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17张贻杭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健体育锻炼体质

张贻杭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体育部

体育保健课程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身体残疾和伤病康复期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通过讲授体育与健康健身理论知识,进行八段锦、五禽戏等实践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相应技术动作,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养成适合自己的健身习惯,懂得制定适宜自己的运动处方。通过开展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使学生基本了解科学康复知识、康复方法,并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康复锻炼;树立科学保健观;帮助学生增强抗病信心及抵抗疾病能力,达到体疗与健身的目的。

一、开设体育保健课程的必要性

(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2002年,教育部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再次要求高校残障学生的体育课以保健、康复的形式开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对残疾伤病学生的体育锻炼、健康体质测试等方面做出规定,还对人文关怀提出了要求。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从体育教师的培养、体育锻炼、体育课、健康体质测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对我国病残弱学生的体育教育起到指导作用,有很深刻的影响。

(二)体育保健课程对克服病残弱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对病、残、弱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1)发现,36%的学生因为不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参与体育锻炼和比赛,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或者心理障碍,制约了他们正常参与体育运动。在正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因为这类学生的特殊性而着重培养适合他们的运动和兴趣,导致他们也很难融入正常学生的体育运动或者比赛中,而调查中(表2),只有30%的学生是通过集体的形式参与体育运动,这也跟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王登峰指出,心理健康问题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相似性,如果一个人久坐不动,且课业负担过重,又没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不仅身体会出问题,精神也会出问题。

表1 制约病残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2 病残弱大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和体育锻炼

高校应该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根据病残弱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考试评价方式,科学引导,通过体育保健课程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意志力差等不良的心理影响,使他们像正常大学生一样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运动、感受体育精神。

(三)病残弱学生更需要通过科学的锻炼来增强体质

据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大学里现在只有一二年级设有体育课,而且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而病残弱大学生本身体质就差,如果只是跟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会导致大部分时间要见习,无法增强他们的体质。通过表2可以看出,有78%的病残弱学生一周只能参加不超过一次的体育锻炼,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合适的体育项目,没有针对他们专门的指导,这就要求专门针对这类学生开设课程,根据学生身体方面的个性差异,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增进健康。

二、体育保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不够

长期以来,病残弱大学生一直处于体育教育的边缘,对该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一直没有重视起来。主要原因,首先是学校缺乏对病残弱学生体育方面的关注,其次是学校没有为病残弱学生群体建立公平享受体育锻炼的保障机制,最后是大多数学校为了“照顾”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免修和体测免测的政策更是忽视了该群体公平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因此,社会和高校必须对病残弱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加以关注,采取多种措施,共同努力,来推动体育保健课程的发展。

(二)病残弱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的认识有误区

在学校里,很多学生,甚至包括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患有疾病、伤残的学生应该较少运动,不然会引起突发疾病或伤残加重,例如心脏病、哮喘等疾病,剧烈运动会使他们心肺负担过重,导致身体不适,但是他们可以进行五禽戏、八段锦之类的健身气功,不仅不会使他们发病,还会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体育保健课程还会有针对伤、病学生身体康复相关的锻炼以及常见的体育保健知识。另外,很多政策中针对病残弱大学生免修体育课、体测免测,也让该群体很多学生对自己要求降低,对自己身体健康认知不足,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三)体育保健课专职教师匮乏

体育保健课程教师,不仅要懂得体育教学的相关原理,还要根据体质弱势群体人员构成情况,对运动医学、保健学、康复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多有涉猎,更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真正达到运动康复的效果。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体育保健课程方面的专业教师。究其原因是现在国内尚未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对口教师,而现有的体育教师保健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体育保健课教师专业化不足的问题。

(四)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健全

当前,还没有体育保健课程相关的指导教材,很多体育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学校只是开设了理论课,让这类学生只是坐在教室上体育理论课,无法锻炼身体;有些教师没有针对这类学生因材施教,没有给他们科学的运动处方和适宜的体育健身指导,也有很多教师在体育考试评价上不够重视,对这类学生的考试很松,基本不需要考核就可以及格,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都说明,高校亟须以学生为本,从病残弱学生的真实体育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三、体育保健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体育、保健康复、特殊教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体育教师保健康复课程专业化的培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开发适合病残体弱大学生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另外,与运动医学、保健康复领域相结合,将病残体弱大学生的体育保健课程与运动医学相结合。特殊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借鉴过来,应用到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病残弱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为肢体残障学生,属于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心理辅导等可以在体育保健课程中加以借鉴。

(二)科学设定课程目标,确定和开发课程内容

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情况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做到因材施教,课程目标设置要明确,可以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体育保健课程的理论部分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的体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体育比赛赏析感受体育精神等知识。实践内容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气功,台球或者益智类项目,以及向学生传授适合病残弱大学生的身体锻炼方法,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督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体育保健课程相对应的专业教材,应针对体育保健课程以及现实状况进行教材的构建,选编教材。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实践部分、选学部分(结合个人情况选学),并创编适合不同特殊人群的锻炼方法,为病残弱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三)加强相关的体育设施建设

由于体育保健课程是针对特殊人群的,适当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保健课程实施的物质保证,因此,对于相关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体育场馆、实验室等进行有目标性的开发,合理安排教学,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教学需求,有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使用,既保证了场馆设施的使用率,保证了保健课程的教学需要,也促进了病残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可以借鉴学校校医院的保健康复器材等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完善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因为病残体弱学生的特殊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体育保健课的考试和评价应该区别于正常体育课,但也不能随意制定评价方式。部分体育老师对体育保健课程的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只要学生来上课就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让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的理解、重视程度出现偏差,因此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又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标准。体育弱势学生身体活动上受到限制,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心理。许多体育弱势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参与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课程考核,因此选择体育保健课,而如果在体育保健课中仍然取得一个较低的分数,有可能会引发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较大的抵触心理。因此体育保健课程考核标准的制定不仅注重结果评价,还要注重过程评价。

四、结论

病残弱大学生有必要上体育保健课,现阶段体育保健课程的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校对这类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类学生的体育设施和专业教师缺乏;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设定体育保健课程目标,开发教学内容资源,培养专业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改善体育设施,完善评价方法,让这类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猜你喜欢

保健体育锻炼体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