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NIHSS 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2022-06-16陈晓祥

中外医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降血压脑血栓急性期

陈晓祥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山东日照 276500

脑血栓形成早期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降低致残、致死风险[1-2]。血压是影响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的降血压治疗能够减少脑梗死发病率。 既往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降血压治疗时,其血压需≥200/110 mmHg,故针对血压<200/110 mmHg 的患者是否应该进行降血压治疗尚无确切定论。 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降血压治疗具有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3-4]。鉴于此,该研究将选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于该院治疗的84 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探讨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的影响,以优化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治疗方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84 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 例。 观察组中女 17 例,男 25 例;年龄 43~76 岁,平均(59.82±2.68) 岁 ; 收 缩 压 (SBP)145~188 mmHg, 平 均(167.49±8.12)mmHg;舒张压(DBP)92~116 mmHg,平均(102.14±3.67)mmHg;发病时间 1~42 h,平均(18.52±3.67)h;体质指数(BMI)18~28.5 kg/m2;平均(24.68±1.23)kg/m2;受教育程度:文盲 3 例,小学 6例,初中9 例,高中12 例,中专8 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中女 19 例,男 23 例;年龄 43~78 岁,平均(59.75±2.63)岁;SBP 143~190 mmHg,平均(16 7.52±7.94)mmHg;DBP 90~117 mmHg,平 均 (101.75±3.73)mmHg;发病时间 1~44 h,平均(18.4+±3.71)h;BMI18~29 kg/m2;平均(24.75±1.20)kg/m2;受教育程度:文盲 3 例,小学 6 例,初中 9 例,高中 11 例,中专8 例,大专及以上5 例。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中标准诊断为脑血栓形成;③SBP≥140 mmHg, 但<220 mmHg;DBP≥90 mmHg,但<120 mmHg。排除标准:①存在降血压治疗禁忌证患者;②顽固性高血压患者;③严重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患者;④出血性脑卒中患者;⑤深度昏迷患者;⑥行为异常,或存在精神疾病史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观察组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降血压治疗,且24 h 内血压需降低 10%~25%,但 DBP≥80 mmHg、SBP≥126 mmHg,7 d 内血压<140/90 mmHg 并维持 14 d;患者首先采用依那普利(Berlin-Chemie AG,批准文号H20150634)10 mg/次,1 次/d 治疗;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103661)5 mg/次,1 次/d; 静 滴 20%甘 露 醇 (国 药 准 字H20043761),150 mL/次,2 次/d, 仍不达标者加用第4 种降压药物, 依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调整降压药及脱水剂使用剂量。

1.4 观察指标

①血压: 采用台式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定SBP、DBP,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2 次测定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4 d 后。②神经功能:采用NIHSS 量表评估[6],评分范围0~42 分,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与评分间呈正相关,2 次测定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4 d 后。 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7],共计36 个条目,满分100 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相关。 ④复发率:治疗后随访6 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BP、DBP 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SBP、DB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Hg]

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Hg]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t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P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t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P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SBP治疗前 治疗后DBP治疗前 治疗后167.52±7.94 167.49±8.12 0.017 0.986 139.79±11.28 126.69±8.41 6.034<0.001 101.75±3.73 102.14±3.67 0.483 0.630 87.29±5.81 82.06±4.79 4.501<0.001 9.203<0.001 14.543<0.001 7.082<0.001 10.521<0.001

2.2 两组NIHSS 评分与SF-36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低,SF-36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 NIHSS 评分与 SF-36 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and SF-36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表2 两组 NIHSS 评分与 SF-36 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and SF-36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t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P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t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P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SF-36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6.38±10.85 26.45±11.12 0.029 0.977 18.08±6.38 17.72±5.93 0.268 0.790 43.98±7.24 44.15±6.98 0.110 0.913 67.52±10.64 68.97±9.82 0.649 0.518 4.274<0.001 4.489<0.001 11.854<0.001 13.351<0.001

观察组、对照组各有 1 例(2.38%)、3 例(7.14%)复发; 两组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63,P=0.608)。

3 讨论

脑血流自动调节(CA)在大脑各种生理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类大脑具有CA 功能,可在轻微的血压波动下通过CA 维持脑血流量的相对恒定,但若血压超出CA 范围,会导致脑血流灌注量异常,不利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恢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动态监测CA 功能有利于对患者脑血流及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 用于脑病变患者的评估中更为客观[8]。 急性脑梗死会损伤CA 功能,诱发急性高血压反应,导致血压超出CA 范围。 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给予该类患者降血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但目前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的降血压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

有研究指出,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采用降血压治疗有利于适当纠正急性高血压反应,调节血压,促使血压恢复至CA 范围, 能够防止脑血流过高或过低所致的脑梗死病情进一步进展[9]。但在临床治疗中,采取降血压治疗时,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血压需要≥200/110 mmHg,若血压<200/110 mmHg,降血压治疗的可行性无可靠依据。 脑血栓形成原因以高血压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且血压波动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影响较大, 同时长期的高血压会对患者CA 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故有效控制血压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10]。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往往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同时还伴有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等多方面损伤, 该类患者的康复除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躯体生理功能外, 需要加强对患者社会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关注。 NIHSS 评分主要是对患者生理自理能力及躯体局部生理功能恢复方面的评估, 无法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评估[11-12]。SF-36 评分作为评估生活质量的常用量表, 除可对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等进行评估外,还可对患者的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进行评估, 有利于掌握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更为全面了解患者恢复情况[13-14]。 该次研究探讨降血压治疗用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 SBP (126.69±8.41)mmHg、DBP (82.06±4.79)mmHg 较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后SBP、DBP 均较治疗前低, 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 评分对比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 NIHSS 评分、SF-36 评分及随访6 个月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采用降血压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有效控制血压,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无改善作用, 且并未影响患者预后。 王敦敬等[15]研究结果显示,降压组(给予降血压治疗的患者) 干预后 90 d 时 SBP(139.0±11.7)mmHg、DBP(86.0±7.9)mmHg 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干预后90 d 时NIHSS 评分、SF-36评分比较相近,与该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但经临床实践发现, 降血压用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治疗中需要对患者不同病因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入院时高血压严重程度、 血压水平及病程长短, 仔细观察患者的颅内血管病变及对降血压治疗时机、降血压幅度,以保障降血压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而该研究仅纳入84 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样本量小,故为进一步分析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效果, 仍有待深入研究以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以期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 降血压治疗有利于降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且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无明显影响, 利于减轻高血压对机体组织器官损伤。

猜你喜欢

降血压脑血栓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辨证泡脚降血压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降血压八误区
饭后一根香蕉有助降血压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重组降血压肽VLPVPR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