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1—2020年新兴县暴雨的气候特征

2022-06-24伍小红苏超群彭瑞燕

广东气象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兴县量级日数

伍小红,苏超群,彭瑞燕

(1.新兴县气象局,广东新兴 527400;2.郁南县气象局,广东郁南 527100)

暴雨天气是我国南方地区汛期频繁出现的气象灾害。在国内暴雨强降水一直是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杨慧燕等[1]、陈炯等[2]、段鹤等[3]、陈元昭等[4]、黄垭飞等[5]研究了国内部分区域暴雨等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华南是暴雨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区,云浮市东南面,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离沿海地区较接近,一般从珠江口西侧移来的季风云带和台风[6],对新兴县城可造成正面袭击。新兴县年雨量位居云浮市首位,强降水以汛期4—9月份为主,占全年降水量79%。每年因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对新兴县工农业、交通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更科学组织防御暴雨洪涝、抗旱防汛、防灾减灾,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新兴县国家气象观站1991—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参照广东省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7],挑取24 h日雨量≥50 mm时,计为1个暴雨日、≥100 mm时,计为1个大暴雨日(统计时间段为每天20:00—20:00(北京时,下同))。建立新兴县逐年逐月暴雨日数序列,统计分析近30年来新兴县暴雨变化特征,并提出防御措施,为防御暴雨灾害提供参考。

1 暴雨变化特征

1.1 暴雨日数月变化

统计表明,新兴县1991—2020年1—12月均有暴雨发生。暴雨集中在汛期4—9月,为156 d,占全年暴雨日数86%,前汛期和后汛期占比分别为39%和47%。从图1新兴县30年逐月暴雨日数分布可以看出,4—8月暴雨日数呈阶梯式增长,8月份出现暴雨次数最多,其余月份出现次数则较平均。

图1 1991—2020年新兴县逐月暴雨日数

分析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在每年3月份逐渐开始减弱,冷暖气流在华南一带交汇,加上高空槽和锋面的持续活动,在冷空气到达华南之前,切变线越过南岭后会逐渐消失,故3月份降水不是很明显。而当进入4月份以后,冷空气势力明显下降和减弱,西南暖湿气流显著增强,南海季风开始逐渐建立,静止锋和低槽的位置往往延伸至广东省一带摆动,受南海季风影响,暖湿不稳定程度增加,雨势明显增强,造成暴雨天数突增;7—9月是广东台风活动鼎盛期,受到热带气旋等系统影响,暴雨天气较前汛期有所增加[8-10]。

另外,由图1还可以看出,新兴县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均呈单峰型特征,暴雨峰值发生在8月份(29 d),大暴雨发生在6月份(5 d)。前后汛期中的暴雨、大暴雨总日数之比分别为0.86、0.63;后汛期暴雨、大暴雨日数比前汛期多14%、36%;汛期中除4月份没有出现大暴雨外,其它各月均有出现;非汛期期间,只有1和10月出现了大暴雨(1、2 d)。

1.2 暴雨日数的年变化

统计可得,新兴县1991—2020年累计共出现182 d暴雨日,平均每年有6.1 d;暴雨天气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大,2001年为最多年(12 d),2004年为最少年(0 d);运用Excel最小二乘法工具建立起的年暴雨总日数与年份序列拟合,其线性倾向值为-0.119 2,表明新兴县年暴雨日数是以每10年1.19 d的平均线性倾向趋势减少(图2)。从年代暴雨分布(图略)可见,暴雨年出现天数在1991—2000年为最多(7.3 d),2001—2010年略有下降(6.1 d),2011—2020年为最少出现时期(4.8 d)。

图2 1991—2020年新兴县年暴雨总日数

1.3 暴雨的持续性

由表1可以看出,新兴县近30年来出现连续性暴雨共14次,年平均0.37次,其中暴雨连续2 d的有11次,持续3 d的有3次(分别出现在1995年8月5—7日、1998年6月24—26日、2019年8月1—3日),持续性暴雨发生频率以20世纪90年代居多。持续性暴雨普遍集中出现在5—8月,占比82%,1993年8月21—22日是持续性暴雨出现最早时间,2000年10月21—22日为最晚出现时间;持续性暴雨最大过程雨量达323.8 mm,出现在1995年8月5—7日。

表1 新兴县1991—2020年暴雨和持续性暴雨的年代分布及频次

1.4 暴雨强度的极值及分布

统计可知,新兴县近30年24 h暴雨量最大值为206.4 mm,出现在2010年9月21日;30年暴雨日平均雨量76.5 mm,其中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日数所占总暴雨日数的比例分别是89.6%、9.3%、1.1%。由表1还可以看出,新兴县近20年暴雨日数分别以13%、18%的速度递减率减少;大暴雨日数10年递减幅度基本上都是在3~5 d之间波动,也呈随年代递减的趋势分布;而特大暴雨级别降水在最近20年仅出现过1次。

1.5 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

统计可知,新兴县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47.5 mm,历年平均降水量1 656.3 mm,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约为30%。分析表明,暴雨量、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61,通过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暴雨少或多的年份,暴雨所占年降水量的比率一般较小或较大。

2 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

2.1 小时强降水年变化

图3是每年雨强≥20 mm/h量级频次特征分布图[9-10]。统计方法:挑取1991—2020年汛期(4—9月),每天某一时次出现的小时雨强≥20 mm/h降水频次进行累加,计算出逐年小时强降水的总次数,其他量级的小时强降水也用类似方法统计。由图3可见,汛期平均小时强降水频次为7.7次/年,其中1994年出现年频次最多(17次),其次是1996年(15次),1998年最少(4次)。运用Excel最小二乘法工具建立起的年平均小时强降水与年份序列直线拟合,其线性倾向值为-0.105 9,表明年平均小时强降水频次是以每10年1.06次的平均线性趋势减少。从年代上统计,年平均小时强降水在1991—2000年出现频率最多(9.5次),2001—2010年有明显下降趋势(6.5次),2011—2020年接近平均值(7.0次)。进入20世纪后,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频繁,整个广东开汛都偏晚、汛期降水和影响偏小或登陆的热带气旋偏少,导致小时强降水出现的次数也明显减少[11]。

图3 1991—2020年逐年小时强降水频次变化

另外,假设X是在某一年发生的总频率,Xa为多年平均频次值(Xa=7.7次),用公式Y=(XXa)×100/Xa计算出该年的总频次偏离平均值(偏离率)[11]。通过统计发现,有16年量级小时强降水≥20 mm/h年频次偏离率在10%以内,有14年在10%之外,由此可见,总体波动的幅度并不是很大。

2.2 小时强降水月分布

根据表2汛期内各量级小时强降水月平均出现频次可知,小时强降水量级是以20~40 mm居多,没有出现过小时雨强在80 mm以上量级的小时强降水,仅5、8、9月出现过小时雨强量级达60 mm(0.1次)。汛期小时强降水出现次数普遍在3.3~3.7次之间,5、7月为全年出现次数最多(3.7次),占汛期小时强降水出现总次数37.8%,4月出现强降水频率最低(2.5次)。5、7月出现频率较高,因为5月份是西南季风盛行期,水汽充足,在有利的触发因子作用下,极强小时降水也易出现[9,11],而7月份出现强降水频繁,是与台风频繁影响带来的强降水有密切关系。

表2 1991—2020年各月不同量级小时强降水频次

3 结论

1)新兴县近30年1—12月均有暴雨出现,全年共计182 d,平均每年6.1 d,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均呈现单峰型特点

2)近30年出现持续性暴雨有14次,最早发生于1993年8月21—22日,最晚发生于2000年10月21—22日。

3)近30年出现日最大雨量206.4 mm,暴雨日平均降水量76.5 mm,年平均降水量447.5 mm/年,暴雨日、暴雨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之间存正相关关系,暴雨日呈逐年减少趋势。

4)小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月,其次是7月,降水量级普遍是以20~40 mm居多,无80 mm以上量级小时强降水。

本研究只采用了新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从时间变化上来统计分析暴雨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全面反映新兴县全区暴雨的变化特征,今后需尽可能扩大使用该区域内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来研究,同时对产生暴雨的成因作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做好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新兴县量级日数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新兴县不锈钢餐厨具产业发展研究
21连胜
新兴县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调查和分析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