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而且各有特色。其古体诗常直抒胸臆,而在近体诗中则比较含蓄[12]。其古体诗中,五言较多,七言较少,但各有佳作。其近体诗作更多,且七言占大多数。但不管是哪类体裁的诗,杜牧“拗峭”的诗体风格在其各体裁中都较为突出。

1.直抒胸臆的古体诗

《樊川文集》中收录了杜牧的古体诗共28首,其中24首是五言古诗,仅4首为七言古诗。宋人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谈杜牧的诗:“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13]其实杜牧的古诗,特别是五言古诗,写得相当好,且多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咏怀述志、感慨时事[14]。《感怀诗》一篇,正值沧州用兵,杜牧书写此长诗,抒发对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的感慨。“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描述藩镇之祸乱;“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祗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慨叹穆宗时期再失河朔,通篇夹叙夹议,敢评时政,笔力矫健,气骨坚凝[15]。当面对国家危亡时,他在《郡斋独酌》中直抒政治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其五言古诗还有《张好好诗》《杜秋娘诗》《李甘诗》等佳作共24首。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少有精彩古诗,而杜牧独善于作长篇五古,局势开张,笔力劲拔,健美富赡,硬语盘空[16]。杜牧七言古诗虽少,但亦有例如《大雨行》的佳作,“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三吴六月忽凄惨,晚后点滴来苍茫。铮栈雷车轴辙壮,矫跃蛟龙爪尾长……。”这首诗以夸张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将大雨来势汹汹描写得淋漓尽致。除《大雨行》外,杜牧的七言古诗还有《过骊山作》《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皇风》3首。由上可知,其古体诗具有风骨昂然的气魄,风格健峭拔劲、风骨刚正。

2.含蓄隽永的近体诗

杜牧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和七绝。《樊川文集》第二至三卷共收录杜牧各体诗258首,其中古体诗占28首,其余230首全为近体诗,在近体诗中七言律诗占了57首。杜牧的律诗与绝句一向为世人所称赞,尤其是七律、七绝[17]。所以,其七律、七绝也是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特征的。

就七律而言,晚唐诗人擅长七律者当推杜牧与李商隐。杜牧的律诗比较显豁,善于用拗峭之笔见俊爽之致,而又能风华流美,情韵悠扬,遂于诸家之外独标异彩[18]。杜牧七律名篇可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寄题甘露寺北轩》《九日齐山登高》《题青云馆》等。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以“雄姿英发”为主要特征,有时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19]。《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首诗首联一句便涵盖六朝的兴亡,当时的文物都成了荒草,唯有天淡云闲与今日相同;接下来的颔联颈联描绘一幅秋色山水图;尾联作者因景物想起范蠡的典故,表达对范蠡的追慕,渴望建功立业。此诗写游览之景,以物抒怀,通篇气魄雄健,可见其七律特点。《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千岁客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题青云馆》:“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深处会容高尚者,水苗三顷百株桑。”以上几句均可见其七言律诗显豁爽朗、雄姿英发。杜牧五言律诗亦有不少佳作,例如《华清宫三十韵》《题扬州禅智寺》《秋晚早发新定》等。《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首诗写禅寺的清幽,以蝉噪和飘萧的听觉与青苔、白鳥、暮霭、深树、斜阳、竹路的视觉,营造禅寺清幽之感,最后尾联又以设问笔法反衬禅智寺的清幽,亦显其拗峭之风。0B2F9C3D-626A-4603-B0D6-1D253162BE07

杜牧的七言绝句更为惊艳,为我们熟知的名篇颇多,其中有《清明》《赤壁》《泊秦淮》《江南春》《过勤政楼》《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山行》等。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在此诗中将历史上“东风与周郎便”反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历史上未锁二乔就变成了锁二乔,立意新颖,以拗折反说来突出孙刘联合对抗曹操的重要性;又如《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将历史翻案,故意说如果项羽没有拔剑自刎而是回到江东,或可卷土重来,语出新奇,拗折爽朗;再如《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诗虽不直接抒情,前两句写江南之景,接着写扬州的二十四桥,结尾又一设问,反而突出作者蕴含的对扬州的怀念,彰显其风格。还如《清明》《江南春》两首,简洁朴素语言却写得景物清丽俊健。杜牧的五言绝句依然有不少佳作,例如《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写终南山和秋色两者争着比谁的气势更高,两者对比衬托,将南山和秋色写活了;又如《盆池》“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阶前”,三个连续的比喻将盆池写得可爱,意境优美。所以,鲍恒将杜牧绝句的艺术风格概括为“俊爽清丽”[20]。

(二)凝练俊美又拗折风骨的语言

1.拗折风骨的语言

杜牧之诗多见拗折之笔,这是他诗歌语言的一大重要特色。所谓拗折,主要指平仄韵角上的拗变。他的诗歌平仄上有一句一拗的、有两句一拗的、有对句相救的,例如,《南楼夜》“歌声袅袅出清汉,月色娟娟当翠楼”一句,出句第五字该平而仄,对句第五字该仄而平,扬抑有致;从协韵上看,杜牧的绝句多用二、四韵,不同于一般的一、二、四韵[21]。林仲湘在《杜牧用韵考》一文中统计杜牧诗文用韵613次,而互押达550次;用韵总字数1076个,平声字就有760个;可见杜牧诗押韵多押平声,而“上去入”三声则较少,且杜牧诗文用韵严格,阴阳入三类严格分押,近体诗和古体诗均无例外[22]。

2.凝练清新,意味深长

杜牧的语言不乏凝练清新之感,朴素之语却又意味深长。这与他的诗法创作风格是分不开的,例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之句,看起来朴素的10个字,却将江南春天之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且动静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衬托,凝练清新。《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以二乔的命运指代东吴的命运;再如《过勤政楼》“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一句写青苔爬上勤政楼门上的衔环,以显勤政楼之荒凉,暗讽唐玄宗。杜牧在诗歌里还常用数词,其大部分诗歌都存在数词的运用,且多以数字来夸张。例如,《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过华清宫绝句》“山顶千门次第开”,《故洛阳城有感》“千烧万战坤灵死”,《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月》“三十六宫秋夜深”等。杜牧诗歌常叙事与议论兼并,《感怀诗》《杜秋娘》等长篇诗歌多见此特点。

杜牧还十分善于用典,这在他的诗歌里面是很常见的。《泊秦淮》“隔江犹唱后庭花”,使用陈后主的亡国之音的典故;《岁旦回朝口号》“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使用《论语》中孔子之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2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之句,使用了春秋越国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国而后归隐的典故;《过华清宫绝句》“山顶千门次第开,无人知是荔枝来”,使用的是杨贵妃喜吃荔枝的典故……由此可见杜牧的诗歌经常用典论事,形象具体而又深刻。有学者曾对杜牧诗歌用典做过统计,全部用典687处,可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类,其语典来源上自《诗经》《楚辞》,下至中唐诗赋,横跨史书诸子散文,来源广泛;其事典包括政治人物、江湖人物、女性人物、神话寓言,亦是十分丰富[24]。所以,杜牧很擅长用典,而且有时用典还不露痕迹,足见其创作技法的高超,更使得其诗句意味深长[25]。

杜牧的诗歌语言俊美,这体现在他写景时以语言营造的意境美。杜牧许多写景诗作达到了情与景、意与象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明洁、优美引人的意境[26]。例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莺、绿、红、村、山、水、寺、楼台、烟雨之意象组合,将江南春景描绘得极其别致,莺啼千里、酒旗招摇、绿树红花相映、山村流水动静相衬,又将寺庙写入更觉禅静清幽,楼台烟雨写尽江南晴雨多变,“千里”“四百八十”两个数词的使用,更使诗句意味深长,其清丽的语言中意境悠远深邃;又如《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中“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一句,不仅对偶工整,且落日、溪桥、轻烟、柳影这四个意象,由远及近,清新秀丽又隐约迷离,极富有韵味。此类写景而意境清新优美的诗作还有很多,例如 《山行》《秋夕》《清明》《泊秦淮》等。

二、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健峭风骨是杜牧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敢于评论时政、抒发忧国忧民之感,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写景抒情健拔昂扬三方面[27]。例如《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箭不西巡”,对朝政的批评;又如《怀紫阁山》“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为国为民置生死于不顾,骨气昂然;再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诗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咏史诗、政治诗、写景抒情诗、生活交际诗,下文依次论述。

(一)咏史诗

杜牧的咏史诗题材选取广泛且富有典型性,形式上多为七绝,大致可分为议论史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三类[28]。其议论史事最有代表性的诗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拗折反笔的手法来设想东风与周郎便、孙刘大败曹操的史事,议论二乔所象征的吴国的命运。杜牧议论史事的诗歌例如《题乌江亭》《题桃花夫人庙》等。其借古讽今脍炙人口的诗歌例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陈后主荒淫无度而致亡国来讽今朝权贵沉迷酒色;又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借唐玄宗劳民伤财为杨贵妃送荔枝的事件、唐玄宗轻信谎言的事件和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跳胡旋舞的事件来讽刺唐玄宗的误国。可见,他不仅批判陈后主,也批判唐玄宗;不仅借前朝讽今,亦拿本朝前事讽今。其怀古伤今的代表作例如《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叹息开元盛世已去,青苔都爬满了勤政楼的门;又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感慨六朝的繁华已去,《登游乐原》感慨西汉王朝的不复存在……0B2F9C3D-626A-4603-B0D6-1D253162BE07

(二)政治诗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奸佞专权、战乱连年,面对国危民苦,杜牧亦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面对藩镇割据,他在《感怀诗》里表达对朝廷姑息政策的不满和对苦难百姓的同情;面对宦官专权,他在《李甘诗》里悲愤斥责奸臣专权,“贤者须丧亡,贤者尚堆堵”;面对战争苦难,他在《河湟》里同情身受苦难的百姓,“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杜牧还有不少抒发自己政治抱负的诗歌,例如《郡斋独酌》“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怀紫阁山》“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再如《齐安郡晚秋》“雨暗残灯棋欲散,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三)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歌,杜牧的诗歌可分为描写自然景物和借景抒情两类。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多展现大自然的美感,例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一幅寒山秋枫图,写出深秋枫林的生命力之强;又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写后池的清幽之景,各物分外有生趣。此类诗歌还有《长安秋望》《村行》《秋夕》《紫薇花》等。借景抒情的诗歌亦是杜牧常作的,例如《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借他乡柳色念想家乡的柳色,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是写江南的春景,可是一笔写下朦胧雨中的寺庙楼台,又蕴含了兴亡之感;再如《秋浦途中》写眷恋故乡,《南陵道中》写游子思家,《念昔游》写追忆旧游的行迹……

(四)生活交际诗

杜牧生活交际的诗歌可分为对女性的所见所闻和与朋友的交游酬寄。关于女性的诗歌,例如《月》“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沈沈。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写失宠的陈皇后的孤寂凄冷;又如《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回忆多年来与扬州妓女的交往而深深自责;再如《破镜》“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写闺怨之情,表现女性的思念愁苦。杜牧交游酬寄的诗歌例如《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杜牧中进士后给友人的寄送诗,彰显了他及第后的喜悦;又如《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此诗是写给友人的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自己的苦闷;再如《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此诗是写给友人张祜的诗,不仅表达与友人情谊之深,还批评了王侯高傲不识张祜之诗才……

三、杜牧的文学思想

(一)高绝的创作目标

杜牧在《献诗启》中阐释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29]可见杜牧诗歌创作的目标是“高绝”,欲独立于诗坛,自成一派。他所说的“不务奇丽”的“奇丽”,可能是指李贺的诗风;而所谓“不涉习俗”中的“习俗”,大概是指元稹、白居易风靡一时的“元和体”;所谓“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就是说,自己不囿于时尚,不因袭古人[30]。所以,杜牧多以“拗峭”来进行诗歌创作,求得自成一派,更见其诗的高绝。

(二)强调为文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杜牧在《答庄充书》里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31]由此可见,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的立意、风格、语言三方面关系,杜牧认为立意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格,然后才是语言。所以立意高,风格就会飘逸;立意高,诗歌才会高绝。当然他也关注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在《答庄充书》里说:“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基于这种文学创作主张,杜牧通常使用较为朴素的语言去表达高远的立意。

(三)重视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

晚唐时局动荡,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每个动乱的时代,都有一批经世致用的文人为国为民发声,杜牧就是这样的文人。《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一文中记载:“诗者可以歌,可以流于竹,鼓于丝,妇人小儿,皆欲讽诵,国俗薄厚,扇之于诗,如风之疾速。”[32]可见,杜牧认为诗歌应当重视政治教化的作用,甚至把诗歌的最终作用落到了政治教化功能上[33]。因此杜牧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政治诗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结语

杜牧诗歌自成一体,《沧浪诗话》称之为“杜牧之体”。其诗歌拗折爽朗、健峭风骨,这也是杜牧为文所追求的“高绝”。在杜牧大量的诗篇中,不仅有咏史怀古、借古讽今、敢评时政、忧国忧民的风骨昂然的诗歌,亦有写景抒情、含蓄隽永的诗歌。杜牧凭借其高绝的诗体特征,在晚唐诗坛中盛开出一朵绚丽的奇葩,对杜牧诗歌的研究至今仍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8—59.

[2]高棅.唐诗品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9.

[3]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

[4]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29][31][32]杜牧著,陈允吉校.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354,242,242,137.

[6]朱碧连,王淑均.杜牧诗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曹中孚.杜牧诗欣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8]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9][1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8—342,338.

[10][15][16][17][18][29][30]山東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623—651,639,641,641,642,637,637.

[11][14][21][25][26][27]王西平,张田.杜牧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95—214,211,199—200,209,181,213—214.

[13]张戒著,陈应鸾笺注.岁寒堂诗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85.

[19]寇养厚.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文史哲,1985(1):71—76.

[20]鲍恒.杜牧绝句艺术风格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1983(2):100—105.

[22]林仲湘.杜牧诗文用韵考[J].广西大学学报,1990(2):88—97.

[2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17.

[24]唐艺溱.杜牧诗歌用典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5:5—22.

[28]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7:51—61.

[33]寇养厚.杜牧的文学思想[J].文史哲,1993(6):64—73.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0B2F9C3D-626A-4603-B0D6-1D253162BE07

猜你喜欢

杜牧
清明
秋野
如果多情是病 我已病入膏肓
自己的牙齿自己找
清明
山行
诗酒风流的杜牧
山行
遣怀
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