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22-06-16谢铁骊

中外医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龄下肢血栓

谢铁骊

沛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沛县 221600

高龄患者因为行动不便, 非常容易出现下肢骨折的情况,但由于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使得患者手术麻醉风险增大,影响术后恢复,诱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所以,在高龄患者手术中,加强术前评估与麻醉方式选择十分关键。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血液黏稠度大、血管弹性差、血流缓慢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加之手术创伤及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大[2]。 手术麻醉方式主要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前者对患者心肺功能的要求较高,后者安全性较高,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式。 基于此,该文以2020年7 月—2021 年7 月在该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其中40 例为研究组,40 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女 18 例,男 22 例;年龄 75~90 岁,平均(82.67±3.86)岁。 对照组:女 19 例,男 21例;年龄 75~90 岁,平均(82.83±3.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或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具有手术指征;②无凝血功能障碍;③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患者;②伴有出血倾向患者;③既往存在下肢骨折患者;④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椎管内麻醉, 取患者侧卧位, 选取L2~3 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13463)剂量1~1.2 mL,硬膜外置管备用。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诱导前泵入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 H20090248,规格:2 mL∶20 mg),负荷剂量20 mg,10 min 泵完。 麻醉诱导用药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43252)2 mg/kg+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203651)0.3 μg/kg+罗库溴铵(国药准字 H20183254)0.6 mg/kg,喉罩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 维持麻醉用药瑞芬太尼(国药准字 H20143315) 0.2~0.5 μg/(kg·min)、 丙泊酚 150~200 mg/h。

1.3 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②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苏醒时间。③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访3 个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对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时vWF 来说,研究组明显低于同组麻醉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时FIB来说, 研究组明显低于同组麻醉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24、48 h 时FIB 水平明显高于同组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毕T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24、48 h 时TAT 水平明显高于同组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D-D 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each time point ()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each time point ()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 术毕 术后24 h 术后48 h vWF(%)FIB(g/L)TAT(μg/L)D-D(mg/L)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08.32±9.24 107.43±9.45 0.426 0.671 3.89±1.12 3.90±1.14 0.040 0.969 3.31±0.54 3.34±0.58 0.239 0.811 0.32±0.11 0.31±0.12 0.389 0.699(100.02±8.67)#110.72±9.16 5.366<0.001(3.41±0.36)#3.66±0.33 3.238 0.002 3.23±0.53 3.36±0.62 1.008 0.317 0.31±0.10 0.32±0.11 0.425 0.672(103.41±8.94)#111.07±9.27 3.762<0.001(3.22±0.32)#3.81±0.36 7.747<0.001 3.03±0.45 3.56±0.46 5.209<0.001 0.36±0.12(0.41±0.13)#1.787 0.078 111.41±9.36 110.25±9.64 0.546 0.587(4.12±0.42)#(4.56±0.46)#4.468<0.001(3.73±0.55)#(3.86±0.54)#1.067 0.289 0.35±0.13 0.36±0.11 0.371 0.711 112.63±9.73 112.05±9.61 0.268 0.789(4.52±0.44)#(4.96±0.56)#3.907<0.001(3.84±0.66)#(3.76±0.63)#0.555 0.581 0.35±0.14 0.34±0.12 0.343 0.733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苏醒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 麻醉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输液量(mL) 输血量(mL) 苏醒时间(min)91.02±9.35 92.13±9.44 0.528 0.599 126.32±10.26 130.09±10.34 1.637 0.106 152.41±11.54 156.32±11.75 1.502 0.137 854.41±25.34 856.35±25.19 0.343 0.732 76.25±8.34 74.16±8.19 1.131 0.262 12.61±3.14 12.32±3.25 0.406 0.686

2.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8/4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高龄手术患者日益增多。 但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症,使得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大[3]。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是诱发血栓的高危因素,所以,重视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十分关键[4-5]。经临床研究发现,麻醉方式不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6]。 针对全身麻醉而言,会对患者机体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高凝状态[7]。 对于椎管内麻醉来说,不仅能够抑制交感神经,舒张静脉与小动脉,减小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还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削弱内皮细胞损伤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减少血液高凝状态[8]。

正常情况下,机体抗凝血、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当进行手术时,此平衡被打破,进而形成血栓[9-10]。经临床调查表明,vWF、FIB、TAT、D-D 指标与血栓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11-12]。 vWF 是一种多聚糖蛋白,是评估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标志物,经证实其是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13-14]。 FIB 是一种凝血蛋白,经由肝脏合成,可增大血液黏度,激活血小板,提高凝血因子活性,进而形成血栓[15-16]。 TAT 是生成凝血酶与增大活性的重要标志物,因其半衰期比较长,易于检测,可作为反映凝血酶水平的检测指标[17-18]。D-D 是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与纤维蛋白溶解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是反映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的标志物,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19]。该文研究显示:对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时vWF 来说,研究组上述指标(100.02±8.67)%、(103.41±8.94)%,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P<0.05);对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时、术后 24、48 h 时 FIB 来说,研究组水平(3.41±0.36)、(3.22±0.32)、(4.12±0.42)、(4.52±0.44)g/L,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 TAT 水平(3.03±0.4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十分相似,其详细数据如下:A 组(椎管内麻醉)麻醉诱导后 、 术 毕 时vWF 水 平 分 别 为 (101.11±32.46)%、(103.52±30.23)%, 明显低于 B 组 (全身麻醉)(P<0.05);A 组麻醉诱导后、 术毕时、 术后 24、48 h 时FIB 水平分别为 (3.42±0.25)、(3.23±0.13)、(4.03±0.13)、(4.53±0.13)g/L,明显低于 B 组(P<0.05);A 组术毕 TAT 水平为 (3.12±0.46)μg/L, 明显低于 B 组(P<0.05);A 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6.98%,明显低于 B 组(P<0.05)[20]。 由此说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更加确切, 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椎管内麻醉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更加适合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猜你喜欢

高龄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