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助力体育教学设计提升技能学习有效性

2022-06-21蔡静洁

体育时空 2022年9期

蔡静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65-02

摘  要  在《健康中国2030》的文件引领下,学校体育将改革的实施路径聚焦在“教会”“勤练”和“常赛”,试图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而推动改革深入,带给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如何对已有的“通路”进行优化和提效达到精准的学、高效的练、有目标的赛、高质量的评还需要深刻理解四者的逻辑关系,挖掘“一体化”路径对体育教学备课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得到教学设计上的突破口。

关键词  跨栏跑  技能学习  学、练、赛、评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内涵及内在逻辑

一体化就是两个及以上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科学方式在同一体系之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指的是多个系统的合理分布与衔接。“学、练、赛、评”一体化指的是“学、练、赛、评”四个主权实体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合理分布与衔接,四个环节之间是有序的环环相扣,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以学懂、学会来体现,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因“情”而定,保证学习效果最大化;“练”是保障,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思考的重复练习,“练”组合动作,保证技术动作学有所用;“赛”是应用和展示是全体成员运动技能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评”是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勤练。学、练、赛、评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并呈现递进形式。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下体育教学设计要素的再分析

体育教学设计是把理论付诸实施,以验证教学的设计有效性。通过量化教学目标、目标达成度、建立教学理念、构思教学环节、分析学情、学法、优选教材、合理布置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教会、勤练、常赛、巧评”一体化的新的体育课程设计需求进行了新的剖析,有助于对现有“通路”的优化与提升,实现精准地学、高效地练、有目标地赛、高质量地评。

(一)教育和教养因素

教育因素是指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素质上;而教养因素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掌握某种运动技巧、进行综合体能训练的过程。教育因素与教养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育和教养的整体教学中,把教育和教养因素结合起来:“学”以实带虚,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体现。把“要我练”,改为“我要练”。“练”要有要求,要有效果的练,有负荷强度的练。“赛”要有角色,使学员能够在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执行各项任务和承担各项角色,使学员得到启发、锻炼和教育。“评”对学生遵守体育规则情况、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精神、良好的体育品格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或闪光点及时点评,以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品德的培养。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双方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前者是辅助,而后者才是驱动力。强化外因也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内驱动力,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中,为外因变化带动内因变化创造条件。

“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练”练习的重复性和枯燥性是学生技能学习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教师在排列组合多元手段和难度负荷的时候更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技能发展原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赛”,以赛带练利用学生竞争的天性设置符合学情的竞技场,让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课前做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反馈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下节课的目标做铺垫。而好的设置固定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学”“练”“赛”的参与的积极性。

(三)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从整个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或者从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的角度来看,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学”是指学会和领会,是对教师示范动作的模仿,是对技术要领的体会。再通过“练”肌肉的感觉,促进技能发展,达到自动化的技能动作表现。在“赛”中进行应用,以赛促教,以赛促练;采用“评”进行多角度的达标测验,搭建完整的可循环的身体素质强化的教学通路。身体素质是技能的基础,技能的发展也能强化身体素质。撇开素质谈技能会陷入技能发展的瓶颈,而光追求素质不求技能就素质就陷入了“无用”的境况。技能对素质的要求要集合不同的运动项目有选择的发展,才能实现技能和素质的互相增长。

(四)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法选择

基于教材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在研究的时候要着重把握不同教材其各种的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主要矛盾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才能让学生能“学”得深、“學”得透。而恰当地运用教材的措施—教法的选择则是“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关键。明白教材对教法的指导性,让教法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材与教法的结合的研究才是设计一堂好课,提高教学效果和成绩的根本。

三、“学、练、赛、评”下体育教学设计策略——以跨栏跑为例

本文结合的案例主题内容为跑:跨栏跑(12-3、4),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41名女生。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把握“学、练、赛、评”特点及相互关系

体育课程一体化提出“学、练、赛、评”联合,其实是要强调协调发展的作用,但如何发挥最大效用则取决于对于学情、教学进程的把握。什么时候要强化“学”,什么时候要组合的“练”,如何对“赛”的规则和程度进行把握,对“评”的内容进行分化都是教学者要在课堂中进行观察和感受。

本文目标的设置包含了对技能、体能、体育品德的要求,在学的方面,通过跨橡皮筋栏、倒置栏架、低栏等练习,学生能理解腾起角度与身体重心的关系。通过定点起跨、起跨钻拉拉棒等练习,找到适宜起跨点,能做到身体重心前移。积极参与多种类型的栏架走、绕、钻、跨练习,发展学生髋关节灵活性及灵敏协调能力。运用学习任务卡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团结协作、交往沟通、思维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且在比赛中检验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只有将“学、练、赛、评”的内在关系理清楚,恰当的运用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的目标,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DB4D7D74-B74B-4B0D-8A0F-A3C8037FCAFF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练、赛、评”一体化深化课堂学习

教学内容的整体不仅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而且是指“学、练、赛、评”有机结合的整体。让“赛”因“学”和“练”而精彩,让“学”和“练”因赛而不可或缺,并在“评”的策动下,“学、练、赛”循环起来,这样体育课堂将会充满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战力,进而通过整体学习和整体的知识与技能去涵养整体的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跨栏跑是高中《体育与健身》拓展内容《跑》的教学内容,参加跨栏跑练习,能有效发展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日常生活的突发情况下,障碍跨越的能力。学生基本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概念,能做出摆动腿“抬、伸、压”,起跨腿“蹬、展、拉”动作,加上初中阶段已有障碍跑学练经历以及生活中对突发情况下障碍的跨越,对跨栏动作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信心。利用跨栏跑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加深难度,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跨越能力。

(三)教学负荷的安排要关注“学、练、赛、评”不同课时性质的地位

教学负荷是学生得以强化身体素质的基础,而在一体化的设计中则要关注“学、练、赛、评”不同课时性质的地位,区分“学”为主导的课堂和“赛、练”为主导的课堂对于负荷要求的差异。

本次课是复习结合新授课的课时性质,因此课的环节先“练”再“学”,“学”后再“练”。在“练”中“赛”,“练”中“评”,每小节练习后进行学生评价,总“评”每阶段学习结束进行互评。以“赛”为核心,精讲多“练”,个人“赛”,组内、組间“赛”,定标“赛”如不同高度、个数的栏架,定时“赛”,如固定时间内跨过的栏架数目。充分发挥一体化对于跨栏技能的巩固,符合技能的发展需要,并完成体育课堂应尽的负荷,从而达到发展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手段选择则要不断优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环节

教学方法手段是体育目标实现的路径,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要领,增加练习效果,提高技能发展的效率。不断优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环节能为教学手段的选择的精准和有效提供反馈。

播放高水平选手跨栏比赛视频和回放跨栏步技术动作,提出“起跨角度、身体重心轨迹”等观察点,对学生学练过程进行及时反馈,提高教学实效。根据学生过栏质量、素质能力的差异、是否对栏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进行分层,创设不同的学练条件;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高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学生分组学习、合作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辅助改变练习条件,逐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感、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利用比赛、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跨栏兴趣,提高运动参与。只有环节的不断优化才能时刻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技能学校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由“学-练”转化为“学-练-赛”再到“学-练-赛-评”的是教学方法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路的改变,要在体育课堂上实现“学-练-赛-评”四个维度的环环相扣和互相促进,需要教师在教材分析上下功夫,重难点上精准把握,方法手段巧设计以及教学竞赛上的降低难度,更需要师生的默契配合。只有路指引的清楚、准确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练-赛-评”一体化是对体育课堂“精讲多练”高要求,更是对教师的问题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及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姚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研究进展[J].体育师友,2021,44(03):70-72.

[2]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41(04):13-15.

[3]姜全林,戚诚,吕璟璐.先赛后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21,41(04):18-19.DB4D7D74-B74B-4B0D-8A0F-A3C8037FC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