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腔艺术的传承策略研究

2022-06-16刘永霞

参花(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茂腔唱腔剧目

20世纪初期,山东地区的民间艺人吸收京剧、梆子等戏曲的特点,将其与“茂肘鼓”结合,并且利用京胡代替柳琴在伴奏中的地位,使茂肘鼓逐渐发展成具有独立性的演唱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江苏、辽宁等地扩展。新中国成立后,茂肘鼓被正式定名为“茂腔”。近年来,在文娱市场发展的冲击下,传统茂腔市场出现严重萎缩,从业人员逐渐减少,想要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发展茂腔艺术,就需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到茂腔艺术的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到保护与传承活动中,使茂腔艺术在新时代拥有发展活力。笔者分析茂腔艺术特点以及传承价值,进而从发扬“工匠精神”的角度,浅谈传承茂腔艺术的可靠措施。

一、茂腔艺术的特点

茂腔是在高密、胶州以及安丘等地具有流行性的地方戏曲,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唱腔委婉、曲调朴实自然、唱词容易理解,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茂腔从清朝开始发展,到现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感染力。

(一)唱腔富于变化

唱腔是戏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剧目中人物表达情感以及表现个性的途径。茂腔发展时不仅吸收了当地戏曲曲调的元素,还吸收梆子以及京剧等戏曲中的优势元素,促使茂腔具有哀怨、婉转、朴实大方的特点。茂腔唱腔富于变化,不仅曲调的起伏比较大,女腔的共鸣能力更是极为突出。唱词排列紧密也是茂腔的主要特点,行腔的紧凑性比较突出。唱腔塑造的音乐形象主要通过正调和反调的变化来呈现。正调分为原板、快板以及慢板等,是茂腔中最为基本的唱腔;反调与正调的板式具有相似性,只是调式方面会有所变化,与正调唱腔之间的对比比较鲜明。此外,演员在演唱时还会融合曲牌杂调,使演唱更加丰满。

(二)地方特点鲜明

地方剧种在发展过程中会吸收当地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使用方言演出是地方特色最为突出的一面,茂腔唱词中含有大量的当地俚语,与群众生活中的口语表达方式非常贴近,群众一听就能明白其含义,生活气息浓厚。如“米面”指的是发糕、“小他大大”指的是孩子的父亲、“饽饽”指的是馒头等。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够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日常生活中的景象,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百姓的生活特点。[1]这样的唱词通俗易懂、亲切,如同邻里之间话家常,能够让群众产生亲切感,从而拉近艺术表演形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剧目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剧情与日常生活贴近

地方戏曲艺术形式能够长久地发展和传承,与其吸收当地的民间艺术、贴近群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等,同时采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促进地方戏曲的发展。茂腔艺术扎根于农村,剧目情节普遍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日常生活。茂腔的传统剧目主要有四大京、八大记,来自神话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如《白蛇传》《宝莲灯》《孟姜女》等;也有表现家庭伦理和男女爱情的剧目,如《逼婚记》《妹妹易嫁》《金簪记》《罗衫记》等。新中国成立后,茂腔艺术工作人员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普遍是从群众的日常生活演变而来,有着浓厚的地域特点。

二、茂腔艺术的传承价值

(一)精神方面

茂腔艺术是扎根于农村的一种艺术形式,茂腔的剧目、语言、曲牌名、舞美以及唱腔等都会受到乡村文化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出乡村生活。目前,国家加大乡村建设的力度,而乡村文化是其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农耕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茂腔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乡村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茂腔剧目所传递的价值观积极向上,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规范群众言行以及健康成长中有重要作用。同时,茂腔本身起源于农村,其传播、表演以及作品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是用农民喜欢的艺术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农民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提升茂腔艺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

(二)艺术方面

茂腔艺术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不断吸收戏曲精华,从最初使用肘鼓伴奏的肘鼓子,发展到逐渐加入京胡、京二、月琴、扬琴等乐器。在大型表演中,还会加入琵琶、笙、箫等传统乐器,也会加入单簧管、小号等西洋乐器,以烘托现场气氛。茂腔在发展中逐渐成熟、壮大,成为我国地方戏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茂腔表演中的人物形象立体而饱满,与群众的生活比较接近,剧情也比较曲折,唱腔哀怨且委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经久不衰。[2]

(三)历史方面

茂腔的传承及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关系密切,通过茂腔剧目的表演,观众能够了解到当地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为深入研究当地的经济、民俗以及历史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茂腔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的社会文明以及发展历史,其历史价值比较突出。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导致农耕文明越来越少,呈现出逐渐消失的状态,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农村的艺术表演活动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大多数的传统艺人失去工作,而年轻人又不想从事茂腔艺术工作,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生存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因此,加强茂腔艺术传承是现阶段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各地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戏曲的发展,鼓励艺术工作人员积极创作,茂腔艺术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三、茂腔艺术的传承策略

(一)茂腔艺术回归民间

剧种只有保持着良好的“活化”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笔者认为,剧种的“活化”状态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有专业的创作人员以及表演人员,有该剧种的剧团,并且在艺术领域有若干名领军型人物;其二,在民间有良好的群眾基础,有群众乐于传唱,并且愿意自编自演,在一定的区域内广泛流行。如果茂腔没有演员和剧团的支撑,仅仅是依靠文字、录像或者唱片的形式记录,那么茂腔艺术最多也只能是“化石”,只能偶尔被人拿出来欣赏,没有生命力。如果不能在民间得以传唱,茂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会失去传承的基础。[3]

茂腔艺术源自民间,在民间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具有明显的民间性以及地方性特点。想要茂腔艺术保持良好的“活化”状态,需要使其能够回归民间,保持在民间形成和发展的形态。茂腔艺术的传承需要保持剧种本身的特色,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创新,能够以民间群众为基础进行发展,始终在人民的怀抱中。具体而言,就是从茂腔剧目题材上,需要与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生产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性,要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群众的情感、心理以及诉求,要让群众喜爱。从语言来看,还需要保持通俗性以及地方性特点,合理运用当地的方言,而不是“一刀切”地全部使用普通话。要继续发扬茂腔质朴、简约的风格,不能随意与其他类型的艺术或者现代化技术等进行嫁接改造,导致茂腔失去最为本质的东西。从演出角度来看,主要场地是广场街区、村口地头等,能够拉近茂腔艺术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不是需要群众走进剧院观看,使得茂腔成为“高雅”甚至是“奢侈”的艺术作品。只有这样,茂腔艺术才能回归民间,保持良好的“活化”状态。

(二)创新表演形式、唱腔以及剧目

茂腔艺术的传承需要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结合茂腔特殊的艺术形式,从表演形式、唱腔以及曲目等方面加强创新、练习等,使得茂腔艺术与新时代的发展相符,促进茂腔艺术的创新,打破传统的限制,吸引更多的群众观看和欣赏,使其与当代群众的生活、思想更相符,从而促进茂腔艺术的发展。

首先,茂腔艺术的表演形式需要创新。舞台演出时,演员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个人都要投入到剧情中,充分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还可以结合曲艺、话剧、杂技等艺术形式中的精华,打破旧的茂腔表演模式,形成新的表演形式。

其次,使唱腔旋律变得更加丰富。唱腔是戏曲的灵魂,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唱腔,并且作为艺术,唱腔始终服务于剧目。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剧目的内容,需要对唱腔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曲调不断丰富,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茂腔发展的出路。针对茂腔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要重视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打破传统对唱段结构形式的束缚,重视各种配器的科学简化与新颖的配合,并且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演唱形式。在演唱方法上,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巧妙结合真假声,提高唱腔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增强茂腔表演的艺术性以及表现力。[4]

最后,剧目上的创新。戏曲的主要特点是舞蹈、音乐和文学集于一体,与其他音乐形式存在的主要区别就是具有故事性,因此,剧目在一个剧种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剧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剧种、养活剧团。在当前背景下,茂腔传统剧目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取其精华部分,并且添加时代元素,使其成为优秀的、有传承价值的剧目。同时,编创人员还要在剧目上合理地“推陈出新”,重视新剧目的编创,保证剧目精彩,能够打动受众。这就需要编创人员走进现实生活,深入了解生活,认真感悟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素材,进而将其书写下来,不断打磨,提升剧目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受众喜欢剧目。

(三)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队伍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传承茂腔艺术,就要重视具有“工匠精神”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促进茂腔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优秀的表演者负责演唱,是茂腔艺术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茂腔表演者的整体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这就对茂腔艺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限制。有的人认为现在的茂腔剧目通篇都是雷同的句子,或者是在单一地应用技巧、耍花腔,没有在表演中看见茂腔艺术应有的深厚与质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群众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演者要把握好唱腔,塑造好人物性格,使观众在观看时能够产生共鸣,就要提前熟悉剧目的内容,了解剧目的风格以及结构等,处理好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吐字行腔等,这对演员本身的演唱技巧以及艺术修养、文学修养有着很高的要求。[5]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队伍需要长期坚持,很多地方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尝试传承人的培养,在考核合格后发布相关的文凭证书。作为茂腔艺术的传承者,需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性格以及形象气质,进而塑造立体化的人物。

(四)加大支持力度

要想使茂腔艺术能够长久发展,始终保持活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为其提供生存的环境。无论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发展当地文化和经济等角度分析,相关部门都应重视茂腔艺术的传承,并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茂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保护政策,并且加强其发展与传承的引导、支持。要动员相关学术研究人员利用集体的力量制定茂腔艺术的保护措施,并且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包括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积极组织搜集并保护茂腔艺术表演的节目、相关的文件资料等,鼓励并支持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等积极宣传茂腔艺术。对剧团的支持和发展,需要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剧团创作新的剧目、创新表演形式,解决剧团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对老艺术家,可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鼓励,让更多的茂腔艺术工作人员认识到政府部门对该艺术传承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从事相关工作,并且以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此外,还要多渠道地傳播茂腔艺术,扩大其传播面,增加茂腔艺术对群众的吸引力,尤其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为茂腔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创造条件。

四、结语

现如今,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茂腔艺术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应逐步加大对茂腔的关注度和重视度,结合多方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以利于促进茂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琳琳,赵妍,王晓丽.茂腔的艺术特点及传承价值探究[J].戏剧之家,2022(03):31-32.

[2]郑开元.浅谈山东民间戏曲——诸城茂腔的艺术特征[J].音乐创作,2018(06):130-132.

[3]曹永莉,石莉莉,李彩霞.数字媒体时代青岛茂腔艺术与动漫形式结合的背景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04):189.

[4]闻磊.山东潍坊地方剧种茂腔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20(03):74-75.

[5]杜兆龙.发扬“工匠精神”传承茂腔艺术——山东茂腔《罗衫记》表演人才培训班心得体会[J].人文天下,2018(24):104.

(作者简介:刘永霞,女,中专,胶州市文化服务中心艺术传承保护科,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茂腔艺术)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茂腔唱腔剧目
舞台剧目
茂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的传承及保护思考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以高密茂腔为例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