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2022-06-18钱领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钱领仙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意义及作用,并对当前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存在教学任务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任务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达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渗透任务驱动模式,其适合性更高,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亮点,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延伸教学训练,为任务驱动创造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促进其学科认知的内化,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指数。任务驱动带有集体性、合作性、任务性等属性特点,教师借助任务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带来更多教学动力。

1.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意义

任务驱动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以一个共同任务活动作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驱使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展开互相协作及自主探讨的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法可在引导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小学生学习任务的达成,并能带领小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探索,实现由浅入深、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1]。体育教师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体育活动和教学任务,推动小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体育技能、体育知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丰富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体育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有助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可针对不同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体育教学指导,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同时,体育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法,还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借助任务驱动法可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突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2.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时,需要合理分配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并改革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加以创新、完善。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主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合理引导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通过安排竞赛、挑战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设置,在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挑战精神;在提高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意志,丰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

3.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任务驱动机制

任务驱动教学机制启动后,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设计体系,满足学生运动训练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从课堂主宰转变为课堂服务者,在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评价、任务调整等环节,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形成崭新教学契机。其次,教师要做好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适合的运动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信息支持。教辅、网络、校本课程等,都属于课程资源重要来源,教师需要作出对应设计。

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有对接、拓展的意识,还需要做好创新探索,开辟更多信息渠道,针对教学实践需要作出资源整合处理,以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2]。如四年级体育渗透球类运动,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比较熟悉,教师先做学情调查,对学生兴趣取向做分析,然后推出了篮球和乒乓球运动任务:篮球有诸多规则需要学习,课外学习相关规则内容,准备参与知识抢答活动;自由成立篮球团队,准备参与篮球对抗赛;乒乓球在课外训练,自行选择对手,展开多元训练。任务下达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进入到任务之中,教师做具体指导,确保这些任务执行如期展开。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顺利完成运动任务,获得不错运动效果。

3.2设计教学方案,创设任务驱动环境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有主动渗透意识,对运动任务做全面渗透处理,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学生对体育有特殊期待,教师推出适合的运动项目,能够迎合学生喜好,这样的任务驱动才有更好效果。如果教师设计运动任务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其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创建适合的运动环境,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

学生运动任务有一定责任感,教师适时做出布设,能够理顺教学程序,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在深度体验中建立运动认知能力。如热身运动环节,教师做示范演示,让学生充分活动关节,学生能够展开模仿操作。为激发学生主动热身序列的积极性,教师要求学生骨干在集体面前做演示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激励和启发。负责演示的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将学习气氛推高,其助学效果显著。教师推出训练任务:速跑要求力量、爆发力和耐久力,学生组成特别小组,展开速跑比赛。学生有了热身做储备,自然能够快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具体比赛环节。教师任务设计明确,情境创设适合,顺利对接课程程序,从热身到实际锻炼,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核心。

教师借助热身运动做推演处理,将运动任务做自然渗透,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特别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速跑长度,给学生带来更多主动权,这是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因为是比赛任务,学生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其参与热情很高,训练效果也会更为丰富。从热身到训练,教师设计比较合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运动任务环节。

基于此,在小學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丽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实践探索[J].体育风尚,2020(02).

[2]刘潇潇.任务驱动,让习作由内而外生发[J].小学时代,2019(2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