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6-24梁泓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肌研究组

梁泓源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室率超过正常范围后引发的心血管病急症,其中包括诸多类型,如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头晕与乏力等临床症状[1]。目前,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行院前急救治疗时,医护人员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是具有延长复极时间与动作电位时程等作用的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可以迅速消除折返激动,以促进其病情与症状的改善[2]。此外,部分研究报道,胺碘酮对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具有扩张作用,给药后能够降低主动脉外周阻力,从而维持患者心排血量,有效控制血液流动力学。基于此,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主要应用胺碘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受院前急救,根据不同的院前急救方案进行分组,应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55例)。

参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7~72岁,平均(45.24±6.51)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冠心病11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心动过速9例,室性期前收缩14例,快速心房颤动17例。研究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6~71岁,平均(45.67±6.13)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3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冠心病13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心动过速12例,室性期前收缩11例,快速心房颤动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患者入组前7 d未曾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者;(2)合并严重并发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5)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6)甲状腺功能异常者;(7)因合并精神疾病而无法正常交流或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即强化心电监护,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硝酸甘油为患者治疗,同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208,规格:5 mL∶ 17.5 mg)70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进行静脉推注,控制推注速度为10~15滴/min;观察患者复律情况,在复律成功后予以患者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6,规格:50 mg×50片),每日3次,每次100 mg。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6,规格:3 mL∶0.15 g×6支]进行治疗,首先以静脉推注的方式给药,随后采用150 mg胺碘酮加入30 mL葡萄糖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给药速度为0.1~0.6 mg/min,给药30 min后以患者心率(heart rate,HR)为依据,合理调整滴注速度;观察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待症状消失时改为服用胺碘酮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 g×10 s],每日1次,日剂量不超过0.2 g。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评估标准:若患者身体状态恢复正常,心室率降低至100次/min,室性早搏已消失或转复窦性心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收缩期次数减少>90%,表明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得到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律收缩或减少>50%,表明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表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舒 张 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与HR。SBP、DBP检测方法:患者静坐30 min,保持坐位,由护理人员应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型号:HEM-7137]进行检测;HR检测时应用BI6612型12导联动态心电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心动过缓、低血压。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5%,低于研究组的9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DBP、HR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55 150.74±13.19 145.91±12.13 89.52±5.32 79.26±5.07 150.48±15.67 148.25±13.42研究组 55 150.72±13.51 136.78±12.05 89.44±5.16 66.79±5.48 150.39±15.48 137.51±13.06 t 值 - 0.007 3.960 0.081 12.387 0.030 4.253 P值 - 0.994 0.000 0.936 0.000 0.976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室率过快,在心脏舒张期缩短的情况下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增加猝死的风险,直接对其生存构成威胁[3-4]。据既往研究报道[5],心律失常患者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而心律失常与器质性疾病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为其行院前急救治疗时需采取措施,对心律失常进行控制,同时做好基础疾病治疗工作,确保患者病情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抑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目前,医护人员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行院前急救时主要遵循减少室性早搏、改善预后等原则。因手术治疗会促进多种不同应激反应的增加,易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造成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多选择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并且所使用的药物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胺碘酮属于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钠通道、钙通道等发挥广泛阻滞作用,使心肌细胞间耦合功能被抑制。因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危急,加之患者普遍合并基础疾病,在治疗方面对药物要求较高,故本研究在患者行院前急救时应用胺碘酮,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6.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该研究结果与聂文哲等[6]研究结果类似,其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64%、91.07%。表明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胺碘酮能够促进疗效的提升。胺碘酮属于高度脂溶性药物,能够结合脂肪与蛋白,将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标准。本研究中,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时,首先通过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随后静脉滴注胺碘酮,这一操作能够维持血药浓度,确保治疗药物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带动疗效的提高。胺碘酮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为患者心肌组织提供保护,减轻疾病对心肌造成的损伤。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SBP、DBP与HR均低于参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王选齐等[5]研究结果类似,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DBP为(136.36±12.22)mmHg,SBP为(54.45±9.27)mmHg,HR为(137.52±13.20)次/min。说明应用胺碘酮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其血压与心率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特性,其电生理效应主要是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从而消除折返激动,减缓传导速度,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酮可以阻断α、β受体,使血压降低,加之其原先广泛应用于抗心绞痛治疗中,能够选择性促进冠状动脉扩张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对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具有抑制作用,可使患者心率下降,从而延长心室肌动作有效不应期,同时发挥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改善主动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8]。部分研究报道,在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胺碘酮能够发挥延缓缺血心肌传导的作用,有效缩短不应期,使缺血、非缺血心肌之间的动作电位差异缩小,避免差异引发的电不均匀而造成的触发活动、折返激动,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9]。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2.7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胺碘酮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据相关研究表明,应用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药物使用途径及用药时间长短相关,其中包括心脏外与心脏副作用,如心动过缓、低血压等[10]。目前,在胺碘酮使用剂量方面,医护人员均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剂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选择合理剂量,对给药时间进行控制,均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11]。虽然,胺碘酮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特点,但在应用过程中若不控制静脉注射速度,易导致血压降低、心力衰竭。此外,胺碘酮给药后部分药物在泪腺排出,患者角膜位置可能会有棕黄色药物颗粒沉着,停药后症状便会自行改善,或是引发肺间质纤维化,不利于疗效与预后。故治疗时需要对给药速度进行调节,注意联合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对长期用药治疗患者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心电图与血压等),并采用最小有效维持剂量,以促进治疗安全性的提高,避免不良反应影响到疗效或预后[12]。

综上所述,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胺碘酮,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与血压水平、心率的改善,并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肌研究组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