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TGFBI 蛋白、促胃液素-17及幽门螺杆菌-IgG 水平对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2-06-20潘春生范志刚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内镜胃癌黏膜

潘春生 范志刚

1.陕西省三二〇一医院消化内科,陕西汉中 723000;2.陕西省三二〇一医院肿瘤内科,陕西汉中 723000

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是早期胃癌的传统治疗方式,但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逐渐被内镜微创手术所替代[1-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将黏膜层的病灶与基层分离并切除的手术方式,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3]。TGFBI 是参与脊椎动物中胚层分化过程的重要基因,TGFBI 蛋白是一种由转化生长因子β 诱导的分泌蛋白。肖萍等[4]研究显示,胃癌中TGFBI 蛋白能够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促胃液素-17(gastrin-17,G-17)是胃窦G细胞分泌产生的胃肠激素。袁培杰[5]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 水平升高,检测血清G-17 水平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IgG(Helicobacter pylori-IgG,HP-Ig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HP-IgG 往往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对早期胃癌进行筛查[6]。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三者对早期胃癌ESD 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陕西省三二〇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ESD 治疗的255 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5 例,女120 例;平均年龄(52.34±8.50)岁;平均随访时间(3.26±1.30)年。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胃癌,符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 年,长沙)》[7];②肿瘤位于胃黏膜层;③精神状况良好,已完成3 年以上的随访。排除标准:①伴其他恶性肿瘤;②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③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④伴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经患者和家属同意,经我院伦理审核通过。术后开始随访,每3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年复查1 次胃镜以检查肿瘤复发情况,对胃镜复查中可疑病变经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判断为复发,根据是否复发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20 例)和未复发组(235 例)。

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GFBI 蛋白、G-17、HP-IgG的检测:术前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EDTA 抗凝,3000 r/min 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清TGFBI、G-17 及HP-IgG 水平。TGFBI 试剂盒购自北京索莱宝公司(货号:SEKH-0103);血清HP-IgG 试剂盒购自上海远慕公司(货号:YM-S1808)。应用AxSYM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价值。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水平比较

复发组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占比及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水平比较

2.2 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情况为因变量(复发=1,未复发=0),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指标为自变量(浸润深度:黏膜下层=1,黏膜内层=0)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水平及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P <0.05)。见表2。

表2 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水平对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联合检测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大于TGFBI 蛋白、G-17、HP-IgG 单独诊断(Z=2.398、2.330、2.332,P <0.05)。见表3、图1。

3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癌内镜下治疗技术明显提高,许多早期胃癌患者ESD 后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但部分患者ESD 后可能出现胃癌复发或淋巴转移等现象[8-11]。TGFBI 蛋白是包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基序的分泌型蛋白,可与Ⅰ、Ⅱ和Ⅳ型胶原蛋白结合,在细胞-胶原相互作用中起作用[12]。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TGFBI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其抑制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13-15]。G-17 由胃窦G 细胞分泌,能促进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16]。临床上可根据血清G-17的水平评价胃黏膜疾病的性质,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17-18]。研究表明,血清G-17的水平升高与胃癌发生有关,监测手术前后血清G-17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肿瘤复发情况[19-20]。HP 感染是影响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P-IgG 有助于判断胃黏膜炎症状态,预测胃癌发病风险[21-22]。此外,HP 感染是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胃癌根治术后1 年内根除HP 感染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23]。

TGFBI 蛋白的表达受到miR-21-5p的转录后调节,miR-21-5p 通过特异性靶向抑制TGFBI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导致肿瘤进展[24]。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G-17 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胃黏膜癌变后胃酸分泌能力下降,胃窦部G 细胞的数目反弹性增加,引起G-17 血清水平升高[25]。HP 感染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HP 感染引起胃组织慢性炎症刺激,一方面引起胃组织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另一方面引起宿主免疫功能紊乱,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26]。本研究结果提示,复发组血清TGFBI 蛋白、G-17 及HP-IgG水平高于未复发组,且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分泌TGFBI 蛋白水平增加,肿瘤细胞侵犯主细胞和腺细胞后,导致胃壁功能损害[27]。既往研究亦证实,HP 持续感染是胃癌术后同时性或异时性复发的主要原因[2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 及HP-IgG 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患者ESD 术后复发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提示术前血清TGFBI 蛋白、G-17、HP-IgG 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早期胃癌ESD 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GFBI、G-17、HP-IgG水平升高,检测ESD 术前血清TGFBI、G-17、HP-IgG水平,有助于预测ESD 术后肿瘤复发。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扩大研究人群数量,并涉及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内镜胃癌黏膜
眼内镜的噱头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