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南许家坝土家舞龙炸龙文化的传承路径建设

2022-06-17田茂东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龙灯舞龙活动

田茂东 王 袁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1 前言

许家坝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地处思南县中部,许家坝镇人民政府距县城33千米,总面积108.8平方千米。生长着4万多人,有土家、苗、仡佬等十三个少数民族。舞龙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种,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传承价值,随着许多专家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入研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沉淀和演变中不断的发展,象征着庄严、好运、百折不挠等精神品质。据了解,许家坝舞龙炸龙文化的历史悠久,但无明确记载。本文将从许家坝每年舞龙炸龙活动的周期,舞龙炸龙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和舞龙炸龙文化传承路径建设撰写论文。

2 思南许家坝舞龙炸龙活动的周期特征

2.1 准备期

这个阶段的时间是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二。在这段时间里面,出现的舞龙活动有:“接龙灯”“起水”“游龙”“送龙宝”“拜年”。许家坝的龙灯分为两种类型,即背篼龙(老龙)和沙子龙,据说背篼龙是代表雄性,沙子龙是代表雌性,两种龙在外观上看起来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嘴相对较小,后者的嘴相对较大,另一个差别就是前者嘴里是圆圆的“龙宝”,后者的嘴里是长长的“龙舌”。每种类型又有“大龙、小龙”之分,三栋的是“小龙”,五栋及以上就是“大龙”。在这里,龙灯的组织形式多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极少数由亲朋好友自行组织,灯头(灯会负责人)多由本村威望高和名声好的人负责担任,主要是负责筹集基金(主要由本村居民自筹)、购买物品、调配人员、做好一切与龙灯有关的事情。“接龙灯”也叫“出灯”,从正月初二起就陆陆续续开始“出灯”,这时人们锣鼓喧天,心情激动无比,由灯头组织人马去迎接龙灯,“出灯”是一件非常庄重且复杂的环节,要准备香、纸钱、祭品等,特别是在最后的开光环节,这是一件祭祀活动,由编龙人用公鸡的鸡冠血加上它的鸡毛贴在“龙头”的额头上,嘴里念完咒语后才算是一条“活龙”。紧接着就是“起水”,就是在当地有水井、河沟、寺庙的地方去拜一拜,以求各方神圣保佑在未来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阖家欢乐。“游龙”就是人们把着龙灯,敲锣打鼓,让许多坐在屋子里烤火、聊家常的人们知道大家要玩龙灯了。“送龙宝”的寓意是送子和送财,以求得到龙神更多的照顾和保佑,需要“龙宝”的人群多数都是新婚家庭和想要孩子的家庭,少数是当地有威望的人,送了“龙宝”之后,主人家是要给大红包的,少则是月月红(120元),多则是几百上千元不等,据说给的红包越大,就代表越有诚意。“拜年”是正月十二的时候,人们把着“龙灯”向整个村挨家挨户的拜年,主人家需要准备香、纸钱、酒、米、鞭炮,先点燃纸钱、再点燃香、然后把酒倒在纸钱上,把香插在米上(称为插香米),燃放鞭炮,再把插香米统一收集用于全村人吃“龙饭”,最后需要用“龙头”朝着主人家的香火点三下头,如果主人家的房子够宽阔,要在里面转一圈之后才走。

2.2 高潮期

这个阶段的时间是正月十三,这是许家坝赶集的日子,出现的活动有:“赛龙”“炸龙”“吃龙稀饭”。这天中午,各路英雄好汉把着龙灯齐聚在一起,每条龙灯的造型各异,看起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观看“赛龙”的人数人山人海,把场地围的水泄不通,每个灯会有只有一条龙能参与比赛,评委看哪条龙舞的有精气神,舞的有节奏,舞的有难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评分,以决出最后的名次。“赛龙”的时候,有个灯会,穿着旱冰鞋把着龙灯,在黄烟的衬托下,犹如腾云驾雾一般,伴随着龙的身体左右摇摆,别提有多精彩,最终这个灯会在那一届比赛中不负众望的拿到了第一名。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不管你是农民、工人、公务员、大老板,只要上了这个舞台,就要拿出赛龙人的气质,因为你所代表就是整个村子的形象和荣誉。赛完龙之后,人们就回家“养精蓄锐”了,等待他们的是火的洗礼。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在锣鼓声下,各路英雄好汉喝酒壮胆后整装待发,有的光膀子、穿一条内裤,有的身着长衣长裤、戴着头盔,如果是大人身着穿长衣长裤、戴头盔,会被人“瞧不起”,会被别人说胆子小等。随着许家坝政府的第一声“炮响”,“炸龙”正式开始了,炸龙所用的鞭炮和烟花(硫磺和火药装在竹筒里)等由镇上的人家户自愿自行购买并燃放,在买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攀比心理,燃放鞭炮多的住户,人们会认为他们舍得、大方,从而觉得他们有威望等。炸的时候,炸龙人会朝着鞭炮多的地方冲,有的甚至站在鞭炮下,任其火力大小都不动容,在炸的过程中,每个灯会安排的有专门的后勤保障人员,负责烟、酒、水和替换炸龙人等工作。舞龙人在喝酒之后会蓄意挑衅手持烟花和鞭炮的人,以渴望得到他们更多的“特别关照”,有时舞龙人会被嘘花激地哭笑不得。哪里火炮多、哪里人就多,犹如勇士一般,舞龙人不知疼痛的享受着火炮的洗礼。炸龙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着,龙灯的某些部件被炸的零零碎碎,人们已经分辨不出龙灯的样貌了,只能靠舞龙人来进行区别。鞭炮声让人震耳欲聋,犹如山呼海啸一般,人们的语言交流变成了手语交流。待炸龙活动接近了尾声的时候,是十点左右,舞龙人拖着龙架子在相互扶持之下回到了村子里,他们像英雄一样凯旋而归,所有人都对他们羡慕不已。等全村人都到齐之后,就开始“吃龙稀饭”了,此时人们的肚子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龙稀饭”是通过煮插香米、杀猪宰牛,然后把肉烹饪成一大锅的形式而进行的集体聚餐活动。人们吃的十分可口,很多舞龙人会聊到自己的身上有多少伤口、哪里的火力最猛,据说被火炮炸的越惨,龙王就会越多的保佑和关照被炸得惨的舞龙人,这使得人们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攀比心理。

2.3 收尾期

这个阶段的时间是正月十四,正好是元宵节,当天的活动是“送龙”。在下午,舞龙人会把龙灯送到河沟边,再带上香、纸钱、鞭炮、油等,把油倒在龙灯上,点燃香、纸钱、鞭炮,烧龙人嘴里念着吉祥语。舞龙人似乎还意犹未尽,就已经在讨论明年的龙灯会要怎样举行了,待火完全熄灭后,舞龙人才离开。最后就是灯头的工作了,要负责把龙灯会所以的收入与开支都记录在一张红纸上,据说龙灯钱不可以中饱私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折寿、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走霉运等。

3 思南许家坝舞龙炸龙活动的功能特征

3.1 健身、休闲和娱乐功能

在舞龙和炸龙的时,舞龙人要用手把着龙灯或用肩膀扛着龙灯,可以锻炼手臂力量,在赛龙和玩龙有时需要将龙左右摇摆,可以很好的锻炼核心力量,有时需要快速奔跑,可以锻炼人们的腿部力量。正月十三赛龙和炸龙时,吸引了大量的观者,全家老小集体出动,观看着赛龙带来的视觉盛宴,别提有多让人激动,使得观者乐在其中。

3.2 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人际交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走出去,这使得人们的人际关系变得逐渐生疏。在春节期间,人们为了舞龙炸龙而聚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舞龙炸龙活动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已被当地人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不管怎样,外出务工的人都要回来参与活动,大多数务工者也不会提前外出务工,这得益于人们对这项民族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参与舞龙炸龙活动可以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构建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3.3 经济功能

据了解,每年的正月十三都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员来观看,观看者来自全国各地,很好地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每一届龙灯会都有数十条龙灯,舞龙炸龙活动需要燃放大量的鞭炮和火药,还需要大量的物资以及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4 思南许家坝舞龙炸龙活动在传承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4.1 舞龙炸龙活动未能得到有效传承

龙灯是由成百上千条竹篾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人要用铁丝把篾条按照一定的形状绑在一起,再用纸贴在龙头和龙架上面,然后再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在龙上绘画,一条完整的龙灯就此产生。在这一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编龙人的勤劳和智慧,由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们对舞龙炸龙文化的关注度在不断下降。在许家坝有两位编龙者,随着他们的年龄逐渐增大,导致他们的身体状态大不如从前,使得近两年龙灯的产量在下降,再加上年轻人不重视龙文化,致使在传统手艺龙灯制作方面出现了后继无人的趋势。此外,传统龙灯看起来笨重,舞起来不方便、易损坏,在当地有的灯会已经出现了新式龙灯,据听说是从外面购买的,新式龙灯是由布和塑料制作而成的,组装十分方便,舞起来相当轻盈,外观优美,打压了当地的龙灯生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编龙人的积极性。

4.2 生活娱乐方式发生了转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形成了一种传统体育与新生产生活方式的错位,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处于新的生态困境。舞龙炸龙活动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它一个祭祀活动,目的是求雨、求保佑。现如今,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自给自足的生活变成了现在的小康生活,这使得人们对于降低了对舞龙炸龙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如游戏、观看短视频等。此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休闲化,在炸龙过程中需要燃放烟花爆竹,每年都会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炸伤,使人们的生命健康 得不到保障,相比之下,有一部分人就远离炸龙活动,从而使得炸龙活动变得“无人问津”。

4.3 舞龙炸龙活动传播力不足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传播范围广,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被广为流传。在这里舞龙炸龙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口头传播、电视台传播、报纸传播,这些传播方式的普及的人数较少、普及范围不够广泛。传播内容的精彩程度也会大大地影响传播力的高低,其传播内容多以炸龙的视频和图片为主,当地的舞龙炸龙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因传播内容无法体现其舞龙炸龙活动的精彩程度,导致传播力不足。

5 思南许家坝舞龙炸龙文化的路径传承建设

5.1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体系是指以政府、龙灯总会、各龙灯分会进行分别组织与管理的体系。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宏观引导,针对舞龙炸龙活动出台细化的具体政策,促使当地人员参与舞龙炸龙活动,从宏观上来说,政府引导,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出台,才能让舞龙炸龙活动更规范,才能提升人们的参与度。据了解,当地还没有龙灯总会,龙灯总会的作用有传达和执行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统筹管理、对各龙灯分会进行指导和出谋划策,因此,创设龙灯总会是传承建设舞龙炸龙文化的重要举措。龙灯分会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既要执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要开展和组织舞龙炸龙活动。政府首先应该在传承扎龙手工艺上进行政策扶持,如建立专项基金补贴等。政府其次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适当抵制新式龙灯的外来冲击,对当地的扎龙生意进行扶持。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也要避免不正当的“政策干预”。龙灯总会应该执行政府的政策,认真策划每一届的舞龙炸龙活动,对各分会进行政策引导。龙灯分会应该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配合龙灯总会的行动,组织人们参与舞龙炸龙活动,宣传舞龙炸龙活动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等。

5.2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传播舞龙炸龙文化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同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在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提到互联网要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下,互联网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流和互动,并通过这种交流和互动实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舞龙炸龙文化活动传播的过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观看舞龙炸龙的视频和图片,对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可转发在自己账号上,也可转发给好友,通过这种方式流互动方式有利于打破其他区域对舞龙炸龙文化的肤浅认识。此外,还要注重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观赏性,舞龙炸龙活动最有特色的环节不仅仅只有炸龙,扎龙是整个过程的起始环节,可以把扎龙过程拍成视频集锦的形式进行传播,还有“送龙宝”和“拜年”这两个环节也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还有炸完龙后“吃龙饭”环节,人们你争我抢,大开吃戒的样子,别是一番风格。如果在传播过程中保证了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精彩程度,就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舞龙炸龙文化,就能让当地人有信心传承好舞龙炸龙文化。

5.3 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舞龙炸龙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精神文化体现在对龙的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情,物质文化体现在龙的外观和装饰等。在制定发展与传承措施时,必须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参与舞龙炸龙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舞龙炸龙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使民族体育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从中获得文化权益,并且能在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寻找到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宿而自觉自愿地回到保护和传承者的位置上来才是保护的切实可行之计。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也使得炸龙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符号。当然,我们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可以学习、融汇一些传播的比较好的舞龙炸龙活动的经验,还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的优秀经验。当地的舞龙炸龙文化的良好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也就离不开学校,学校可以开始舞龙课程,定期举办舞龙比赛,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而提升总体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龙灯舞龙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舞龙灯
舞龙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秋舞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舞龙灯
正月初十舞龙灯
元宵,到磐安迎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