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淡天真 融情高逸

2022-06-25郭佳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郭佳伟

摘 要: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不仅开创了没骨花鸟画的独特新风,且在没骨花鸟画中的题跋更为精妙。尤其在没骨花鸟画的题跋中对“境界”一词做出的精细阐释,更加体现其创造性。文章从单纯自然的虚静之美、主体与客体的情感融入及超凡脱俗的高逸之格三个方面对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题跋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其在绘画理论方面的独到性,从而展现其更深层次的绘画美学思想。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题跋;绘画美学思想;虚静;高逸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26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其中年时期开始从山水画转向没骨花鸟创作,没骨花鸟画在其一生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明朗雅逸,艺术成就和境界之高,不仅可通过他的没骨花鸟画作品表现,还在没骨花鸟画的题跋中体现。

1 单纯自然的虚静之美

余杰的《香草山》中对“单纯”有一个定义:“单纯并非幼稚,也不是一张白纸般的无知,而是历经千帆也能坚持纯粹和追求。”①这说明单纯是一种在经历后的纯粹,即初心,一种单纯的追求。单纯表现为自然美,自然既指大自然,亦指无人为和淡然。自然在更高境界更多地被作为道来讲。《本际经·道性品》中有“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②,可知自然即指自然而然,不添加人为。而懂此自然,亦是对道的悟性。《无上秘要·人自然品》中说:“人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是故凡人为道,当以自然而成。”③在此讲到悟道需能自然,自然即指无为、淡泊、清静等,是一种空无的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人画通常与道家思想紧密相联,故自然与道亦有密切关系。单纯自然道出了古代画家追求的一种境界美,此美是一种不加任何虚伪装饰的自然生动美。图1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卷丹》的题跋内容为:“用徐家没骨法,深研生动之趣,洗脱刻画之迹,拟议神明,庶几不落时趋,游于象外,南田抱瓮客寿平。”从“深研生动之趣”中可知,恽寿平在追求一种纯粹的天然之趣,即物象的自然之态。而在后又提到“洗脱刻画之迹”,表明恽寿平在表现物象时的一种创作态度,追求自然生动,除去生硬刻画痕迹,表达了其内心的一种向往,对自然纯粹美的追求。通过“庶几不落时趋,游于象外”寥寥数字即可看出恽寿平对物象的表现和取舍,此种无言之境和其意在表现物象的形神之外所能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平淡与超脱的天趣,亦为一种形和象之外的绘画的最高审美境界。

在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纯粹的追求和自然状态是艺术家们提倡的。除此之外,還有一种是在艺术创作时所需要的态度,即是虚静。虚静是自然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周积寅的《中国画学精读与析要》中谈道:“虚静是关于绘画创造过程中,画家如何进入创作状态的理论。指一种不受任何主观或客观的干扰,专心致志,平心静气的精神状态。它是进行创作构思的基本前提,亦是艺术创造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④由此可知,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需消除内心一切的私心和杂念,达到虚静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进入绘画的状态。因此,在单纯自然的创作态度和审美之外,在恽寿平的题跋中还可看出一种无欲无功利的虚静审美态度,也是审美活动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如郑板桥画竹,将竹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不仅显示了主体在创作时需排除一切杂念和欲望,与自然物象形成纯粹的审美关系,还从侧面反映了虚静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图2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扶桑》的题跋内容为:“碧海珊瑚原有网,扶桑谁剪旧烧枝。昔人无此粉本,当以造化为师。”其中“昔人无此粉本,当以造化为师”,体现了恽寿平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态度,以造化为师,即对物象的最高理解。明人吴宽在《书画筌影》中说王维之所以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因为他“胸次洒脱,中无障碍”。⑤故而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需进入虚静状态,才能以造化为师,得以自然天趣。此题跋便体现了恽寿平在当时对绘画的创作态度,其不仅重视对客观物象的写生,而且以虚静的状态进入,不刻意求似,而追求纯粹和自然,从而得幽淡天真的一种内在精神美。

2 主体与客体的情感融入

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都十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如江英对艺术美的情感性释有:“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投入了真挚情感,艺术形象无不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⑥这说明在艺术中情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情感的融入亦是绘画艺术创作产生美感的重要因素。情感的主要来源是主体本身,在艺术创作中,主体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赏者不生情。”这不仅显示出在创作中情感的重要性,还从侧面表达了三种对象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一方面指创作主体和被创作客体之间的情感关系,另一方面是被创作客体与鉴赏者之间的情感关系。首先,创作主体和被创作客体是一种相互关系,主体将情感融于客体之上,从而得以寄托。图3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萱花》题跋内容为:“何事闲阶常种此,爱他名草是忘忧。”通过题跋可知,恽寿平常种萱草,正是因爱其名的忘忧之意。因而,萱花的“忘忧”二字出现在恽寿平的题跋中,可知恽寿平通过对萱花的寓意来表达自身内在对自在快乐的寻求。将主体情感融于客体之中,把个人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从而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情感融合。

恽寿平在作画时重视意的传达和情感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将意和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为鉴赏者的情感融入做好准备。这是被创作客体与鉴赏者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开始,此时被创作客体转为主体,而鉴赏者为客体,被创作客体将创作者的情感进行融合传达给鉴赏者。

图4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枇杷》,画面清逸缥缈,金黄色的枇杷果深浅相见,使鉴赏者似通过画面便能闻到枇杷破开的甜香。通过画面来感受恽寿平的情感,对鉴赏者来说并不明显,所以可通过题跋来进一步感受恽寿平的情感思想。其题跋道:“自向枝头弄明月,笑他陌上逐金丸。”其中的“自向”与“笑他”,即可传达出一种自我内心之感慨,内心情感自己可知,做自乐之事,笑看他人还在世俗中挣扎,很明显这是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合意和对权贵权势的冷笑。句中的“弄明月”与“逐金丸”更加能够体现出其自我的清逸通透和他人追逐名利权势的世俗混沌。由此可知,恽寿平通过题跋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画面和题跋则为鉴赏者进行情感传递。二者的情感传递即亦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的情感融入。创作者、被创作者及鉴赏者三者之间通过一个“情”字紧密相连,即与所描绘对象培养生情,画面即有情,与鉴画者产生共鸣,进行沟通即可动情,三者将情感相互融入和传递,才使得画面更有独特的审美之感。

3 超凡脱俗的高逸之美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格调是以神韵求高逸,画面大多设色清静焕烂,整体格调以形神俱备和以花传神为准。恽寿平的题跋更是表现为超凡脱俗的高逸之美,其高逸一为高雅脱俗之美,二为俊逸跌宕之美。高雅脱俗之美释为高尚且优雅,脱离了世俗和庸俗之念。宋代陈岩肖的《庚溪诗话》卷下曰:“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⑦在此以鹤指逸,总体表现为在世俗中脱离了低级趣味和庸俗观念的物象。高雅脱俗亦指人,如晋代孙统《吏部郎虞存诔》曰:“存幼而卓拔,风情高逸。”⑧由此可知自古便有将高逸赞人,且境界之高,更有一种清秀隐逸之意。图5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菊花》绘几株黄色和紫色的菊花,画面清新颖丽,色彩静美,表现出一种清隐之美。画面上的题跋内容为:“牡丹以姚黄为君,魏紫为后,月令菊有黄花,黄菊亦称尊于金节。以方姚魏,何多让焉。”在此恽寿平将黄菊和紫菊与姚魏牡丹相比,菊的高尚隐逸并不输于牡丹,且菊亦有清新脱俗之美,同时也表达了恽寿平对菊花的喜爱。再者,题跋中的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意,暗示世俗生活中追逐权贵的人。而菊花则在百花之中被作为隐逸者,则为超凡脱俗的隐逸之美,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一种文人隐士的象征。在恽寿平的自跋后,由恽寿平的好友王翚题跋:“载酒看南山,种云成五色。霜艳在秋豪,都非造化力。”“载酒”“南山”“种云”“五色”皆表达出一种隐逸之气,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后“都非造化力”亦显然表现了王翚对恽寿平菊花作品的称赞,其虽画菊,却尤胜造化之功力。在此恽寿平《菊花》的题跋中将菊与牡丹相比,不仅显示出菊脱离世俗的高雅之气概,还从侧面反映出了恽寿平对权贵世俗生活的不悦,而对高雅脱俗隐逸的高尚情怀钟爱。

高逸的第二个方面便是俊逸跌宕之美。俊逸跌宕可指物象,亦可寓人,俊逸意为英俊洒脱、超群拔俗。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记载:“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⑨这里是说才华横溢的人,其文章文采虽飘逸,有逸气,但不可过多夸饰,作为一种规劝来讲,但从侧面也暗示出逸气的与众不同。跌宕与俊逸之意相通,为卓越、不同寻常之意。如清吕留良《〈赖古堂集〉序》:“栎园以卓荦跌荡之材,夙负令誉。”⑩二者的结合便是卓越超群、不同凡响之意。图6中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梅花》画面清静,只用了墨色表现,但从中可看出幽静淡然之美,梅花素有清雅俊逸、冰肌玉骨之称。k由此也可表现出恽寿平对此种凡而不俗又具有高逸品质的物象的热爱之情。画中为岁寒二友梅和松,自古以来,梅和松就有傲骨峥嵘,品格高尚之称。从其题跋“翠微香雪。临杨补之二友图”中,可知其对二友的喜爱之情。其中“翠微”指山色青翠缥缈,如《尔雅·释山》载“未及上,翠微”,说“山色青缥色,故曰翠微也”l。在此将青松意指青山,表达一种松的坚韧和挺拔。又如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出人宿置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将翠微比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是一种深山隐逸品质的表露。题跋中的“香雪”在此意指梅花,如清代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軒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m从题跋可知恽寿平对高洁卓越的事物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一种浸在骨子里的超越世俗之情。因此,通过对梅花的高雅脱俗与俊逸跌宕之美将恽寿平题跋中的高逸之格得以表现,此不仅显示了恽寿平幽淡天真、脱尽横纵习气的高逸格调,更加体现出其灵巧秀逸的精神气韵。

4 结语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题跋在其生平画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绘画美学理论上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题跋中的绘画美学思想,不仅能够体现出恽寿平对绘画创作的虚静态度,且在主客体上强调情感融入的重要性,这也显示了他对自然天趣和高逸格调中精神气韵的追求。恽寿平的花鸟画题跋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这些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皆得以体现。对恽寿平绘画美学思想的阐析不仅对研究没骨花鸟画理论思想上具有帮助性,且对现代花鸟画创作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余杰.香草山[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②叶贵良.敦煌《太玄真一本际经》辑校[M].成都:巴蜀书社,2011:300.

③赵芃.道教自然观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72.

④周积寅.中国画学精读与析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9.

⑤刘传富.山水画之“虚静”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9.

⑥江英,赵科,王龙.走进美丽殿堂[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121.

⑦周蒙,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6[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20.

⑧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95.

⑨谢小庚.颜氏家训:名句[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3:98.

⑩俞国林.天盖遗民—吕留良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75.

k郭庭平.连江历史文化丛书:连江古诗[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5:91.

l李昉.太平御览: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326.

m赵雪沛.倦倚碧罗裙:明清女性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