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热诊进展的系统回顾

2022-06-20彭鰜侨郭志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测温磁共振肿瘤

彭鰜侨 何 健 郭志华

1.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 江门骨科研究所运动医学科,广东江门 529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小儿骨科,广东佛山 5281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120

肿瘤由于细胞高速增殖及毒性因子作用,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导致温度高于正常组织,但在肿瘤的中晚期由于肿瘤中心液化坏死也会出现低温,测温可以作为局部升温疑似肿瘤的判断依据。在肿瘤的各种诊断中,热诊断因为特异性不强而只作辅助手段,虽然初诊以影像诊断为主,活检才是终诊的金标准,如何克服热诊的短处是个难点。本文对热诊作出系统回顾,无论对学术研究和临床医疗都起到综合指引作用。

工业技术的进步引领着热诊能力的不断提高,围绕光学、声学、电学、磁学、信息学等层面的各种热诊手段推陈出新,达到分子影像学水平。热诊测温准确率的提升也为随之而来的热疗提供必不可少的数据。

1 微波辐射诊断

Enander 等[1]1974 年提出微波辐射在0.9~1.2 GHz频率下测量体温,原理是以微波辐射计接收体内热辐射信号,从中反映目标区域温值[2]。有研究验证了良恶性肿瘤介电常数的差别(恶性∶良性=10∶1)[3],但微波辐射法穿透组织较浅,对深部肿瘤的探查诊断效果有限。

2 电阻抗诊断

医学电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测温遵循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变化规律来提取与生理、病理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当正常组织癌变时,组织电阻抗特性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组织尚未出现结构性改变之前可为EIT 所检测[4],1978 年,Webster 教授首先提出生物EIT 成像概念,组织之间存在的EIT 差异通过施加微小电流、测量表面电压,然后以重构EIT 断层图描出温度。Barter 等[5]测量在50 MHz~0.9 GHz 范围内的内脏(如乳房)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发现乳腺癌的电导率为正常乳房的6.4 倍,介电常数升至3.8 倍。2017 年Rolfe 等[6]探讨了旋转电阻层析成像,通过提高图像分辨度来辨别两种肿瘤混合体。2019 年Latikka 等[7]开发了检测活体脑组织的电阻,在脑瘤术中检测脑膜瘤、胶质瘤时发现肿瘤有不同的电特性,EIT 值有助于肿瘤类型的鉴别诊断[8]。

3 红外线诊断

红外热像仪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测定目标与其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异图像,可在发病初期发现可疑病变(图1)[9]。我国在2000 年首先提出热层析成像,应用生物传热理论(pennes bioheat transfer equa tion,PBTE)简化Pennes 模型获得深度热源的三维温度场分布。PBTE 在机体获取热像能量继而转递的过程遵循:ρCt=k∇2T-WCb(T-Tblood)+Q{ρ=组织密度(kg/m3),Ct=组织热度[J/(kg·℃)]/Cb=血流热度[J/(kg·℃)],T=组织热度(℃)/Tblood=血流热度(℃),k=热传导参数[W/(m·℃)],W=灌注参数[kg/(m3·s)],Q=功率沉积密度(W/m3)}。2016 年赵毅斌[10]通过钼靶X线摄影、超声成像的比较,证实了热层析方法的临床价值,用于乳腺、皮肤等浅表部位的肿瘤探测,但诊断率不高。

4 超声测温诊断

超声测温的原理是在不同温度下射入不同组织时灰度值存在差异,通过对反射回波在时域、频域或能量域的分析,根据辐射前、后的纹理和灰度标定温度[11]。Chen 等[12]在2014 年在物理模型结合统计模型下用B超射频测温和热成像,获得较高的温度分辨率。有研究[13]提出Gabor 变换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测温法,除噪、提取矩阵获得温度特征参数,在2019 年对离体猪心激光消融,证明了超声热成像测温诊断可行[14]。

5 磁共振测温诊断

水分子在磁场照射下发生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参数也随着温度变化,所以,通过测量成像参数[包括扩散系数(D)、质子共振频率漂移(proton resonance frequency shift,PRFS)、纵向弛豫时间(T1)]重构体内热像(magnetic resonance thermal imaging,MRTI 或MRT)。Bloembergen 等[15]发现了基于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测温法,即温度与MRI 高速T1加权序列T1 有依赖,每升高1℃,信号强度下降0.5%~1.1%。Han 等[16]在2015年用UTE-MRI 量化了化离体皮层骨T1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以1 MHz 频率,256 单元,13 cm 曲率半径,2 mm×2 mm×8 mm 焦斑FWHM的相控阵变频器(miniannular phased array,MAPA)来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组织的加热,然后用与MAPA 匹配的MRI(TIM Trio,Siemens,Germany)扫描人体可获三维热图。这些热值较为准确,对肿瘤诊断有相当价值。

6 有限元模型验温

Stauffer 等[17]在2014 年以高频结构模拟器模拟电磁连接有限元(Finite Element)热软件E-Physics,制作可随温变量灌注的同质幻影(homogeneous phantom)热模型,在肿瘤内以特殊吸收速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为指标验证MAPA 敷抹器上的140 MHz 柱状射频对肿瘤的加热能力。测得SAR 结果1℃/cm3与MRT 所测的升温分布高度一致,在高温热疗监测过程中,误差每立方厘米只有1℃[17]。MRT 温的校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见图2。

7 质子共振频率测温

PRFS 测温法用温度与PRF的线性关系测温。Hidman 等[18]于1966 年首先发现了水分子PRFS 与温度的关系,随后被Pooter 应用于核磁测温[19]。Waldemar等[20]在体模实验中用FE 序列扫描温度的误差<1℃。Ahrar 等[21]于2011 年用基于梯度回波的相位差成像及PRFS的温度敏感性监测骨肿瘤的激光消融。2017年Jonathan 等[22]提出混合径向EPI 温度映射脉冲序列测温的精度≤1℃。Bever 等[23]于2018 年选用梯度回波分段回声的平面成像脉冲序列和双极运动编码梯度,通过基线减法计算PRFS的温度值改善了时间分辨率,利用时间约束重建法每隔4.7 s 测得温度位移图,监测温度和位移是热疗的重要评估指标。

8 磁共振质子波谱测温

最近有研究发现分子扩散与温度相关,水分子扩散系数D 可以体现布朗运动,每升高1℃,水分子扩散系数大约升高2%。以“水N-乙酰天冬氨酸频移”法为核心的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技术,可测颅内温度热成像如下图3,对深部肿瘤的诊断很有意义[24-25]。

综上,各种无损测温诊断处于实验阶段,以MRTI深探瘤温最为有效,其与PRFS 结合的PRFS-MRTI 以高分辨率、精准定位著称,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测温磁共振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基于WiFi无线通信测温系统的设计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ceRNA与肿瘤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