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6-26万晶陈热花黄洁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急创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万晶,陈热花,黄洁(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急创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高空作业、交通行业等行业的发展以及进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危险因素。颅脑外伤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外物击打等所引起的头部较大程度的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意识糊弄等不良反应出现[1-2]。由于颅脑外伤伤口裸露在外界,如不及时处理很容易继发感染,增强感染率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保障患者身心健康,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探讨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1(63.34±8.32)岁;研究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4~84(64.58±5.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确诊。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将患者搬运至病床,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等;术后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降血压、促进脑功能等药物服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障呼吸通畅;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导管护理、饮食护理等[3-4]。研究组采用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操作:(1)以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小组,组内成员需进行严格培训及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包括颅脑外伤急救基础知识、危及意识、护理操作、术后注意事项等,组内成员经考核过关方可上岗。(2)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讲座、阅览书籍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危机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认知到危机意识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及工作上潜在的风险,并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尽心尽责,绝不马虎。(3)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有效信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院前急救危机事件:出诊地址、病情、发病时间不详等,救护车空跑、现场护理操作不过关、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休克、呼吸骤停等。对此,医院在接到出诊电话的第一时间派车去事发地点抢救,备好抢救设备及药物。到达后,医生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患者心脏按压、呼吸道处理、体位调整、人工呼吸及胸部按压。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于平地或木板上,使头部、颈部、胸部呈一条直线,双手放于身体两侧[5-6]。医护人员清除患者口腔异物,防止呕吐物及粘液造成呼吸不畅,耽误抢救时间。院内抢救危机事件包括:患护沟通障碍、医护配合不默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差、抢救工作及物品准备不充分等。对此,需要积极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此提高患护之间友好相处,医护之间工作默契,促进患者康复加快。对于院内抢救危机事件,患者送入急诊科后,每位成员根据自身职责进行工作,从而共同协助制定伤情处理方案,监测生命体征等。医院开通绿色紧急通道,首先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时开通静脉输液通道,做相关血液化验检查,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心理工作,采取温和的语言及耐心的态度鼓励患者,提高治疗依从度,同时向患者列举成功案例,以此来消除患者担忧。

1.3 临床观察指标(1)两组干预效果。痊愈:干预后,伤情完全好转,神经功能完善。显效:干预后,伤情及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有效:干预后,伤情及神经功能有所改善,需行下一步护理干预方案。无效:干预后,伤情及神经功能无任何改善,甚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根据NIHSS评分及GC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昏迷程度。NIHSS评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GCS评分分数越低昏迷程度越严重。(3)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包括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4)两组预后情况对比,依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植物人状态、重度残疾、中度残疾、良好五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研究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P n 30 30 NIHSS评分干预前30.87±4.28 30.18±3.97 0.408 0.598干预后14.33±4.76 17.76±4.84 4.115 0.000 GCS评分干预前9.84±3.76 9.87±3.87 0.943 0.073干预后13.94±4.83 11.76±3.65 3.958 0.000

2.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对照组急诊抢救时间为(30.81±8.82)min,辅助检查时间为(15.21±4.85)min,多科会诊时间为(15.24±4.83)min,急诊到手术室时间(12.24±1.99)min,有效救治时间(72.38±16.99)min;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为(19.84±6.72)min,辅助检查时间为(10.16±3.25)min,多科会诊时间为(4.25±1.20)min,急诊到手术室时间(6.16±1.29)min,有效救治时间(37.98±11.99)min。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死亡5例(16.67%),植物人状态6例(20.00%)重度残疾为3例(10.00%),中度残疾7例(23.33%),良好9例(30.00%);研究组死亡1例(1.00%),植物人状态1例(10.00%),重度残疾为2例(20.00%),中度残疾5例(16.67%),良好21例(70.00%)。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患者头部受到严重暴力击打所致的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开颅术后容易继发各种不良并发症,如颅内高压、脑水肿、颅内感染等,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致使预后效果不理想[7-8]。研究证明,开颅术后患者予以,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干预,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意识。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干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具有众多优势:危机管理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潜在风险,并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的护理模式相结合来促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专业素养提高,以此优化护理方案,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颅内感染率,改善脑部微循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护理人员对颅脑外伤的危机意识、护理技巧等,拉近患护之间友好相处,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9-10]。

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0.00%)高于对照组(30.00%,P<0.05)。由此可知,采取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诊抢救、辅助检查等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分析其原因为:对于急诊颅脑外伤患者而言最佳的救治时间是在脑损伤发生后1 h之内,此被称为黄金1 h,在患者发病后的5 min内实施挽救、半小时内医疗急救,可大幅度增加患者生存率。对此开展危机管理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确保在120电话响起后可在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予以现场积极救治。抢救过程中展开相关外伤急救护理的一系列护理,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迅速打开绿色通道,迅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更多时间进行救援。运用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可使急诊科预检查和分诊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减少急诊中的盲目性和混乱性,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临床干预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