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双肩挑”干部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8王西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新时代

[摘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迫切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一批既懂党务又懂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高校“双肩挑”干部。本文以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双肩挑”模式的价值体现与现实困境,并结合工作实践探索,提出从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等现实路径,建立健全“双肩挑”干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和全程培养的全链条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干部;“双肩挑”;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王西文,兰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研究员,甘肃兰州 730000。

[课题]本文系2020年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立项项目“高校‘双肩挑’干部管理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5-0053-03

在高校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双肩挑”干部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发现培养和选拔高校“双肩挑”干部,持续完善培养机制是其中重要一环。

一、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基本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专职教师中选拔优秀骨干到学校各级管理岗位承担管理职能、担任领导职务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双肩挑”干部,这是从教师队伍选拔出来具有教师系列职称的既从事管理工作又兼任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①可以看出,“双肩挑”干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具有双重身份

高校“双肩挑”干部作为具有教学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同时选拔到校部机关、教学科研单位等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管理干部,既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也要完成管理职务所赋予的各项工作。

(二)具有双重诉求

“双肩挑”干部一方面在业务上有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项目、人才称号等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也有职务晋升,从部门副职到正职或走向校级领导岗位的价值诉求。

(三)具有双重考核

“双肩挑”干部作为教师,要接受学校和院系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经费成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核。同时,作为管理干部也要接受在履行管理岗位基本职责、完成学校党政决策部署、承担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考核。

(四)具有双重压力

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压力,干部具有职务晋升的压力,当两种压力共同作用到“双肩挑”干部身上时,就可能产生双重焦虑。相互交织的双重压力,带来的可能是倍增效应的身心困顿和疲倦,以及由此产生的健康调试等问题。

二、“双肩挑”模式的价值体现和现实困境

(一)“双肩挑”模式的价值体现

1.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大力构建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为依托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双肩挑”干部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双重身份优势,为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作出更积极贡献。

2.是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客观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要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这个治理体系,才能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治校的治理能力。②“双肩挑”干部在高校占有较高的比例,特别是在教学院系中比例更高。以北京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为例,对1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各校中层干部中“双肩挑”比例均在30%以上,有的高校甚至超过50%。③大量“双肩挑”干部在高校内部治理格局构建中发挥着组织、协调、建议、参与、决策等关键作用。

3.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从专职管理干部这个单一渠道中遴选使用管理人才,难以满足高校应对复杂挑战和促进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在教师队伍中,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组织能力、热心于公共事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确不少,但一般来说,教师不愿完全放弃教学科研,“双肩挑”模式为从教师中遴选和培养党政管理人才提供了一个现实的途径。④这些专家学者对于学科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专业,有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整体素质。

4.是搭建沟通桥梁,促进教师与行政之间群体融合的重要方式。教师在高校中处于主体地位,行政管理人员发挥服务职能,两个群体之间融合凝聚才能形成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但由于相互理解和相互认知的不充分,教师群体与行政人员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抱怨,或者不配合不支持等情况。“双肩挑”干部本身是教师,在制定政策、行使权力和办理具体事务时,更容易站在教师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另外,“双肩挑”干部在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也使得其更加理解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琐碎辛苦。在教师群体和行政群体之间,“双肩挑”干部是一个天然的桥梁,可以有效促进双方换位思考和相互了解,优化高校内部环境氛围。

(二)“双肩挑”模式的现实困境

1.双重身份所带来的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不同地位对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个人在角色行为过程中的冲突。⑤作为行政管理角色,纪律约束性强,要严格按照制度和文件要求落实任务,多数情况下需要无条件服从上级领导的决策,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学科研角色,思维较为发散,约束性相对缓和,一般是某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具有相当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由于两种角色的站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学校政策文件的认知和执行力度也会不同。当这两种角色不一致甚至产生碰撞时,“双肩挑”干部很难做到两者兼顾,一般要压抑一种角色而服从另一种角色。

2.双重诉求所带来的价值冲突。对于职称和职务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诉求,一般是“双肩挑”干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动力,在管理领域获取成就感是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当个人诉求与其他个体产生矛盾时,就可能会发生以行政权力凌驾学术权力,不适当地为个人或所在学科专业争取更多资源、占据额外优势,从而导致教师对“双肩挑”干部产生不满,甚至抵触抵制学校政策的施行。同时,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使用“双肩挑”干部,挤占了专职管理人员的晋升空间,可能会引发“双肩挑”干部和专职干部之间的对立,从而影响专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公平性的基本要求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以及与专职管理干部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双肩挑”干部要在坚守本心和妥善处理复杂问题中维持平衡。

3.双重考核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专门适用于“双肩挑”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角色和管理角色上的分别考核是割裂的。事实上,大学领导者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双肩挑的显性角色和隐性角色的特性和冲突,“双肩挑”教师单纯机械地套用行政教辅系列或教学科研系列的考核评价标准,直接导致“双肩挑”的“两不像”——既不像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像教学科研人员。⑥行政教辅系列考核相对“软性强”,教学科研系列考核相对“硬性强”,在两种单独考核的模糊界定下,“双肩挑”干部会倾向于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这不利于精准评价其真实表现。

三、建立健全“双肩挑”干部培养机制的有效路径

(一)“双肩挑”干部培养的实践探索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涉及政治、思想、知识、专业、能力等多维度多方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压实责、扛重担,在摸爬滚打、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兰州大学积极探索加强“双肩挑”干部实践锻炼,2018年出台鼓励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暂行办法,积极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在管理岗位和具体工作中提升个人素质能力,近三年在校内机关部门挂职锻炼的教师有40余人次,呈现出“三高三足”的基本特点。

1.高度重视,支持足。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双肩挑”干部教育培养,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做好业务指导、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形成鼓励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的工作合力。

2.高度热情,干劲足。全校报名参加校内挂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数量连年增长,一年挂职期满后申请继续挂职的教师人数不断增加,涉及文、理、医、工等学科,绝大多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管理岗位上认真努力、甘于奉献,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做到“真挂实干”。

3.高度认可,作用足。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师生口碑、领导评价等多渠道了解,普遍对挂职教师工作较为满意,对挂职教师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和积极评价,有效发挥专业特长,促进业务和管理之间的深度融合;有效搭建沟通桥梁,促进行政和教师群体之间理解支持;有效砥砺责任品质,促进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显著增长。

(二)建立健全“双肩挑”干部培养机制的有效路径

“双肩挑”干部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结合其自身特点,把政治素质培养、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能力提升等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增强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

1.建立健全“双肩挑”干部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源头培养机制。在“双肩挑”干部的选拔使用中存在着“急用现找”、重使用轻培养等现象,往往是个别教师在学术上逐渐突显出来后,才被组织或领导干部发现和推荐使用,一般缺少对教师早期的关注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源头培养,及早发现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师德师风正、教学科研能力强、师生普遍认可、具有发展培养潜力的教师,早发现、早培养,为干部队伍建设涵养水源。

建立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双肩挑”干部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在通过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工作考核、组织推荐等途径发现有管理潜力的教师后,要及时跟进关注,纳入视野范围,做好跟踪培养。从组织的角度,始终关心关注这些教师,既关心政治思想又关心专业发展,有计划有意识地提供高水平教育培训机会、提供工作锻炼机会,做到精心浇灌、修枝剪叶,帮助他们快速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全程培养机制。干部的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深化对“双肩挑”干部培养规律的认识,早期源头发现是基础,持续跟踪培养是关键,全程动态培养是重点,形成一个有效衔接的全过程闭环培养系统。做好源头培养,既要视野宽泛,也要发现精准,将大范围遴选和准目标培养有机结合。做好跟踪培养,既要持续关注,也要靶向施策,针对个人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经历性格等不同特点分类施策。做好全程培养,既要重点突出,也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发现新的优秀人才。

2.加强“双肩挑”干部培养的实施路径

强化思想淬炼。培养“双肩挑”干部,要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強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⑦要通过专题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家书等方式,让“双肩挑”干部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教育,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真正筑牢理想信念,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政治历练。培养“双肩挑”干部,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要教育引导“双肩挑”干部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在管理岗位、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知而行之,做到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强化“双肩挑”干部的初心使命。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双肩挑”干部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懂得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提前打好“一言堂”“议而不决”等预防针。

强化实践锻炼。培养“双肩挑”干部,要注重在火热的实践课堂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要把党支部书记、研究所所长、班主任等岗位作为“双肩挑”干部實践锻炼的早期课堂,初步培养其熟悉党务、服务师生的基础管理能力。加强校内机关部门的挂职锻炼,在“双一流”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磨砺担当作为的能力,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加强校外任职历练,选拔和推荐一批有培养潜力的“双肩挑”干部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挂职任职,培养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素质。

强化专业训练。培养“双肩挑”干部,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相统一,着力培养即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双肩挑”干部。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帮助“双肩挑”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能力。强化制度意识,教育引导“双肩挑”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作出贡献。

[注释]

①黄红.高校“双肩挑”干部退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04):183-185.

②杜玉波.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N].光明日报,2020-04-07.

③宋晓欣,魏巍.高校“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27-29.

④刘继荣,朱原,王玉芝.对高校干部“双肩挑”的理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6):48-50.

⑤刘哈兰.高校“双肩挑”干部的角色冲突:原因及其消解[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65-68.

⑥戴羽.“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双肩挑模式变革路径的困境与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6-10.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8-522.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新时代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