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 排螺旋CT 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2022-06-24刘继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螺旋结节肺癌

刘继宽

(成武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菏泽 274200)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占癌症疾病中首位,死亡率较高[1]。随着人们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恶性改变,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们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早期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因此,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十分重要[2]。影像学检查中,常规CT 检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疾病,是鉴别肺癌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存在无创优势[3]。但常规CT检查对疾病的检出率以及病理符合率较低,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工作具有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64 排螺旋CT 已成为临床确诊及治疗肺癌的重要参考依据[4],不仅可提高检出率,更能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提升生存率[5]。64 排螺旋CT 对小病灶及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选取2019 年4 月—2020年4 月于成武县人民医院进行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的100 例患者,探讨64 排螺旋CT 与常规CT 用于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于成武县人民医院进行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的100 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采用64 排螺旋CT 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CT 检查。观察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7 例,年龄23 ~68 岁,平均年龄(45.02±4.55)岁,病程2 ~25 个月,平均病程(11.10±2.38)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年龄24 ~68 岁,平均年龄(45.04±4.45)岁,病程2~24 个月,平均病程(11.08±2.2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参选对象予以干预前均通过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并确诊;②参选对象年龄在20 岁及以上;③开展本研究前未行相关诊治工作者;④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⑤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意识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CT 检查:仪器选用飞利浦Briliance系列16 排螺旋CT 机,检查前指导患者屏气,提高检查的有利条件。扫描期间,患者需保持仰卧位,由患者肺尖至肋膈角进行扫描,扫描仪参数设定管电压为130 kV,电流50 mA,螺距1.0,层厚10 mm,层间距、准直、重建层厚、矩阵、扫描时间依次为5 mm、3.0 mm、2.5 mm、512×512、10 ~12s。由扫描结果对患者病灶及内部结构等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组进行64 排螺旋CT 检查,采用美国GE 64 排螺旋CT 机,实施高分辨率靶向扫描,机器层厚为1.1~1.5 mm,层间距1.2 ~1.4 mm,用时1 s。将上述CT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后进行处理,对患者病灶进一步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CT 肿瘤征象情况:包含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8项。②CT 扫描图像质量:对两组患者常规CT 扫描图像与64 排螺旋CT 扫描图像进行比较,优表示图像无伪影;良表示图像中肺尖与肺底存在少量伪影,但不影响疾病诊断;差表示图像中伪影明显,影响肺部结节的观察判断。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③CT 检查结果:以病检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④CT 检查操作时间:对两组CT 检查模式下用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肿瘤征象检出情况

采用64 排螺旋CT 诊断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观察组,CT 肿瘤各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CT 肿瘤征象检出情况对比[n(%)]

2.2 CT 扫描图像质量

观察组CT 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扫描图像质量对比[n(%)]

2.3 CT 检查结果

观察组确诊44 例为病检阳性,对照组确诊30 例为病检阳性,观察组漏诊与误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CT 检查结果对比[n(%)]

2.4 CT 检查操作时间

观察组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CT 检查操作时间对比(±s,min)

表4 CT 检查操作时间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操作时间观察组 50 16.33±2.36对照组 50 23.81±2.75 t 13.881 P 0.000

3 讨论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疾病,杀伤力较强。由于疾病在早期阶段很难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体征,如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后,普遍已属于肺癌中晚期。早期肺癌常发生在35 岁以上人群,此类人群普遍存在久咳、频繁不止的呛咳等现象。或出现感冒及支气管炎后,存在间歇性胸痛、气短、胸闷。很多患者由于无明显体感反应,很少就医。在临床治疗中,通常将胸痛、低热、咯血归属于呼吸道症状,将这些疾病反应与感冒、支气管炎混淆,造成肺癌治疗的误诊和漏诊[6]。

肺小结节是肺部器官内出现直径在3 cm 以内的圆柱形病灶,伴随肺炎、淋巴结肿大和肺不张等组织[7]。肺小结节在发病早期阶段并无特异性特征,通常无法进行定性诊断。当肺小结节恶性病变后,会存在以下特征:结节边缘不规则、并带有短毛刺征、小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等。而肺小结节在良性病变中,可见病灶内无血管结节,表面和边缘十分光滑,且性状规则。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根本原则[8],提高疾病筛查力度,在患者无明显体征时阻断疾病发展。

临床上主要通过CT 成像技术筛查并诊断肺部疾病,对于肺小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常规CT 检查方式较为简便,且费用较低[9],但其扫描速度较慢,对层厚有所限制,存在一定误诊、漏诊情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64 排螺旋CT 成像扫描技术进行疾病筛查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且图像质量存在优势[10]。不仅具有无创性,还可满足无组织重叠成像的优势,此种诊断模式在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应用广泛。

相比常规CT 成像技术,64 排螺旋CT 探测器排数多,且螺旋扫描速度可低于0.35s/r,分辨率更高,扫描最薄层可到0.64 mm,实现了图像的高分辨率。对于疾病组织和结构的扫描中,64 排螺旋CT 可通过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进行图像重建,实现三维立体重建工作和多层面重建[11]。能通过多个方向进行调整,任意获取切面图像,便于对病变细节和空间的了解,以此获得更为精准、精细的三维立体图像[12]。并且,64 排螺旋CT能为临床医生展现更多疾病细节,且辐射剂量较少。能有效显现病变的血管,利于观察疾病、确诊疾病。

在本文中,应用64 排螺旋CT 成像技术诊断疾病的观察组,CT 肿瘤各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64 排螺旋CT 在诊断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中优势更佳明显。这是由于64 排螺旋CT 螺旋扫描速度较快,同时具备多维重建和高分辨率功能,对于较小的病灶也能精确检出,且定位较准,有助于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观察组采用64 排螺旋CT 扫描后,获得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常规CT 检查虽然具有无创性,但在层厚以及扫描速度上,无法确保对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提取良好的诊断结果,而64 排螺旋CT 能有效避免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而保障了CT 图像质量。观察组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确诊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提示64 排螺旋CT 诊断方式比常规CT 检查更具优势,利于患者疾病筛查。观察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64 排螺旋CT 在检查过程中,可通过降低管电压和电流,减少辐射剂量,增加螺距,以此缩短检查时间,突出了64 排螺旋CT 检查方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64 排螺旋CT 检查方式用于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疾病筛查中,确诊率较高,图像质量较为清晰,用时较短,可作为临床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螺旋结节肺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了解这些,自己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