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破局路径探析

2022-06-26孟烨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融媒体困境

摘要:随着大数据、AI、5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传统媒体要想生存,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因此各地纷纷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处于融媒体时代的电视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电视记者的个人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发展,必须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政治素质、新闻敏感性和创新意识等。电视新闻记者也需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适应融媒时代的发展。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遇到的困境、困境产生的缘由以及如何破局进行分析,使电视记者能够转变角色定位,积极应对挑战,使电视媒体行业能够持续发力,发展到新高度。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记者;困境;创新;挑战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176-03

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送的通道,依托文字、音频、图片、视频、动画等形态更全面、生动地传递信息的“新兴媒体”横空出世。新媒体有着技术新、传递信息更全面、生动,同时不受时间、篇幅制约等特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种种限制,能够直接与受众进行对话,能够更及时、更广泛、更便捷地传播信息。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传播信息内容有限,受众的参与程度较低,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因此,只有通过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渠道,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可信性特征这种融合模式,才能“资源共享、内容兼顾、宣传互动”,实现合作共赢[1]。

融媒体作为新生事物,成为当下媒体的改革重要方向。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新闻媒体大胆尝试与探索,努力从相“加”迈向相“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媒体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要想转变角色,提升业务能力,使电视行业继续在媒体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他们清晰认知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一、电视新闻记者的困境

(一)职业角色定位不清晰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却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一直以来,传统媒体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职业地位可见一斑。然而融媒体时代,新兴的媒体平台(抖音、视频号、快手、微信等)使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网络的开放性让受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电视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削弱;科技的进步让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相机,随时随地拍摄、发布、转发、评论等。在这个“全民记者”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性质、角色定位不清晰,与传统记者相比,当下的电视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亟须转换[2]。

(二)职业能力欠缺

传统电视新闻记者服务于电视媒体,完成声画统一的采集编辑即可,工作结构较为单一。如今,各地电视台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再单纯地从事采编工作,而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新闻采编技能、信息发布技能、信息检索以及数据库分析技能等,做到“能拍摄、能写稿、能编辑、会技术、会发布”,将摄像记者、文字记者、新闻编辑、技术生产等多种能力融为一体。但当下部分电视新闻记者职业能力还停留在“只会拍、不会编”或“只会写、不会传播”的阶段,仅能达成电视媒体行业的要求,无法适应融媒体对职业能力的需求,造成好新闻时效性、传播力下降,进而影响电视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三)融合创新能力匮乏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程式化严重。融媒体时代下,不同媒体平台、内容等层面需要融合互动,但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往往墨守成规,守住自己的“小阵地”,不主动与其他新闻媒体平台相互融合、互通有无,导致新闻资源匮乏。第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电视新闻记者在报道中缺乏独立思考,极易发生不同平台出现雷同报道的问题,无法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满足不了受众的多层次需求。第三,传播形式单一。电视新闻记者局限于电视平台报道,导致传播渠道受限,传播内容滞后,无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四)受众流失较严重

当下社交平台种类丰富,信息传递迅速,适应受众便捷化、碎片化获得新闻的习惯。第一,新兴媒体环境下,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连接网络便可以随时随地知晓国内外时政和身边大小事,各类网络平台推送符合个人喜好的内容和服务,受众的选择权和信息量大大提升。第二,电视媒体新闻从采集到播出需要时间进行专业制作和审核,播出时间也相对固定,这会导致新闻时效性不足,单向传播的方式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第三,电视媒体沿用传统的制作手法和理念,传播内容形式化,创造力不足,对年轻受众群体的吸引力不够,导致电视年轻受众群体流失较为严重。

二、电视新闻记者的困境由来

(一)体制机制落后

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事业单位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但是长期以来,广播电视行业中的体制和机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竞争意识不强。我国广播电视属于国有性质,部分县级电视台依靠财政全额拨款,未与市场接轨,导致电视媒体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动力下降。第二,管理人员思想守旧。电视媒体管理层多为从业时间长、资历高者,这些人员拥有丰富的传统媒体经验,但在融媒体环境下决策灵敏度低,创新不足。他们往往片面地认为打通短视频平台,就是媒体融合,对于融媒体“融”的内涵理解不深。第三,重内容,轻技术。电视媒体往往重视新闻的内容和品质,对于设施设备和技术不够关注,存在演播室、导播室设施简陋、陈旧,摄像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慢等问题,并且缺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第四,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多地电视台还存在不同“身份”的员工,他们的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存在差别,“同岗不同酬”極大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容易出现聘用人员经过单位精心培训后成为业务骨干,但因自身“身份”限制,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继而跳槽到更广阔的平台,导致电视媒体人才流失严重。另外,电视媒体系统内部没有完全打破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使常年在一线工作的电视新闻记者丧失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二)优秀电视品牌稀少

塑造媒体品牌,吸引受众关注,是电视媒体行业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截至2021年9月,最新公布的全国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为397家,但受众熟知的优秀电视品牌屈指可数。以河南卫视为例,河南卫视定位“文化”,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保持了老牌节目《梨园春》的受众群体,还通过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拥抱短视频平台(B站、快手等),借助科技创新,认真做好传统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年轻受众群体的双向奔赴。因此,笔者认为,塑造品牌对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扩大知名度、提高收视率,还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定份额,使电视媒体保持长久活力。

(三)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掌握不到位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资源、平台、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媒介融合。电视媒体行业迫切需要改革,但改革仍停留在聘请专家授课、线下培训等模式,培训形式和内容不系统,实际操作性不强,部分电视新闻记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效果不好。部分电视新闻记者思想守旧,不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新闻事件不会有效快速处理。

(四)缺乏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融媒体时代,依旧按照传统电视媒体需求选择人才已不能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多面手”式的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电视媒体行业的紧缺人才。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政治觉悟高、业务熟练,执行能力强、洞悉融媒体发展业界动态、掌握融媒体策划与运营等的“全能人才”。此种“全能人才”能胜任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需求,并能在工作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更多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但电视媒体行业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媒体队伍中少有这种人才,现有的培训又无法短时间内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并存的人才。此外,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待遇问题会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所以,缺乏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竞争力不足的短板之一。

三、困境中的破局策略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工作要做好党的喉舌,把握好舆论导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3]。电视新闻记者要紧跟党中央统一部署,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导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一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出色的电视新闻记者。

(二)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首先,提高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融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泛,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对新闻价值作出及时判断,通过“新闻的背景和事实是否足够真实可信”“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多深远”这两把“尺子”,对新闻价值的大小进行衡量。

其次,提高深挖信息价值的能力。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恪守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充分发挥传统新闻记者的优势,从新闻源头出发,深挖新闻的内涵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让受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最后,提高编辑技术运用能力。电视新闻记者要跟上新技术发展潮流,玩转剪映、PR等软件,采用微信视频号添加关键词、微博开设“超话”进行集中话题讨论、研发客户端开展“新闻+服务”模式等方式,在融媒体时代开创有自身特色的新闻服务模式[4]。

(三)敏锐观察市场,深入发掘受众需求

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内容的新鲜度、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向受众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内容等方面。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熟悉市场,深入发掘受众需求。提高对流行金句、词汇、图片、BGM等新事物的关注度,后期制作中可以加入引起新生代受众共鸣的元素。在抖音、B站、快手等平台推出电视节目制作的花絮、精彩片段等剪辑成的短视频,及时发布热点新闻、好玩有趣的民生新闻周边短视频等,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实时关注平台的留言信息,对需要帮助的群体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用户的反馈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激发创新灵感。

(四)把握时代特征,积极策划精品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央视新闻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作品,如《那时他们正年轻》《那时他们的友情》,央视网、央视频共同推出红色地图、建党百年百亿像素看红船等各种融媒体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地方各级广电机构也在新闻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等各个领域进行建党百年主题的内容布局,通过视频、3D、动画等多种科技手段,以立体的传播格局发挥了主流传播平台引导舆论的作用[5]。淮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建党百年特别节目《在党五十年老党员》系列等,得到受众认可。电视新闻记者要善于把握时代特征,创造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感染力,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

(五)融合创新,电视媒体“出圈”

创新是融媒体背景下的必经之路,各级媒体都在探索融合创新发展。

以2021年获得持续性关注的河南卫视为例,从《唐宫夜宴》《芙蓉池》到《龙门金刚》《清明奇妙游》,都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成为电视媒体“出圈”的代表之一。尤其是2022年的《清明奇妙游》,该节目以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主题,挖掘中国之美、传统之美、文化之美,不仅运用了四维戏剧的形式将文人的盛宴拉近至眼前,还使宋代美学穿古越今,服化道具无一不透出编者的精巧心思。《陇上踏歌行》将古代的农事活动用舞蹈来演绎,展现得淋漓尽致。《龙门金刚》用AR、360°拍摄手法、“延迟时间”等手段,给受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对于地市级电视媒体来说,融合创新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定期举行“头脑风暴”训练课程,设定主题外出采风活动,发挥记者创意,制作短视频进行评比奖励,不断鼓励记者打破传统牢笼,跳出固定圈,激发创新活力[6]。各级主流媒体要敢于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尝试各种表达方式,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守正创新,掌握流量密码。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让电视新闻记者有些迷茫,同时又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完成传统工作,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敢于破局的勇气,以坚定的政治站位、高超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优秀的产品创造力使电视媒体行业持续发展,并且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高淳溪.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72,298.

[2] 郭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的创新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122,124.

[3] 刘婧.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184.

[4] 马智泉.如何优化新媒体编辑的策划意识和能力[J].记者观察,2018(15):17.

[5] 嚴姗姗.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3):178-180.

[6] 李庚达.融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在节目中的创新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3):170-172.

作者简介?孟烨,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电视记者。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融媒体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一)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提问方法和提问技巧
对电视记者如何融入新媒体时代的探索
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技巧
电视记者提升视频连线报道生动性的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