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的有效性*

2022-06-26徐蕾贺新华杜倩婷中山市博爱医院内一科广东中山528403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呼气重度通气

徐蕾,贺新华,杜倩婷(中山市博爱医院内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慢性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且气流受限可有进行性发展的情况,当患者肺组织和气道受到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影响则会引发慢性炎性反应,进而诱发慢阻肺[1]。该疾病患者发病后多有咳嗽、胸闷、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其中重度患者多伴有自主呼吸功能受限表现,故治疗中无创通气疗法的应用维持其正常吸入氧气是必要的,但是单纯无创通气对患者病情控制改善效果仍有局限性,故可联合应用其他疗法提升治疗效果[2-4]。肺康复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为提升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改善效果,可联合无创通气疗法改善患者病情[5]。本次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度慢阻肺患者,分组研究单用无创通气与联合肺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到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度慢阻肺患者,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60~84(73.55±2.53)岁;病程3~9(6.54±1.58)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17例;61~86(74.14±2.62)岁;病程4~10(6.63±1.6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慢阻肺,FVE1检查确诊为重度慢阻肺;近期无不稳定心绞痛症状;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对无创通气治疗有禁忌症患者;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变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精神及意识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无创通气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氧疗及ICS/LABA等治疗,再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选择S/T通气模式,初始为低压力水平,吸气压为12 cmH2O,而呼气压的设置为4 cmH2O,将其调整至患者有自觉性舒适压力感受即可,潮气量介于8~12 ml/kg,参数备用频率设定为12~16次/min,氧流量设置为4 L/min,每次治疗2 h,每天治疗2次。治疗2周。

1.3.2 观察组 采用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本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与无创通气疗法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咳嗽方式指导、机械辅助排痰健康教育和流程,身体机能锻炼等。(1)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患者呈坐位且上半身前倾,缩唇呼气,在深吸气后上半身回正,腹肌收缩并借助腹肌力量进行主动咳嗽,排出肺部气体,若有分泌物应及时排出,或使用呼吸排痰阀等方式进行机械辅助排痰。(2)呼吸肌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训练,其中缩唇呼吸时患者应经鼻部吸气,经嘴部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分别为2 s和3 s,呼气式患者嘴唇可呈现吹口哨状,呼气较为缓慢,缩唇运动每次需进行20 min,每日开展2~3次。腹式呼气时患者呈坐位、平卧位或站立位均可,其左手和右手分别放置在胸前和腹部,嘴巴紧闭经鼻部深吸气,在吸气时应放松腹部肌肉,右手随腹部轻抬,尽量维持左手的无起伏状态,随后缓慢呼气,注意呼气时患者右手跟随腹肌的收缩逐渐下降,并轻微用力按压腹部以配合呼气动作,直至腹部内陷且完全呼气气体,腹式呼吸训练每次持续7~8 min即可。(3)上、下肢运动训练,患者上肢应进行上举、提物及摇车等动作以增强肢体功能,每次训练2~3 min即可,休息2 min后继续,持续20 min左右。下肢运动包括快走、自行车运动等力量和耐力训练,运动强度维持在氧耗50%~60%左右,或心率维持在60%~90%之间,每次运动20 min左右,每日运动2次即可。定时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其此间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0%以上,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此外还需要联合开展上下肢训练,太极拳或八段锦均可,以达到全身运动目的,每次持续10~20 min即可,2次/周。(4)健康教育,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为其开展疾病和治疗护理相关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善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并实施用药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意义和目的,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加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其依从性。治疗2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2周后的肺功能指标、慢阻肺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CAT)、6 min步行试验(6MWT)数据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肺功能检测仪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量和用力肺活量比值)及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慢阻肺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CAT)共4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临床症状越轻,生活质量越高[6]。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呈非正态分布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或多组独立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两个或多个发生率或结构比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概率(Probability)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相比治疗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4 44 FEV1(L)治疗前1.03±0.13 1.04±0.11 0.390>0.05治疗后1.53±0.25*1.42±0.14*2.547<0.05 FEV1/FVC(%)治疗前48.63±2.36 48.66±2.41 0.059>0.05治疗后58.65±3.15*55.42±2.16*5.610<0.05 FEV1(%)pred(%)治疗前45.22±2.34 45.25±2.38 0.060>0.05治疗后55.62±2.48*51.47±1.52*9.464<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及6WMT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AT评分及6MW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相比治疗前均有提升,其中观察组上升更明显,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CAT评分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及6WMT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及6WMT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4 44 CAT评分(分)治疗前30.25±2.42 30.28±2.47 0.058>0.05治疗后16.41±2.24*20.43±2.37*8.177<0.05 6WMT(m)治疗前215.45±6.68 216.31±6.54 0.610>0.05治疗后311.15±5.88*286.74±6.39*18.646<0.05

3 讨论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呼吸气流持续受限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和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吸入导致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发病后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可能进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7~10]。目前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戒烟、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锻炼和抑制呼吸道感染等,通过进行上述措施的预防可有效降低该疾病发病率,延缓病情进展。

慢阻肺根据患者气道气流受限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其中重度患者多已出现全身性反应,因此治疗难度明显提升,在此期间多需要为患者提供吸氧、抗感染和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措施,重度患者相较于轻度和中度患者而言,呼吸困难症状更加严重,呼吸道内痰量更多,故需要通过无创通气方式辅助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11]。由于重度患者窒息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期间进行无创通气可帮助其吸入氧气保证正常呼吸,无创通气指的是通过口鼻面罩以及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通气的方法,能够更大程度的保留正常呼吸道的湿化功能,也不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健康,用于治疗重度慢阻肺是能够缓解患者的呼吸肌负荷,避免呼吸肌过度疲劳,还可扩张支气管,促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并且无创通气可预防二氧化碳潴留,这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无创通气应用时无需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可经口鼻直接连接患者呼吸道并实现正压通气,能够有效避免治疗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提升疗效[12]。但是该种方法单用治疗重度慢阻肺效果有限,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故可联合其他疗法提升患者疗效。并且慢阻肺属于全身炎症病变,患者可有骨骼肌功能下降等表现,不仅会影响其健康和运动能力,还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故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3]。肺康复疗法需要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锻炼,例如吸气肌肉训练、运动锻炼、缩唇呼吸等,其中运动锻炼在肺康复疗法中至关重要,实施呼吸运动锻炼可增加肌肉的摄氧量和有氧代谢,避免乳酸大量堆积,有利于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同时能够增强呼吸肌效率,减缓患者呼吸频率并增加呼气时间,对通气需求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心肺系统和肌肉骨骼协调性进行调节改善[14]。此外肺康复疗法中的运动锻炼对患者肌肉力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调节因缺氧导致的运动协调性下降,且在无创通气期间可有效改善缺氧状态,对于提升机体耐受性和增强肌肉力量均有重要作用,进而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并提升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该疗法可对受损肺功能进行改善,促进其尽快恢复,并增强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改善相比对照组更理想,与万程伟[15]等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提示联合应用肺康复疗法与无创通气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促进其康复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重度慢阻肺患者治疗中实施肺康复疗法联合无创通气的疗效更理想,与单纯无创通气疗法相比具有更确切的病情和肺功能改善效果,也具有更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可用于在临床中推广,使更多慢阻肺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呼气重度通气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如果你很生气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不通气的鼻孔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宫斗剧重度中毒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