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民间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2022-06-24顾永博

艺术评鉴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艺术研究

顾永博

摘要:江苏省处于海洋文化圈与内陆文化圈的过渡地带,它是中国南方文化圈和北方文化圈的结合体。自古以来,不同文化之间就有过激烈的碰撞和融合。江苏经济发达、文化生活繁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角度切入,分析了江苏民间音乐的主流艺术形式,江苏民间戏曲的艺术演绎形式以及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等方向。

关键词:江苏民间音乐  艺术  表现形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045-04

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众多的民间音乐风格中,江苏地区民间音乐的特点最为突出。江苏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促使江苏在现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浓厚的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仍尤为突出。江苏民歌的艺术题材多元化发展也尤为迅速,尤其是江苏民间小调。小调的创作形式通常与劳动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人们在休息、娱乐和庆祝活动中唱的民歌。反映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还包括对民间生活场景的描写。音调上多曲折委婉,歌词铿锵有力,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蕴含着丰富而细致的独特魅力。

江苏是一座古老与现代多元交融的城市。因此,江苏民间小调在庞大的音乐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衍生出来的民间特色具有苏南、苏北两种不同风情的特点。民间小调旋律优美流畅,内容表达曲折婉约,就像民间小调《茉莉花》一样,是最为大家所赞颂的。

一、研究江苏民间音乐的艺术重要意义

民间音乐形式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集聚了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一种体现。江苏民间音乐在热爱生活的劳动人民当中世代流传,逐渐演变成了许多类别的演绎形式。江苏民间音乐是大众口头创造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色彩,具有江苏地区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我国艺术文化当中的一枚瑰宝。民间小调集成的核心是艺术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创作者借助民歌小调的意象表达某种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情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产生的联想。民间艺术创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民间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手法,在优美荡漾的歌声中传达着生动的画面。民间小调一般的传唱方式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学唱”,经过漫长时间不断打磨,直至传颂到现代,一直在诉说着几百年来的故事,使民间音乐的独特历史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或消失。人们从民歌的语言中就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能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民间小调汇集了江苏地区少数民族在歌唱中积累的精华,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也蕴含着古老而清新的文化气息。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中具有相似的审美特点:摒弃繁简,回归自然,从大众中来又回到大众中去,贴近大众的生活,又在大众的流传当中得到戏剧性的升华,这可以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审美意识嬗变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劳动人民们从封建的社会当中解放出来,这一时期人民呈现出了全新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民间音乐艺术也成为了劳动人民生产劳动时最主流的娱乐项目之一。民间艺术的盛行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骨子里深藏的质朴的和纯粹的民族精神,江苏民间小调所描绘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创作的曲目和风格也蕴含着悠扬和惬意的意境。江苏民间音乐代表着人们追求理想、纯真、和谐的美好愿望,符合时代创造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民族魅力,还在简单的旋律和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希望和情感。近些年来,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逐渐受到许多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的音乐文化已经逐渐被年轻一代所遗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的独特的音乐特色和风格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了将江苏民间音乐受到更全面地保护和更积极的宣传,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必须要得到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

二、江苏民间音乐的主流艺术作品

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安徽省等地区,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输送了贺交天、周晓芳、李玉华等一大批淮剧表演专业艺术人才。他们演唱了《九衣》《理发师》等许多艺术淮剧,是淮剧众多艺术瑰宝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作品。淮剧主要讲述生活,歌唱爱情,以描写民间故事为主。淮剧采用板腔体,音乐性强,线条清晰,旋律婉转细腻。通常以二胡、竹板、锣为伴奏乐器。在春节期间,淮剧通常采用划旱船和跳财神的形式,基本上是三到四个人为一个组合,多用于新年问候的。既能传达淮剧的音乐思想,又能让后人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

梆子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徐州梆子戏是徐州最传统的戏剧之一,具有鲜明的江苏地方特色。梆子戏发源于山西或陕西,后逐渐与徐州当地方言、曲艺和民歌相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徐州梆子戏。

徐州梆子戏多以描写生活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徐州梆子是一种具有板腔体结构的戏曲曲调。它通过节拍、节奏、速度、模式等变化来表达内容和情感。因此,徐州梆子戏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遺产的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徐州梆子戏中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当属《孟姜女》,它揭示了秦始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和残酷,表达了对社会阶级不平等的怨恨和不满,也表达了对剧中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怜悯之心。整首歌曲情感丰富、情真意切,并按照四季的顺序引出主题。这首歌《孟姜女》因为它感人的旋律和悲伤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因此,《孟姜女》在后世广为流传,受到了世人的赞誉。它的旋律有许多变奏,所以许多歌剧、曲艺音乐和民间器乐都从这首歌《孟姜女》的戏曲形式演变而来。

昆曲、淮剧、徐州梆子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他们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传统戏曲。由于他们独特的音乐内涵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朽的戏曲演绎形式,也是戏曲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瑰宝。长期以来,江苏民间小调深受人民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有过几次辉煌和繁荣的时期。然而,由于现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移,江苏民间音乐文化创作一直处于资金紧张、人员流失、后继乏人的危险状态,所以对江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迫在眉睫。

常州滑稽戏是民间多种艺术样式杂交优生的“混血儿”。它由文明戏中的趣剧、滑稽剧和江南说唱形式的独脚戏派生、进化,同时继承了中国各代古典喜剧的传统,吸收了民族话剧、戏曲、曲艺、魔术、歌舞以及西方喜剧艺术的养料。所以,它又曾被称为“滑稽话剧”“什锦歌剧”和“什锦戏”等,是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民间音乐是一段生动的地方历史文化记录,它寄托着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当地人民社会生活的缩影。在音乐文化内容的选择上,掺杂着许多民间传说,不仅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当地人民的审美取向,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学习和欣赏本土音乐在其他音乐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江苏民间戏曲的艺术演绎形式

(一)淮海戏

淮海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等地方流行的传统戏曲,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淮海戏的一些表演来源于苏北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到2022年,淮海戏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以歌舞演绎故事,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戏曲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独特魅力的戏曲,它的歌声优美,咏叹调优美,深受群众喜爱。淮海戏独特的音乐和曲目设置展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戏曲唱腔,淋漓尽致地演绎出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但是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淮海戏,就必须把握其表演艺术特点,进一步拓展其审美价值。它的音乐演唱形式非常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城乡居民在散步、工作、休息时都要哼淮海戏,这已成为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淮海戏的表演艺术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民间色彩,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驴打滚、狗拜年、膝盖走等艺术表演形式,十分生动有趣。淮海戏的演唱一般是男女同弦异腔。男女主要曲调分别是好风光调和东方调,这种曲调可塑性强,风格强烈。在作曲时,好风光调的唱法千差万别,可形成大大小小的咏叹调。东方调中可以变换各种感情,形成不同长度的完整咏叹调。它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在表达叙事、抒情、悲愤、喜悦的情感时,唱词和内容都有自己的力量。

(二)江苏梆子戏

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主要剧种之一。江苏梆子戏的表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歌舞传统,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和集文学、音乐、舞蹈和技巧于一体的完整演出公式。表演虚实结合,强调真实感受,节奏感强、程序严谨,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江苏梆子曲音乐属于花式变奏,主要有慢板、流水、二八和非版四大版为主,大约有300种音乐曲调。声腔主要来自陕西和山西的木梆子,但在调式、旋律和节奏、语言和演唱风格上都体现了徐州方言,介于中州语系和吴越语系之间,具有中原音韵的厚重和吴越语音韵的柔和。徐州梆子戏的传统剧目较多,基本同山东梆子,其代表剧目为“四大征”(《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四大铡”(《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及“老十八本”“新十八本”等。徐州梆子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剧种,是由苏北民歌小调、杂耍曲艺、地方说唱和传入徐州的山陕梆子相结合而成,主要流传于江苏徐州市地区。徐州梆子在调式、旋律、节奏、语言、演唱风格等方面,既具有北方戏曲刚强有力的特点,又具备南方戏曲柔和的委婉韵味。

(三)扬剧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南京、上海等地。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和地方民歌而成型,揚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社班在吸收了徽班和扬州清曲剧目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花鼓戏。扬剧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审土地》《绣符缘》等。

四、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

民间的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弘扬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戏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和普及京剧的学习,支持地方活跃的戏曲剧种,如扬剧、淮剧、苏剧、淮海戏等。中国戏曲舞台的意境之美,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艺术美学,地方民间戏曲的音乐风格也独具地方神韵和特色。当前,流行音乐充斥在各类娱乐文化节目当中,要想保护好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必须积极探索如何发扬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积极探索现代戏剧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表现方式。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千百年来,爱国英雄的形象通过歌剧广为流传。加强爱国歌剧作品的艺术创作,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为创作基础,挖掘江苏文艺复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艺术作为创作素材,提炼创作优秀的民俗音乐题材。戏曲的振兴,人才是根本,群众是基础。江苏民间音乐创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想取得新的成绩,就必须不断打造优质产品,培养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努力发展剧院和剧团,培养观众热情,不断发扬戏曲艺术蓬勃的生命力。要集中各方的创作资源,通过研发手段,努力做好剧本舞台的创作工作。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剧本的编排、表演形式的重塑、音乐旋律的创作、舞蹈动作的设计等进行再加工,使该剧的主题更加深刻,人物更加丰满,使原始的扁平化艺术变得更加立体。寻找具有代表戏剧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经典作品重归大众视野,让经典名剧重现传统艺术的魅力。不断巩固和加强演唱技巧和其他表演技巧,引导广大戏曲演员自觉树立勤奋学习实践的理想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巩固扎实的艺术创作基本功,提高自身演绎水平,使其艺术形象以非凡的独特技艺,更加具有鲜明的气质和魅力。

五、重视江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大力支持江苏民间音乐创作的发展,培养继承江民间音乐的专业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德艺双全的音乐大师和高素质的音乐工作者,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大力推广名家名作,着力培养领军人才,为其量身定制原创代表曲目;加强项目支持和工作推动,实施“名师传戏、名师收徒”等计划,可以设立歌剧传播中心和主创工作室,支持青年人才的艺术创作,注重培养有天赋、有兴趣、有热情的年轻人才,将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鼓励和支持他们继续学习。落实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专业的从业人才和民间表演艺术人才,努力弥补人才队伍中优秀人才不足的问题。培养专项艺术风格的后备力量,大力支持民间音乐学校增设与国内主要音乐类型相契合的表演专业,支持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设立民间音乐戏曲文化等专业,鼓励相关高校、社会各界力量、剧团等共同携手建实训基地。支持剧团培养优秀人才的“育苗计划”,为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大力宣传和聚集民间音乐行业的优秀人才,积极探索以项目汇聚人才、以项目培养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的方式,畅通各方汇聚人才渠道,让更多的民间音乐和艺术爱好者有机会、有舞台和空间展示江苏民间音乐。爱护和尊重音乐工作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和艺术创作,使江苏民间音乐文化成为各方人才向往、热爱的素材。深化剧团改革,要更加注重体制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正确把握剧团的公益性和市场化功能,坚持社会效益为先,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歌剧团的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创新艺术制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艺术制作决策机制,成立艺术委员会,对剧团每年的剧目制作、人才培养、艺术传承、演出质量进行评估论证,推出经典版本,为不同观众提供常驻和巡回版本,从而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满足人们对民间音乐作品的爱好需求。

六、结语

民间音乐的发展、弘扬应该从培养年轻一代的音乐爱好者入手,在各地区大、中、小学开展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教育,推动各民族音乐发展的多样性。鼓励和支持高校建立各类音乐协会,引导大学生听、演、唱、看、评、写。多年来,我们开展了广泛的活动,把蕴含丰富风土人情气息的传统艺术带入校园,把优秀的音乐作品送到大、中、小学,让今天的观众成为明天的民间传统艺术爱好者、传承者和创作者。高校更加注重提高公众欣赏民间音乐文化的能力,大力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普及,组织艺术机构开展艺术作品宣传和普及讲座,组织知名演员和民间传统音乐爱好人士面对面交流,积极支持民间音乐协会的发展,以多种方式促进音樂需求供给和演出。在创新中增强音乐的吸引力,加强对西方古典音乐等其他艺术技巧的借鉴,不断丰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

保护民间音乐艺术是一项综合性、广泛性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新一代的骨干力量去做。重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各级政府应该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加强政策文化部门的支持,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艺术文化环境的艺术氛围,联合社会各界文化娱乐发展,努力推动江苏民间音乐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若然.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

[2]刘逊.江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论析[J].艺术百家,2016(S1):21-23.

[3]韩坤.中国古代音乐传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4]李欣忱.音乐美学的史学视野[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年.

[5]刘美英.民间艺术的形态构成[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年.

[6]李政洁.民歌改编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引领与推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艺术研究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纸的艺术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动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