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CT 和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作用

2022-06-24张树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股骨头磁共振阳性

张树朋

(利津县中心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东营 257400)

股骨头是由于患者股骨头正常血供应被中断或受到各种病因的损害,致使患者正常的股骨头结构被改变引发患病部位关节出现功能性障碍或疼痛等。引发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因主要有:患者髋部遭受外伤、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患者长期酗酒等,如果患者伴有镰状细胞贫血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某些疾病,也会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可能[1]。腹股沟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是股骨头坏死临床比较典型的表现,还可波及患者同侧臀部或同侧膝关节,痛感呈间歇并逐渐加重式发作。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依据,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患者坏死的股骨头发生塌陷,尽可能地延长并保留患者的生物髋关节。基于此,对该类患者通过专业检查来确诊病情发作的具体程度,使医师全面掌握患者病变的实际情况,为后续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提供条件,为患者尽快康复奠定基础[2]。在我国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影像学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越来越明显。我院随机抽取了102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比分析CT 及磁共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2 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按时间先后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计51 例,男女分别为32 例和19 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4 岁,最小年龄为36 岁,平均(56.18±2.16)岁;对照组共有30 例男性和21 例女性,年龄37 ~75 岁,平均(56.21±2.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本次分析研究的标准为:①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股骨头坏死;②患者均伴有程度不一的关节受损或髋关节有明显痛感等,均符合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症状;③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3]。排除本次分析研究的标准为:①不配合治疗者;②患者肿瘤疾病患者;③患者传染性疾病等;④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⑤患有语言功能障碍;⑥患者有精神方面障碍性疾病;⑦不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为51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具体步骤为:设定多层螺旋CT 对应的扫描参数,设置120 kv 电压、220~220 mA/s,层厚及层间距均设置为1.25 mm,协助患者保持有利于检查的仰卧状,并举起上肢,同时下肢呈内旋姿势,然后扫描患者髓臼上缘直到股骨颈[4]。

为51 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体检查步骤为:先对我院飞利浦型号为Ingenia 1.5T 超导型磁共振仪器进行参数设定(层厚4 mm,层距1 mm),协助患者呈仰卧状并进行股骨部位扫描,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序列扫描,为了强化磁共振检查效果,必要时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造影剂,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应用剂量,并在注射后立即做相应检查[5]。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期诊断情况及阳性率;对比两组患者阳性征象检出率[6]。

1.4 分期诊断标准

ARCO 标准是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分期诊断标准。通过CT 以及磁共振检测均未发现患者股骨头异常的情况被称为0 期。通过CT 检测发现股骨头出现变性且骨质疏松,或利用磁共振检测发现股骨头异常的状况被称为Ⅰ期标准。利用CT 检测发现股骨头骨小梁处出现骨质硬化状况,且病变位置覆有斑片状呈现,亦或借助磁共振发现股骨头前上方以及边缘位置呈现新月征的情况被称为Ⅱ期标准[7-9]。CT检测发现股骨头局部出现塌陷或是断裂状况、某一部位表层骨质趋于硬化,亦或是观察磁共振成像发现股骨头出现明显变形的情况为Ⅲ期标准;通过两种检测方式均发现股骨头关节间隙发生严重变化且髋臼边缘出现硬化、骨小梁结构发生严重变形的情况极为Ⅳ期标准。以上分期诊断标准/ 总患者人数×100%= 阳性检出率[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检查方式的分期诊断结果及阳性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阳性诊断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方式后阳性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组间统计数据得知,观察组阳性征象检出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式后的阳性征象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较为常见的临床骨关节病症,该病症具有发展速度迟缓、无明显症状的特性,当患者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才会出现疼痛感,这时早已错失治疗良机,治愈率极低,且治疗效果不佳,故此,应通过合理有效的医疗手段确诊早期股骨头坏死病症,借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医治患者病情,以此提高患者康复率[11-12]。股骨头遭受严重外力撞击、供血中断、供血不足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病症的主要因素,也是引发股骨头内部细胞坏死的关键原因,严重还会引起股骨头塌陷情况,发生功能性关节障碍。

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比如CT 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CT 检查有助于医师尽早发现患者骨质中的细微变化,判断骨塌陷病症是否存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3-14]。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属于临床无创性有效检查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诊断股骨头早期诊断具体较高的敏感度,为患者最佳治疗提供有利条件[15-16]。由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会在临床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骨髓细胞异常,如果使用医院常规方式检查很难将患者病变部位准确检出,导致患者失去最佳诊治机会。而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对患者病变部位及骨塌陷病症进行有效、准确的检测,有助于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CT 检测主要是通过X 线成像扫描患者指定部位,以此获得病灶处的横截面图像,该种方式可以精准测量各组织X线衰减值,借助科学计算分析病情,且成像清晰,能展示股骨头坏死情况及髋关节周边详情,CT 检查虽有一定优点,但也会出现诊断结果为假阴性的情况。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可以将患者病变细节清楚展示出来,在扫描不受限的情况下,将患者股骨头受损变化信息清晰体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17]。

我院应用磁共振检查的观察组,其阳性发生情况及阳性征象检出情况均优于使用CT 检查的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此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MRI 在确诊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症以及病情分期诊断方面的优势更大,这与我国其他医学研究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除此之外,翻阅以往文献综述可以发现[18],MRI 检测方式比CT 检测方式更为简单,在检测过程中无需使用X 射线以及造影剂,X 射线可能会对股骨头坏死病变患者造成辐射影响。而MRI 检测方式则无需考虑这一问题。与此同时,MRI 检测方式速度也明显快于CT 检测方式,且检测过程不具有局限性。相较之下,CT 检测方式速度较慢,且应病灶检测面积与范围因素具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CT 及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过程中,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诊断结果都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但在分期诊断结果及阳性发生率、阳性征象检出等方面,磁共振优势更明显,有利于医师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可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检查的首选。

猜你喜欢

股骨头磁共振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