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视角切入 择方法妙解
——谈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

2022-06-23杨伟达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题设钝角锐角

杨伟达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 510800)

纵览2021年高考数学卷,细细品读,一道新高考Ⅰ卷第19题解三角形试题引起笔者的注意,冥思苦想的解答过程,感受着不一样的数学味道.

1 展示考题,绽放别样的解法

题目(2021年新高考Ⅰ卷19)如图1,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ac,点D在边AC上,BDsin∠ABC=asinC.

图1

(1)证明:BD=b;

(2)若AD=2DC,求cos∠ABC.

分析主要考查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第(1)问与传统设问不同,依托已知条件,要么从正弦定理入手,要么作辅助线入手,利用三角形相似即可;第(2)问设问常规,方法较多,入口容易.要么列方程组,利用余弦定理,要么利用三角形相似找到边角关系等即可.

1.1 第(1)问解析

解法1(边角互化公式)由正弦定理,得

b=2RsinB,c=2RsinC.

代入BDsin∠ABC=asinC,得BD·b=ac,且b2=ac,所以BD=b.

解法3(三角形相似)如图2,过点B作BH⊥AC交于点H,则BH=BDsin∠BDA=asinC.

图2

因为BDsin∠ABC=asinC,

所以sin∠BDA=sin∠ABC.

经检验,若∠ABC,∠BDA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时,则AD

所以∠BDA=∠ABC(同为锐角),∠ABD=∠C.

所以△ABD∽△ACB.

所以b·BD=ac且b2=ac,

所以BD=b.

解法4(正弦定理公式)如图2,过点B作BH⊥AC交于点H,则BH=BDsin∠BDA=asinC.

因为BDsin∠ABC=asinC.

所以sin∠ABC=sin∠BDA.

经检验,∠ABC,∠BDA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或同为钝角时,都与已知条件矛盾,舍去.

所以∠ABC=∠BDA(同为锐角),∠ABD=∠C.

所以b·BD=ac且b2=ac,

所以BD=b.

1.2 第(2)问解析

因为b2=ac,

由①②③,得6a2-11ac+3c2=0.

即9b2=c2+4a2+4accos∠ABC

因为b2=ac,

由④⑤⑥,得6a2-11ac+3c2=0.

下面部分与解法1后面部分相同.

若∠B为钝角,b为最大,与b2=ac矛盾,舍去.

因为BH=BDsin∠BDA=ainC,

又因为BDsin∠ABC=asinC,

所以sin∠ABC=sin∠BDA.

经检验,若∠ABC,∠BDA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时,则AD

所以∠ABC=∠BDA(同为锐角),∠ABD=∠C.

又因为∠ABC=∠BDA,BDsin∠ABC=asinC,

解法4(作辅助线)如图2,过点B作BH⊥AC交于点H,则BH=BDsin∠BDA=asinC.

因为BDsin∠ABC=asinC,

所以sin∠ABC=sin∠BDA.

经检验,∠ABC,∠BDA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或同为钝角时,都与已知条件矛盾,舍去.

所以∠ABC=∠BDA(同为锐角),∠ABD=∠C.

下面部分有几种思路: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相似三角形+余弦定理.

所以∠ABC=∠BDA(锐角),∠ABD=∠C.

所以△ABD∽△ACB.

(3)相似三角形+方程组.

所以∠ABC=∠BDA(锐角),∠ABD=∠C.

所以△ABD∽△ACB.

由三角形射影定理,得a=ccosB+bcosC,

bsinB=asinC.

2 解后反思,紧扣数学核心素养

解三角形常常涉及到有关角度、长度、周长、面积等问题,主要运用正、余弦定理,试题入手容易、难度不大,但在解题中用到的公式、定理多、变化大,对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为改变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局面,学生必须做到:(1)要树立做对的信心,对相关题目不能满足会做,更不能满足“似曾相识”;(2)对典型的例题、做过的高考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掌握方法;(3)关注细节,对解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精准定位,弄清楚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

新教材不再将《解三角形》作为一章,安排在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第六章向量应用之后,成了一线教师对新教材新教学的热门话题,其作用和地位是否减弱?今年新高考第19题的出现正好回答了一线教师的疑云,一切水落石出、烟消云散.具体如下:(1)题号顺序靠后,以前是容易题,一般放在解答题的第17题,而这次安排在第19题;(2)题设条件全部用字母形式,设问的问法也不同.传统的题设条件一般有数值表示,第一问常常是求角的大小(常常30°,45°,60°中取舍)或长度.

新高考新在哪?命题专家们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考查学生关键能力,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做文章,走开放创新之路.目的是避免刷题、套路,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体验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

3 变式题组, 拓展主体框架体系

当前有一种比较认可的有效课堂,那就是变更条件、编写变式题组,然后进行题组化训练. 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在短时间内记住题型的解题方法,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很有帮助.

3.1 变更题设条件,结论不变

变式1(2021年高考Ⅰ卷19改编)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分别成等比数列,点D在边AC上,BDsin∠ABC=asinC

(1)证明:BD=b;

(2)若AD=2DC,求cos∠ABC.

变式2(2021年高考Ⅰ卷19改编)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它们分别成等比数列,点D在边AC上,AC边上的高为BDsin∠ABC.

(1)证明:BD=b;

(2)若AD=2DC,求cos∠ABC.

变式3(2021年高考Ⅰ卷19改编)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2=λac(λ≠0为常数),点D在边AC上,∠ABC=∠BDA.

(2)若AD=2DC时, 求cos∠ABC.

3.2 变更题设条件、结论

变式4(2021年高考Ⅰ卷19改编)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点D在边AC上,且边AC上的高为bsin∠ABC.

(1)求证:b2=ac;

(2)若AD=λDC(λ为常数),BD=b,求cosC.

变式5(2021年高考Ⅰ卷19改编)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3,c=2,点D在边AC上,且边AC上的高为bsin∠ABC.

(1)求AC的长度;

(2)若AD=2DC,求BD的长度.

4 链接高考,拓宽解题视野

链接高考,寻找似曾相识题,比对感悟,触类旁通,归纳出一类题,形成一个系统块,进而拓宽解题视野.

图3

(1)求BD的长;

(2)求△ABC的面积.

猜你喜欢

题设钝角锐角
2022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压轴题的自然解法
用“先必要后充分”解一道数学试题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第12题的推广
数学能力月月赛(6)
锐角寻亲记
在“拼”中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一群人的狂欢
画角数角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