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

2022-06-16马兰

民族文汇 2022年30期
关键词:分段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摘 要:随着现代新课程革新的深入发展,教育部比较看重3+3分段式教学,尤其是在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推动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同时也能促进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现代社会培育较为专业的技术人才。本文根据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就如何进行课程体系衔接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课程体系衔接

引言

中高职衔接最主要的以培育专业性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衔接、专业设计的衔接、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学的衔接等。课程体系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高职培育专业性人才需要开展一系列课程衔接内容,以此达到既定的课程体系衔接的标准。就目前中高职衔接模式而言,课程体系衔接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及时解决,以此强化和提升课程体系衔接的效果。

一、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含义

3+3分段式中职衔接模式,顾名思义,对已经完成三年中等职业学业的学生继续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现如今,中高职衔接最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最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的中职部分通过招收初中生,在进到学校之后,由学校依据其所学的专业的培育标准,制定“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培育标准和规划,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五年,获得高职毕业文凭以及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对于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或者想提前毕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进到学校一年或者两年后调整其学习的规划,在三年的学习后通过相关课程,发放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文凭以及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还有另外一种模式便是“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该模式最主要是由高中院校对口的中职院校招收初中的毕业生,并且参加相应的衔接活动对口的学校共同依据专业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制定五年一贯制的高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划。学生在五年的就读时间里,前三年在对口的中职院校就读后,就读期满便可获得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证书,在最后两年到对口的高职院校就读,修满既定的课程,以此取得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文凭以及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与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有着相同的特征,便是学生在进到学校之后便确定了培养学生的标准,即将学生培育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时,可以整合教学标准以及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避免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一致的情况,还可以有目标性的根据初中毕业生的文化品质开展相应的文化基础课程,以此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学生适应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的品质。所以学生参加中高职衔接项目能够在五年的时间里学习完高中阶段到高职教育的全部知识内容,以此达到高职教育的培育标准。从本质上来说,五年一贯制与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他们的培育规划都是一致的,而不是分段式的。只不过前一个是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五年,而后一个是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就读,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就读。而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便是探究如何让中职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顺利就读高职院校,甚至本科、研究生。

二、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不足

在3+3分段式高中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存在问题最主要是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是根据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今生设计,所以在培育的标准不变的状况之下,要想将中职学校毕业学生在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之下培育成为较为高端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适应性也比较弱。

(一)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弱

现代大多数高职的课本都是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设计的,没有考虑到中职毕业的学生。中职院校比较看重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课程比较少,所以学生学习到较少的文化课程知识,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弱,在进到高职院校学习后,其课程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一些需要学习理科课程基础知识,对于自学能力较差、创新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所以如果让通过两种途径找来的学生学习同一种课程知识,中职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该课程教学的内容。特别是理工类的专业课程,中职学生不能较好地跟上课程教学的进度。

(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重复

在观察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课本以及教学的标准时,可以得知中职与高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率较高,其学习的深度以及难度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时不能较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课程衔接的基本便是课本知识内容的衔接,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课本内容没有自身的特点。大专的课本大多是本科课本的缩略版本,中职的课本又是大专课本的缩略版本,没有形成不同年级段的课程特点。近年来,特别是新课程革新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是中职和高职教育又缺少各自的教学准则,其教学责任意识不明确。以高铁乘务专业为例,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课程的设计上,有大概10门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是一致的,中职学生在中职时期学习过该内容,在高职时期学习相同的内容,對于中职学生来说,在高职院校并不能学习到实质上的知识,其学习效果不佳。

(三)操作技能教学较弱

实训和实习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短处,如何强化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革新的重点。在现实的教学状况来说,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较弱,并且其安排的课程学时比较少,学生不能在此过程中学习到比较实际上的东西。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弱,其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场所不足,并且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品质不佳,并不看重实训课程的教学。在中职院校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发展起源较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强于高职院校,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到高职院校中其专业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的内容等都低于中职院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三、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

(一)开发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机制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和重要途径,这种中高职课程衔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提升课程教学的品质,同时也能培育专业性的技术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根据高铁乘务专业的课程教学特质,结合高铁乘务刚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不同层次的高铁乘务技能的了解和熟知需求,制定相应的中职高职联合贯通的课程教学准则,以此进一步确定课程教学的机制,确保课程的预期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其课程的知识内容框架以及课程的教学结构也需要达到既定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实行3+3分段式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需要中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较为确切的界限。合作的中高职院校需要统一其教学标准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下选定统一的课本教材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容,确保其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同时也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形成较为连续有效的整体,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课程设计重复的问题。

(二)分层式教学确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内容

在同一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也会有重复的部分,所以要想避免该状况,就需要根据高铁乘务专业中职和高职不同层次的教学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层次不一样,所以需要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融合中职和高职对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育的不同层次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以此达到既定的标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的需要岗位相对应,明确知识教学的标准、技能的教学标准,配备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确保其课程知识内容更加明确合理有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课程教学的合理有效性。同时中高职院校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在确保学生的专业技术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中高职院校强化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和专业的职业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未来的职业就业。

(三)构建完备的课程评议机制

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构建完备的课程评议机制,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学习的体验,教师再及时依据学生的评议进行课程的调整,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内容。在课程评议的层面,需要构建较为开放的课程评议机制,并且需要中高职院校相互监督、学生评议等多种形式相融合;依据课程评议的数据从更深层面去了解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确保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有效性、课本知识内容是否重复、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正确等。在开展课程评议时还可以合理有效的将中高职课程衔接、课本的知识内容以及职业需求的吻合度加入评议机制中。

(四)完善中高职教学课本

课程衔接的目的最主要的达到课程教学不脱离配套教材。依据相同的课程机制编写高铁乘务专业的课本教材,能够更好地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实现中高职不同层级的课程教学的需求,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层面的教材编写的范围和内容需求,其编写的教材具有较为明确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保证教材内容不重复。中高职教材的编写需要根据高铁乘务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模块化的形式编写相关课程教材的内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课程编写最主要是突出高铁乘务专业技能要求的差異性,避免模块的相同化。在中高职教学教材内容衔接中,需要区分不同项目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差异性,将不同的模块进行比较,从而强化和提升教材整合的效果,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课程教材内容的重复性。

(五)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需要看中中职学生的要求

在以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最主要是以高中毕业生为设计的标准,即如何将一个高中毕业生培育成高端的技术性人才。中职院校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课程教师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都会认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其课程学习效果不佳,并且自学的技能较弱,不能紧跟课程教学的步伐,完成忽视培育中职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以及专业学习的培育。最主要是现实教学的偏差导致。如果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仅仅是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其课程教学的内容大多是围绕中职毕业生来开展,其课程教学的设计也是根据中职毕业生来设计,那么高中毕业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操作能力就会显得基础比较弱。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时,不能过度关注高中毕业生,还要注重中职毕业生。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未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最主要是中职院校,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这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和提升自身教学发展的基本和需求。如果在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中出现问题,那么最主要的问题便在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时设计不能较好地满足中职毕业生的学习标准和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需要重视课程体系的衔接,以此进一步推动高职学生进一步发展。中高职院校需要开发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机制,确定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根据中职以及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以此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琰. “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7(2):4.

[2] 喻喜平, YU, Xiping,等. 中高职衔接“3+2”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探讨——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

[3] 吴繁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以3+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3(3):48-50.

[4] 江伟, 李怀俊. 职业能力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

[5] 廖小丽, 何文华. 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式课程体系构建——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 2015(6):5.

[6] 赵莹雪. 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 2011(27):4.

[7] 赵莹雪. 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3):4.

作者简介:姓名:马兰    出生年月:1981.12    性别 : 女  民族:汉族   籍贯:  安徽濉溪  最高学历 :文学硕士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及高职教育研究。

项目基金:201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以高速铁路乘务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9jyxm0619 )

猜你喜欢

分段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