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022-06-21陈彬彬曾明珠林萃蔡惠芳

中外医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下肢血栓

陈彬彬, 曾明珠, 林萃, 蔡惠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福州 350000

近年来,神经外科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较高,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患者的深静脉内血液产生不正常的凝结现象, 导致其静脉回流障碍,直接影响其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倘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后会导致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出现脑血栓、肺血栓等,威胁其生命安全[2]。 因此,需提高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3]。因此,需对护理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方法, 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5]。实施整体护理方法,评估神经外科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健康,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该文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观察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50 例,观察组5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其中对照组男30 例,女20例;年龄61~79 岁,平均(70.36±1.99)岁。 观察组男30 例,女19 例;年龄62~78 岁,平均(70.41±1.02)岁。 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获得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排除合并肿瘤疾病患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④排除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⑤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⑥排除合并血液疾病患者;⑦排除合并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根据神经外科的相关标准展开病情观察、协助检查、发放健康手册等基础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清洁病室,打开窗户,做好通风工作,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具体为:①心理护理。在发病后,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差, 护理人员和神经外科患者积极交流,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②饮食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的饮食方面,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摄入低盐、 低脂饮食, 指导其摄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护理人员告知多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影响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③运动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相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对其呼吸方式进行指导,并实施下肢主动性活动,如趾关节伸屈、踝关节伸屈等,护理人员按摩患者的肢体,指导其加强下肢关节运动,促使腿部肌肉收缩,对外周血管壁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指导其改变体位,协助其进行翻身,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恢复至一定程度后,可尽早下床活动。④疾病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患者出现肢体肿痛时,护理人员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 在患者体温增高时,护理人员观察其各项体征,分析是否存在青肿现象。 一般情况下,患者深静脉血栓症状不够明显,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高危人群,从而明确患者的病情。发病初期症状为浅静脉怒张、疼痛及下肢肿胀等。护理人员注意患者双下肢水肿, 认真观察双下肢肤色和肿胀程度,在出现异常后,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方法。⑤患肢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肢抬高,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不可剧烈运动,避免栓子脱落产生肺梗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弹力绷带, 并实施加压包扎处理, 阻断浅静脉,帮助其减轻肢体肿胀现象。护理人员注意患者弹力绷带不可过紧, 避免加重肢体水肿。 做好皮肤护理,仔细观察患者压力性损伤,做好皮肤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注意患者肿胀程度和双下肢肤色, 开展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实施下肢屈伸运动,按摩患者的下肢,促进循环。 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可实施弹力袜等方式,促使其瘫痪肢体静脉回流,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术后进行输血,会增高患者的血液凝固性,需严格控制输血量。⑥溶栓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溶栓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注意其是否存在不良并发症, 如压力性损伤及出血等。 在实施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时候,患者易出现颅内血肿。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在出现出血现象的时候需实施对症处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密切观察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 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6];②分析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分为100 分,分数高患者生活质量高[7];③分析SAS 评分、SDS 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8];④分析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操作技能、护理安全等,分数和护理质量成正比,患者的评分越高护理质量就越高[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points]

2.3 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points]

2.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x±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ursing qu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points]

3 讨论

对于神经外科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神经功能受损实施手术治疗方法, 因此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10-11]。 在深静脉血栓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黏度提升、 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大的相关性[12]。 在发病后,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浅表静脉扩张、下肢疼痛、肿胀等,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患者的下肢,尤其是左下肢的发生率比较高,左股静脉血流缓慢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外科术后产生静脉血栓较其他手术更高,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特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静脉曲张及凝血机制异常等疾病。 与此同时,受到手术的影响,为了降低患者的颅压,一般情况下,指导患者取头高脚低位置,从而影响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 再加上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 肢体制动和压迫, 从而对下肢血液回流产生影响。 部分药物对患者的血管产生刺激, 导致管壁粗糙,加重了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部分神经外科患者的年龄比较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比较高,但是该疾病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危害较大。在实施深静脉置管时, 在患者的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后损伤了患者的血管壁,从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脏器功能衰退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此背景下,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 有关研究表明, 实施整体护理方法, 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14]。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整体护理方法,根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各个方面的指导,帮助其促进机体恢复[15-16]。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 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和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0%相比,观察组的2.00%更低(P<0.05)。 实施整体护理方法,筛查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提高下肢静脉松弛度,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7]。 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66.44±1.25)分、精神状态(75.31±1.26)分、躯体功能(63.12±2.11)分、生理功能(71.03±1.45)分评分更高(P<0.05)。实施整体护理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按摩患者肢体。 指导患者饮食和运动,全面改善患者机体状况。护理人员和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交流,给其讲解疾病知识,告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促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提高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8]。 实施整体护理方法,患者的下肢水肿症状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比较好。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可提高护理水平[19]。 和对照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相比,观察组的(55.02±3.78)分、(54.33±2.79)分更低(P<0.05)。 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在解决患者生理问题的同时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帮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可提高护理效率。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相比,观察组的护服务态度(94.21±2.87)分、沟通技巧(95.02±1.85)分、操作技能(93.54±2.54)分、护理安全(93.65±1.68)分评分更高(P<0.05)。 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 帮助患者稳定控制疾病,从而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 在司华等[20]的研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2.50%,和该文的研究结果一致。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增强患者的护理体验, 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为患者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 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方法,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还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