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作控制两种理论对篮球教学方法的启示

2022-06-17米丰盈何玲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篮球教学

米丰盈 何玲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38-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动作程序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学习,研究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对篮球突破转身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其对于篮球突破转身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启示。突破转身技术是非常简单实用的篮球进攻技术,将动作控制的两种理论融入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动作控制  篮球教学  突破转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动作控制的两种理论为基础,结合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以突破转身技术为例,分析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规律。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动作控制的两种理论

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过程中包含两个控制成分:第一个就是一般动作程序,用来控制各类动作的基本特征;第二个是动作反应图示,提供在特定情境下管理动作的特定规则(提供参数)。神经系统控制协调运动理论的分类是依据控制系统的中心和环境提供给运动指令的相对重要性来进行的,将动作控制理论分为动作程序理论和图示理论。动作程序不是特定的肌肉指令,而是抽象的、以记忆为基础的一类动作表征,每一类动作都由固有特征限定。动作程序理论是强调中枢神经系统指令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常以某种形式的记忆表征、如动作程序、作为组织、启动和完成预想动作的基础。图式理论更多强调由环境确定的运动指令以及这种信息与躯干、肢体、神经系统间动态的相互影响。

(二)通过学习两种理论得到的教学启发

通过运动技能原理这门课的学习,了解到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学生在做动作之前,需要通过“记忆”的储存作用预先在大脑中启动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信息,形成准确的动作概念和程序;运用图示模式理论进行教学,教学重点在环境确定的运动指令上,即通过环境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协调自如的完成动作。

1.运用技能的分类。运动技能可分为开放性运动技能和闭锁性运动技能,开放性运动技能是根据人体外部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的运动技能。这种运动技能的形成除了要求运动员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外,还要求运动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超前的预测能力,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而调节、控制自身动作系统的随机应变能力,如拳击、击剑、球类运动等。闭锁性运动技能是指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靠内部的本体感受器所介入来调节运动,而外部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馈对此作用不明显,即对外界的依赖程度较低,如体操、跳水、游泳、投掷项目等。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动作程序理论比较适用于闭锁式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图式理论更加适用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训练。

2.运用技能的形成阶段。运动技能学习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泛化阶段、分化階段和巩固自动化阶段。泛化阶段时,学生动作僵硬不协调,错误动作多;分化阶段时,学生可正确做出动作,但遇到新异刺激时错误动作还会出现;巩固自动化阶段,学生可连贯地做出标准的动作,不易改变和犯错,教授动作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技术达到巩固自动化阶段。所以我们在进行技能动作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对于动作形成每个阶段的学习需要找到相对应最合适的训练和教学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更好地达到动作自动化的状态。

(三)两种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在篮球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动作程序理论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关键。图示理论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决定性因素,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运动技术的内涵是指为达到各运动项目的目的所完成的动作手段方法及操作知识能力。从运动技术的外延上看,符合规则要求的动作就是该项目专门化的技术动作,运动技术包括符合规则要求所有的动作手段方法及操作知识能力[1]。运动技能的概念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共性是: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肢体动作系统。这里所指的“肢体动作系统”是人体内部系统[2]。综上所述,运动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础,运动技术是一种方法,而运动技能是一个系统,两者属于上下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在篮球运动中,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是学会打篮球的起点,没有良好的基本功作保证,即使教练布置的战术非常简单实用,学生也很难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学会打篮球的最终体现不是某些技术的掌握,而是能够在千变万化的实战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篮球运动中,除了犯规后的罚篮属于闭锁性运动技能,其余的技术动作都属于开放性运动技能。篮球运动员既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专业的运动技术,也要具备在比赛中临场应变的能力,在篮球比赛中每一个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每一个对手的特点都是不同的,那么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的技术、进攻方式和防守方式也是有区别的,如何选择,如何应变是学会打篮球的关键一步。篮球是竞技性运动项目,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运动技术,如运球、传球、投篮,而是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比赛中做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正确有效地技战术,获得比赛的胜利才是篮球教学中的最终目标。

以篮球当中的突破转身技术为例,突破转身技术是篮球运动当中非常实用的进攻技术,在正确的条件下采取突破转身技术可以形成有利的进攻机会。根据对两种动作程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认为转身技术的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是根据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详细的动作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转身技术动作的生动表象和完整概念,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动作重难点,其中转身技术的重点是转身时的重心要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不可以上下起伏;转身前的最后一次运球要用力,手腕侧翻的同时把球控制在手掌上,不可以携带球,转身技术的难点是上下肢要保持协调,协同发力不能脱节;转身时核心和髋关节发力以增加转身的力度和速度,而不是全部靠脚踝蹬地,难点是全身上下肢的协调发力,动作连贯不脱节;左右手转身的同步发展。之后,使用递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转身动作的分解练习,通过无球的转身脚步练习,使学生熟悉转身时的脚步蹬转;掌握后再加上球进行原地转身练习,使学生能够在不翻腕的基础上协调地做出转身动作;掌握后进行突破转身上篮的个人技术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快速突破过程中采取转身投篮技术;最后安排加上防守人的行进间转身运球练习,先是消极防守,然后积极防守,最终将动作运用到比赛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将运球跑和转身动作衔接起来,更重要的是加上防守之后,进攻人能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转身动作的要领以及面对不同防守情况时运用转身技术的时机,同时攻守交替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破解转身技术动作的技巧,用此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转身技术的训练效果。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转身动作的自动化,掌握标准正确的转身技术动作,为接下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是根据图示理论进行教学:首先,将正确的转身运用时机教授给学生,以左侧45度右手突破转身为例,当右手突破时防守人的防守位置已经没有保持在持球人正面,向左侧移动,此时采取转身才能形成有效地攻击;防守人与持球人的防守距离越近,转身的效果会更好;转身后身体与篮筐的距离越近越有杀伤力,所以转身时要以中心脚为轴,在最短直径内进行转身动作。其次,安排1对1对抗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的采用转身技术动作发起进攻,起初由于运用的时机不正确,动作的幅度不够大造成失败的尝试,此时要不断用语言激励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同时也要给予适当指导;在多次尝试后学生会得到成功的体验,在转身后将防守人靠在了身后,形成了有利的进攻位置;最后通过多次的对抗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体会动作的要领,总结出运用突破转身的时机,将突破转身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运动技能。

三、结语

在篮球技术得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训练内容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没有成功的体验感,逐渐丧失运动乐趣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两种动作控制理论的学习,要将其精髓融入教學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合,也要有意识地通过改变周围环境和条件使学生逐渐掌握运动技能。因此,通过在运动技能原理这门课当中学习的这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在篮球教学过程的前期,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篮球专项技能,为后期的训练打好基础;在教学后期应该要“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其表达了三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是指在日常训练中,训练的内容、顺序、要求、负荷强度、负荷量、对抗强度都要结合实战,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正式比赛时的环境和节奏,在比赛中将平时训练所积累的运动技能发挥出来,在赛场上尽情的展示自我、享受比赛;第二个方面是指,在训练中要多安排一些教学比赛、模拟比赛等,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比赛的机会,以比赛代替训练,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地发现不足、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在后期的训练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第三个方面是让学生在实战中去体验各种技术动作,增强自身的本体感觉,掌握好运用动作的时机和节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以上两种动作控制理论的学习,将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蔚世超.运动技术概念阐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107-108.

[2]邵伟德.“运动技能”及相关概念的梳理与意义[J].体育教学,2014,34(01):15-17.

猜你喜欢

篮球教学
浅谈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