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2-06-21杨艳琴邬娟花

中外医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出院依从性脑梗死

杨艳琴,邬娟花

深圳市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斑块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出现一定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骤增, 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加之其致死率、复发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2-4]。 由于该病发病周期长、恢复进程慢、需要长时间用药等原因,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着力于健康教育和院外延续性随访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5-6]。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时接纳科学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可显著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的掌握率, 改善负面情绪[7]。 也有研究指出,在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实施延续性随访护理时,配合阶段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康复[8]。基于此,该研究以2019 年1—12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小组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 根据项目执行方案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在该院就诊治疗的8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 例,女性48 例,年龄39~88 岁,平均(61.37±7.82)岁。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且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9];②经颅脑CT或MRI 检查后确诊为首次发病; ③临床资料齐全,可配合随访; ④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式及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⑤经治疗后,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 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存在沟通、理解障碍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近期或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⑤依从性差。 对入组的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按照奇偶原则分为对照组(n=40) 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经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外均实施脑梗死常规救治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脂、改善循环、溶栓治疗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大致可归纳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并在稳定期实施康复护理。同时,在患者出院外第1~2 个月每月进行2 次电话随访,第2 个月以后每月进行1 次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用药及康复情况。 连续随访6 个月,最后一次以上门随访方式进行,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和调查评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干预。(1)健康教育:①建立健康教育小组,主要由病区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组成。通过查阅资料、总结经验、参考其他医疗机构相关措施,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制订系统性的、阶段性的脑梗死健康教育执行方案。②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医院环境和相关医疗人员, 仔细阐述患者病情状况、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做好饮食指导工作。③治疗期间,在完善基础护理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的发生原因、症状表现、危害、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等, 强调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④康复期间,每周二、周四下午开展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集体讲座,45 min/次,重点讲解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预防手段以及复发的应急方法。讲座结束后预留15 min 进行互动,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积极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 进行适当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2)院外随访:①由1 名护士长、4 名综合素质高的专科护士以及2名康复治疗师组成院外上门随访小组,采用“2+1”的分配模式(2 名专科护士+1 名康复治疗师)对40 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管随访。 ②随访前做好相关知识培训、情景模拟训练的工作,并根据患者病情、用药方案、个人情况、家庭环境等情况制订个性化的随访方案。③随访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患者对脑梗死高危因素、注意事项、复发症状表现及处理方法的认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于部分患者予以生活自理技能指导,包括进食、洗脸、穿衣、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评估患者饮食、用药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做好指导工作,对于康复不佳者,了解其院外康复锻炼情况,深入挖掘背后原因,针对性调整康复计划。 ④随访时间安排为出院外第1~2 个月每两周进行一次上门随访, 第2 个月以后每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和一次上门随访, 电话随访内容以了解患者康复治疗情况、通知门诊复诊、预约上门随访时间为主。连续随访6 个月,并在最后一次上门随访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和调查评估。 ⑤建立微信病友群作为院外随访辅助手段, 由2 名专科护士担任群管理员, 将患者或家属拉入群后定期在群里发送关于脑梗死恢复期的健康宣教知识, 并每月末发送健康宣教调查问卷链接, 同时积极解决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1.3 观察指标

①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脑梗死健康相关知识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估[10],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疾病类型、注意事项、高危因素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10 分, 评估得分为80~100 分表示掌握,60~79 分表示基本掌握,≤59 分表示未掌握,总掌握度=(掌握+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0%。该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VI 为0.90,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②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6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其中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11],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0 分为基本自理,41~59 分为部分自理,≤40 分为不能自理。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2]评估患者的焦虑状况,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20 分为重度焦虑,14~20 分为中度焦虑,7~13 分为轻度焦虑,<7 分为无焦虑。 ③采用《遵医行为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13],主要从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是否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是否按医嘱进行合理饮食、是否按时配合复诊。 ④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 分, 评分>85 分为非常满意,70~85 分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度比较

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度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度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about cerebral infar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后随访6 个月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HAMA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points]

2.3 两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院外按计划康复锻炼、按时按量用药、合理饮食、配合复诊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out-of-hospital treatment complia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随访6 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新世纪以来, 国内外医学技术水平和诊疗服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手术或药物治疗可最大程度地挽救脑梗死患者生命, 但是多数患者出院后仍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情况, 需要进行长时间用药治疗和康复锻炼[14-15]。 有资料显示,在脑梗死患者中有43.2%的患者生活难以自理,有86.5%的患者存在不同的致残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6]。 另一方面,我国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尤其是遵医行为不佳的患者,首次发病出院后的复发率高达17.7%[17],且复发后的致死率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指出,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持续性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灶周围脑组织的代偿和重组,促进器官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构,达到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的目的[18-19]。因此,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提高患者院外用药治疗和康复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国内的一项研究中,顾静霞等[20]学者选取7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组后分别进行常规门诊随访和为期6 个月的院外关爱随访, 结果发现实施院外关爱随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16±9.82)分vs(74.58±8.23)分]高于常规护理组,负面情绪评分[(13.24±4.05)分vs(16.93±4.83)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该研究出院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评分[(64.39±7.58)分vs(51.72±6.65)分]、HAMA评分[(8.53±1.15)分vs(10.94±1.61)分]结果相似。 同时, 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身对于脑梗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可有效规避复发高危因素[21-23]。 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在脑梗死患者的长期康复治疗中至关重要,这也正是该研究所遵循的实施原则。

在该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AM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出院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心理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降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焦虑程度。 汪婷[24]研究也指出,基于持续质量管理的院外随访结合健康宣教干预的患者HAMA 评分[(10.04±2.86)分vs(17.67±3.86)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且Barthel 指数评分更高[(62.28±10.68)分vs(42.03±8.22)分]。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①系统化、 组织性的健康教育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的掌握度(P<0.05),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有准确的认知, 同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对院外康复计划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利于缓解负面情绪。 ②该研究中院外随访主要由护士和康复治疗师主导的个体化服务, 有计划地实施阶段性康复治疗, 显著提高了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 (P<0.05);在随访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院外自理能力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康复锻炼等方面的评估和指导工作,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③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不再局限于既往常规的灌输式宣教工作,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中让患者自觉地意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为了评价该研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接受程度,在末次随访时调查了两组患者满意度, 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提示健康宣教结合院外随访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成效获得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充分认可, 同时也说明了该护理模式具有理想的群众基础,值得后续进一步完善并实施。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 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

猜你喜欢

出院依从性脑梗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