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康大楼,让『建筑阅读』常读常新

2022-06-21言西IC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楼建筑

言西/文 IC/图

自扎根这个栏目开始,游览与探访成为我每个月的“必做功课”,其中各类特色建筑是我最常“拜访”的对象之一。寒来暑往,要说几年来最大的感触,可以用去年上海旅游节主推的口号“建筑可阅读”来概括。因为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的推进,需要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主体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氛围来衬托。

说到武康大楼,那一定是这两年沪上参观打卡的一大热门地之一,也是“建筑可阅读”理念中不可或缺的样本。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留意过,在“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建筑可阅读”专栏中,武康大楼的外部形象照一直是该专栏的题头图片之一,足以见得它在上海各类建筑群中地位所在。前段时间趁着去徐家汇附近办事的机会,我也特意去拜访了这座多次出现在电影、明信片和街拍中,多少人口中的魅力建筑。

打卡竟是如此安全又惬意?

作为上海民国时期的一部活历史,建于1924 年的武康大楼占地158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淮海中路上,武康大楼是不折不扣的网红地标建筑。独特的骑楼样式,连续半圆券的外廊,以及经典的清水红砖外墙,让武康路与淮海中路这一角格外风情万种。记得好几年前经过武康大楼的时候,想要拍一张大楼的“全身照”或者和它合个影,脚步总得多多少少踩在马路上,既要战战兢兢地人挤人,眼睛还得时不时瞟着红绿灯,看准时机匆匆按下快门,一旦车开过来还得赶紧躲闪。

这次再走到武康大楼前的淮海中路天平路路口,我发现在这座30°街口的建筑对面,出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源点”,并成为人们拍摄和欣赏武康大楼的“官方落脚点”。原来,为了解决“打卡”行为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和游览体验等问题,徐汇区相关部门经过考量,在保持原有两棵香樟树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将原本2 米宽的人行道向外拓展3.6 米,并提升了原先的三角绿地和休憩花坛的绿化品质,以打造更好的观赏体验。

站在“源点”上我还发觉,这里的惊喜可不仅限于“最佳打卡点”本身。作为兴国路、余庆路、天平路、武康路、淮海中路等5 条马路的交叉口,整个“源点”的地面铺砖呈弧线形,并用金属导航标识对武康大楼周边的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巴金故居等景点进行了方向引导。脚下360°的旅游指引信息,配合新增的530 多平方米对焦空间……这样精心装扮过的拍摄点,为市民游客打造出720°全感官的“建筑可阅读”趣味体验,绝对是C 位中的C 位!

去的那天是个下雨天,武康大楼周围的人流量还算稳定。但随着近两年武康大楼“火出了圈”,有数据显示,仅2021 年端午假期短短3 天,武康大楼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迎来42.4 万多游客。为了应对节假日期间武康大楼所在的“六岔路口”巨大的人流量,徐汇警方会通过云端感知系统,实时掌握该路口的人流聚集分布情况。一旦人流量达到当日峰值,警方将及时进行提醒和疏导。

看不出修缮的修缮才最高级

其实上海的欧式老建筑并不少,那为什么武康大楼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和参观量?这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建筑造型和人文历史。作为上海最早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武康大楼旧称东美特公寓,又称诺曼底公寓,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曾有许多历史名人在此居住过。由于矗立在淮海中路、武康路这块三角状的土地上,武康大楼的外形如同一艘“巨轮”,航行在上海的历史长河之中,是世界上仅存的3 栋船型建筑之一,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标之一。

武康大楼的外立面采用了巴黎“水刷石”风貌,一、二层为水泥仿石墙面,三至七层为通体的红色砖墙,并点缀上古典山花窗楣、转角挑阳台、牛腿造型等多种法式元素,处处透露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浪漫气息。1994 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市优秀历史建筑。多年来,武康大楼也凭借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现。

然而,近百年的岁月变迁,也给武康大楼带来了房屋结构破损、电气线路老化、材料受潮变形等安全隐患,于是早在2009 年武康大楼就进行过一次保护性修缮,2019年又历时四个月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不过,如果不是特意查阅新闻,即使身在眼前甚至用手直接触摸,我也几乎感觉不到武康大楼的修缮痕迹,好像它本来就该是这样,这正是此次修缮的精妙所在。就拿武康大楼的外墙材质来说,主要由水刷石和防火黏土两种材料组成,其中水刷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主流的建筑材料之一,防火黏土则是当时专门进口的材料,如今再想配齐和当年一模一样的材料着实很难。但为了保持老建筑的统一性,修缮团队还是不辞辛苦地尝试了多种配比,最终才找到最为相似的色泽和纹理,尽可能地再现这一经典建筑的原有风貌。

秉承着这样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这一次的大修也让武康大楼成为上海首个试点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大楼,并增设了房屋安全管理的信息监控系统,任何有关沉降、变形、墙体割裂等安全隐患,管理部门都能及时掌握。

沪上第一幢现代化智慧用电住宅大楼

参观完武康大楼的外部,我在一楼的老麦咖啡馆里挑个了位置坐下,一边继续欣赏着门外喧闹的武康路,一边翻看着店里武康大楼的老照片,感受着门内安静的休闲时光。翻着翻着我发现,以前有关武康大楼的照片里,周围总是穿插着纵横交错的各种电线,就好似一团蜘蛛网把大楼包围了起来。而如今再看武康大楼的外侧,曾经密集存在的电线早已消失了踪影。

原来,就在大修的前一年,武康大楼启动了周边架空线整治工程。经过10 个月的施工,施工团队成功将周围所有电线埋入了地下,让历史悠久的武康大楼彻底告别周边上空的“蜘蛛网”,再现近一个世纪前的舒朗天际线。

在经历了建筑内外部修缮、周边“蛛网”落地等一系列蜕变后,武康大楼又启动了居民用户家庭智慧能源网关试点安装工作。这样的创新也让大楼又多了一项美誉——上海第一幢现代化智慧用电住宅大楼。可以说,这项举措充分体现了修缮的原则理念:不仅要为武康大楼的“脸面”美容,还要清理它年久失修的内部环境,提升大楼里百余户居民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有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记录每户家庭不同电器的开启时间、功率大小和用电情况等,居民只要打开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就能及时了解家中的用电详情和电气设备的状况。更贴心的是,如果该能源网关监测到某电气设备的电流量连续增大,还将及时对居民进行信息通知,提醒居民注意家中是否存在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受潮漏电等现象,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火灾隐患。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能实现公共区域的电表箱与社区、消防实时联动,做到随时感知火灾隐患,让这栋百年大楼的用电更智慧安全。

由这项技术延伸出的“安全小卫士”设备也在武康大楼完成了首装。它的一端连接着消防烟感系统,与消防系统烟感信号交叉验证,能感知居民家里的用电情况与烟感情况,并对电气火灾进行预判。这种全天候全时段的精准检查,最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社区消防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巡逻和烟感报警的现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误判的可能。待技术成熟后,相关数据还将同步至街道以及消防部门,帮助相关部门在火势蔓延前及时预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圈逛下来,离开之前我在武康大楼楼下的大隐书局售卖点,买了一个武康大楼造型冰淇淋,外包装盒的右上方还有“建筑可阅读”Logo 和“徐汇文旅”小程序码。打开盒子,乳白色的大楼同款外形、海盐芝士的口感,加上大楼上空调外机、阳台栏杆、窗户条纹等惟妙惟肖的细节处理,足以让这款冰淇淋成为武康路上又一“当红小生”。

这样的文创产品也是武康大楼业态发展的缩影。无论是外观、内部环境还是衍生产品,武康大楼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是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焕发“第二春”的生动写照,更是历史文化底蕴和市民都市生活的融合共生。在“建筑可阅读”理念的指引下,这样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还将在城市文化的烟火气中持续发酵,绽放精彩……

猜你喜欢

大楼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未来已来8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为什么大楼顶上有根针?
大楼
大楼“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