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郁竹艺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2022-06-24胡波周辉煌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数字化

胡波 周辉煌

摘 要:在小郁竹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困境的形势之下,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说是在当前背景下的一种适逢其时的探索和选择。阐述小郁竹艺数字化的内涵,并从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理念、体制机制、保护手段等方面探讨小郁竹艺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关键词: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策略

注: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郁竹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及创新应用研究”(17YBA147)阶段性成果。

小郁竹艺是湖南益阳地区一种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制竹工艺。小郁竹艺制品(图1)作为当地群众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器具,以精细的制作手法、独特的结构方式以及优美的造型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受群众的喜爱。然而在社会环境变迁的冲击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大规模、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工业产品相比,传统小郁竹艺产品缺乏创新,社会经济效益不高,导致传承人数量锐减,人才断层的现象愈发严重,而小郁竹艺产品的数量、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小郁竹艺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自小郁竹艺于2006年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小郁竹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关注不断增多,而小郁竹艺在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上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此外,数字化保护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小郁竹艺数字化的内涵

传统小郁竹艺的保护方式主要是对小郁竹艺产品进行采集、记录、整理、立档、保存、研究等,并通过传统媒介建立资料库,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对图片和实物资料进行分类,为小郁竹艺的研究与保护传承工作保存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拍摄不同类型的小郁竹艺主题的档案资料片,发行小郁竹艺的相关书籍,并借助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向大众宣传小郁竹艺。传统的保护方式维持了小郁竹艺的特性,充分反映了小郁竹艺本身的纯真与质朴,在小郁竹艺的保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郁竹艺数字化则是指在采集、储存、处理、展示、传播小郁竹艺相关素材与资源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将其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从新的视角加以解读,用新的方式加以保存,根据新的需求加以创作利用[1]。目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能够为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以上所述的众多保护流程中,选择相应的数字技术手段来实现相关的保护意图变得切实可行(图2)。相较于传统的保护方式,数字化保护方式不仅在数据的安全性、资源的共享性、互动的有效性、传播的广泛性以及产业的促进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体现利用科学技术对地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的前瞻性和时代性。

二、小郁竹艺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一)重塑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理念

激发全体群众对于保护小郁竹艺的自觉性极为关键。首先,要提高全民对小郁竹艺的关注度。小郁竹艺是益阳制竹艺人和用竹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小郁竹艺的保护自然也格外需要全体群众的亲身参与和高度关注。毫不夸张地说,小郁竹艺是益阳地区最为知名的民间工艺,自从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小郁竹艺已经成为益阳独一无二的工艺名片,同时给益阳群众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自豪感,这对于使群众自发了解小郁竹艺、积极关注小郁竹艺的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重要性的普及和引导,使群众在意识到小郁竹艺重要价值的同时,对数字化保护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小郁竹艺,我们通常把它看作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它在竹制品产业链上给参与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不同环节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利益,而它的衰落与消亡显然会给这些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小郁竹艺还被看作益阳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如果从文化现象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发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具备精妙技艺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海量的产品艺术设计数据库等[2]。对小郁竹艺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并借助各种数字化平台和手段大力推广和宣传小郁竹艺,从而促进全民参与好、保护好、利用好小郁竹艺所蕴含的各种资源,必定能使小郁竹艺以不同的形态为人们所用,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二)建立和完善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特别提到加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指出要完善档案制度,制定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3]。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各方资源的利用效率。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调整、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条例制度、保护机构和行业企业三方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协调联动效应。

首先,保护机构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保护的相关条例制度,依据规章制度来开展数字化保护活动。无论是数字化保护专业人才的吸纳、技术设备的采购还是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活动,都要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其次,保护机构应当依据条例制度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合理开展分工合作,形成层级清晰、反应迅速、业务专精的执行团队。比如,可以在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下设小郁竹艺传承与保护中心,并且在该中心单独设立数字化部门,以负责和对接数字化保护相关工作。

最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小郁竹艺保护,离不开深层次的产学研融合工作。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民间艺人、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等机构与团体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的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工作。

(三)实施多样化的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手段

1.采用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获取小郁竹艺基础数据

時至今日,小郁竹艺资源数字化手段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以记录为主的常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趣味性、互动性、直观性更强的数字化手段极大丰富了小郁竹艺数字资源的表现形式。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作品本身,还要对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步骤、制作技艺等动态过程加以记录和保存[4]。由于小郁竹艺的工艺美术属性,其工艺类和作品类两大部分的数字化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对于工艺类资源,可以采用人体运动数据捕捉技术完成资源的采集和存储。借助光学动作捕捉设备,通过对制竹艺人和工件上特定光点的监视和跟踪完成运动捕捉的任务,从而精准捕捉场景中的人与物在三维空间中运动变化的过程数据。在经过辅助步骤的处理后,最终可以获得逼真的制作工艺演示文件。

对于作品类资源,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三维扫描设备对立体形态的小郁竹艺作品进行数据采集,从而获得扫描对象的作品外形等相关信息,再使用多媒体存储设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对于已经损坏或者只剩图像信息的作品则可通过数字化修复技术和照片建模技术等对其加以处理。

2.利用数字化资源管理技术建立小郁竹艺数据库

数字化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小郁竹艺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非遗手工艺保护机构对于相关资源的管理还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使得多数资源的存储自成体系,彼此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而数据冗余与混乱的状况也并不罕见。为了提升非遗数字资源的标准化水平,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于2016 年制定并公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5]。在小郁竹艺数字化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开展数据的采集、录入与共享,建立起基础数据平台。在获得大量的基础数据以后,可以依托云计算、云分析、云储存、云播放等先进技术,采用更为精细的数字化资源管理方式,按照资源的内容、功能、格式、类别、层级关系等属性进一步開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具体构建思路可参照其他已经完成的非遗手工艺类数据应用系统。

3.运用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小郁竹艺

运用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小郁竹艺,应当突出体现利用新时代数字技术完成采集与处理的数字化资源所具备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通过对小郁竹艺资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小郁竹艺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小郁竹艺艺术资源虚拟场景和二维、三维模型展示,包括小郁竹艺工艺手法的虚拟场景动态展示,小郁竹艺作品、小郁竹艺结构形式与装饰形式的二维、三维模型展示。

二是对小郁竹艺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媒体信息集成展示,内容包括小郁竹艺起源与发展、传承人、风格与演变、制作工具等,可以通过二维与三维模型、图片、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效果等进行综合展示。

三是创建一个可与用户沟通的虚拟体验的交互界面和平台,可让用户在数字化展示中获得对文化遗产认知的生动虚拟体验[6]。

目前,可供使用的数字化展示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虚拟漫游与演示、三维数字化建模仿真、360°全景照片展示、三维动画演示等。在具体的展示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展示资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展示形式或者选择多种展示形式进行组合使用。

4.巧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传播推广小郁竹艺

巧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传播推广小郁竹艺,就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充分利用PC端(个人电脑)和移动端(手机)高效宣传推广小郁竹艺。在PC端,可以建立小郁竹艺综合性网站,除了及时上线小郁竹艺虚拟博物馆以及数据库以外,还可以利用实时报道小郁竹艺相关动态、发布小郁竹艺的最新作品等方式开展小郁竹艺的推广活动。在移动端,可以通过设计开发小郁竹艺主题App与相关爱好者建立互动。在互动过程中,VR技术的适当介入还能在一定程度丰富互动的视觉呈现和趣味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数字媒体平台开设专门账号,及时发布或精准推送小郁竹艺的主题内容,甚至可以在这些平台通过直播间举办小郁竹艺专题讲座与推介活动。总而言之,小郁竹艺的数字化传播实质就是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使小郁竹艺与群众生活气息、节奏以及兴奋点有效连接,最终为小郁竹艺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国家《“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新型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更加明显[7]。面对当下小郁竹艺的生存和发展困境,数字化保护无疑是一次恰逢其时的探索和选择。在实施数字化保护策略的过程中,作为参与小郁竹艺保护的机构和个人,有必要在数字化保护理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建设、保护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多做研究和探索。考虑到小郁竹艺数字化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专项设备的购置以及专项资金的筹措等方面还需投入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2]唐立华,刘岸.小郁竹艺的艺术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4(3):153-155.

[3]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通知[EB/OL].[2022-03-10].http://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1-06/09/content_5616511.htm.

[4]罗京艳,钟蕾.低碳视角下非遗产品保护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5(10):9-12.

[5]孙传明,程强,谈国新.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7(3):124-132.

[6]刘卫红,王明迪,龙红.重庆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设计[J].装饰,2014(11):101-103.

[7]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3-10].http://zwgk.mct.gov.cn/zfxx

gkml/cyfz/202106/t20210607_925033.html.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湖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