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01-15贤继红

参花(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胶州戏曲发展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艺术传承当中,包含着300余种戏曲,除去人们所熟知的京剧、昆曲、评剧等之外,还有许多小众戏曲,茂腔就是其中之一。茂腔是我国山东胶州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种类,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茂腔戏曲的布景、舞台造型、灯光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茂腔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茂腔传承人急剧减少,茂腔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要想使茂腔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就要顺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强化茂腔人才培养,加强茂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茂腔的创作力,加强茂腔传统曲目与曲牌的挖掘整理,扎根基层形成地方特色,加大茂腔知识普及力度,推陈出新,做好茂腔改革创新,寻求政府支持,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弘扬,进而使茂腔戏曲获得新生。

一、茂腔的历史渊源

茂腔是我国山东地区的戏曲艺术,多流行于胶州、高密等地,最早是民间小调,后演变成山东胶州地区人人皆知的茂腔戏曲。如今,茂腔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而在短短的200多年间,茂腔多次面临消失的境地,强化茂腔的传承与发展是当前刻不容缓之事。这不仅关乎于我国戏曲本身的传承,更关乎于细节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早年间,茂腔是以民间小调的方式让人们所熟知。茂腔演唱者要在手肘位置安放一个小鼓,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边敲打边唱,茂腔也因此被叫作肘子鼓、周姑调,等等。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在山东胶州流浪的茂腔艺人来到山东青岛市区,在第三公园、小鲍岛等地区进行演唱。由于茂腔曲调需要在女声下句句尾音翻高8度,使整个曲调更加诙谐幽默,再加上曲目生动形象、音乐优美、歌词浅显易懂,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让人们认识到了山东地区独有的戏曲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将当时被称为肘鼓子的戏曲正式命名为茂腔,使茂腔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王仙美、宿艳琴等优秀茂腔演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茂腔又造成了冲击,导致茂腔爱好者急剧减少。优秀的茂腔演员逐渐老去、退休甚至去世,又没有新的茂腔演员可以培养,导致茂腔的发展出现了阶梯式的断层。因此,茂腔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

二、茂腔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茂腔人才队伍建设

要想有效推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茂腔队伍建设。在当前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过程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无人可以传承,无人可以培养,而这也是茂腔逐渐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培育了不少优秀茂腔演员,其创作流传下来的茂腔作品今天仍然被视为经典。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当中,受到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导致人们的兴趣及审美眼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年轻人很少主动传承茂腔戏曲,再加上优秀的茂腔演员年龄在逐渐增加,造成茂腔戏曲的传承出现了阶梯式的断崖,这非常不利于茂腔的传承与发展。所以要想有效延续茂腔的发展就需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茂腔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聘请专业的茂腔演唱教师进行专业授课,系统性地培养茂腔演唱人才,只有教师团队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培育专业的茂腔演唱人才。第二,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茂腔戏曲办学或者开设专业课程,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成本,能够很好地支撑茂腔戏曲办学、曲目表演和授课等。第三,拓展茂腔演唱市场,扩大茂腔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茂腔兴趣爱好者来学习和传承茂腔。

(二)提高茂腔的艺术创作能力

戏曲艺术的繁荣来自创作的繁荣,而茂腔传承與发展也是如此,只有提高茂腔的艺术创作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到茂腔的魅力所在,才能更好地推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茂腔在这些年的发展传承当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新的作品。如果将茂腔的传承作为硬性发展的话,那么茂强作品就是茂腔传承的灵魂。在茂腔200余年的发展当中,流传着非常多的茂腔作品,但也有很多茂腔作品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所以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对茂腔现有的作品加以保护,还要以此为核心推动茂腔创作的繁荣,使茂腔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当中脱颖而出,让人们观看到不同种类的茂腔作品。而要想有效提高茂腔戏曲的艺术创作能力,首先要鼓励茂腔演员进行创作,在保留传统茂腔剧目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社会、贴近人民群众的茂腔作品。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茂腔作品加以宣传,利用舆论的力量使人们能够关注茂腔,有关注就有所传承,有所发展。从我国消失的传统文化来看,造成无法传承无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走到群众视野当中。因此,只有加大茂腔戏曲的创作力度,增加茂腔戏曲的数量,做好茂腔的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优秀的茂腔戏曲,才能推动茂腔戏曲的传承与发展。[1]

(三)加强茂腔传统曲目与曲牌的挖掘整理

要想保证茂腔戏曲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加强茂腔传统曲目与曲牌的挖掘与整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茂腔戏曲能够得到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但是不得不为之汗颜的是直到现如今,我国茂腔戏曲仍然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传统曲目与曲牌目录,仍有很多不知名的茂腔戏曲曲目流落在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管理。我国茂腔戏曲的发展曾经停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消失的茂腔作品无不令人遗憾和惋惜。虽然在近些年,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越发重视,相应的保护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茂腔戏曲的生存,但是却不能推动茂腔戏曲的发展。茂腔戏曲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曲艺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逐渐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而传统的茂腔曲目更应该加以保护和管理。第一,建立茂腔资料档案管理库,不仅要记录茂腔的发展历史,还要完整记录茂腔的曲目与曲牌,一些经典的表演片段、演出录等也要加以记录。第二,深度挖掘茂腔传统曲目与曲牌,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挖掘小组,通过采访优秀的茂腔演员,了解记录茂腔发展背后的历史故事,或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前往茂腔的发源地进行深度调查,丰富茂腔档案资料,以此来保障茂腔戏曲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四)扎根基层形成地方特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护民族特色推崇民族文化,可以让世界看到更加多元化的中国。茂腔在传承与发展过程当中,可以扎根基层,形成地方特色,并且以此为视角加大宣传力度,就像我们讲到四川就会想到变脸,想到北京就会想到京剧一样。茂腔也是如此,茂腔是我国山东胶州地区的戏曲剧种,更是被誉为胶州之花,更何况茂腔戏曲本身就源于民间,因此,茂腔艺术应扎根基层,在语言和表演上保持当地地方特色,保持地方戏曲的传统特点,并加大社会的宣传力度,积极展开下乡演出或者公益性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本土的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茂腔戏曲的跨界合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部分商业场所加入茂腔表演,或者专门开设以茂腔为主的茶馆等,做好茂腔宣传的根基,从而进一步推动茂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

(五)加大茂腔艺术知识普及力度

除了政府要大力宣传茂腔艺术之外,茂腔戏曲机构也要加大茂腔戏曲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茂腔,认识到茂腔,从而进一步推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发展速度加快,人们不仅接受我国民族本土特色文化,也在容纳和吸收外来文化,再加上社会大力推崇文化多元化发展,使茂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而要想茂腔不被人们遗忘,不被时间淘汰,就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特色,扩大茂腔知识的普及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茂腔。除去茂腔本身的专业课程或者相关的选修课程之外,还需要利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播放以茂腔为主的短视频,加大人们对茂腔的认知,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茂腔打造成地方品牌特色,让人们想到山东胶州就会想到茂腔,以此来推动茂腔知识的普及,促进茂腔的发展与传承。[3]

(六)推陈出新,做好改革创新

在推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当中,还需要做到推陈出新,做好自身的改革创新,让人们能够更加接受茂腔。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通常讲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茂腔源自我国山东胶州地区,是我国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代表着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在茂腔戏曲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人们能够看到新的茂腔戏曲,以此来推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一出著名的曲目能够拯救整个戏曲,就像黄梅戏当中令人津津乐道的《女驸马》,川剧当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川剧变脸。而纵观茂腔,却没有一部经典作品能够让人们熟知,这正是茂腔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之处。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到推陈出新,只有做好自身的改革创新,让茂腔更好地融入时代当中,创作出符合当前人们审美需求的茂腔,才能实现茂腔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还要针对整个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妆容、发髻、灯光、舞台等。但是对其中的精华仍需要予以保留,并通过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茂腔,进而喜欢上茂腔。除此之外,还需要寻求政府支持,强化茂腔传承,加大茂腔的保护力度,同时投入资金用于宣传茂腔知识,支撑茂腔戏曲办学授课、开展茂腔戏曲表演等,将专项资金用于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在当地的旅游特色景点,创建茂腔戏曲表演平台,让人们近距离地观看茂腔,加强当地人们的民族意识,将茂腔打造为地方戏曲品牌,推动茂腔走出胶州,走出中国。[4]

三、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茂腔戏曲仍是被人所喜爱的,其不仅是山东胶州地区的本土戏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品种。早在2006年,胶州茂腔就已经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加上国家近些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我们更应该加强茂腔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使茂腔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茂腔,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郭欣欣.茂腔音乐唱腔与胶州秧歌的融合与创新——胶州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解析[J].当代音乐, 2021(3):3.

[2]史晴张阳,房祥雪.中国地方戏曲产业化探索——以茂腔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为例[J].时代金融,2019(15):135-138.

[3]唐燕秋.论山东青岛地区胶州茂腔的艺术特色[J].金田,2014(003):99.

[4]肖雨.浅析山东茂腔的起源、发展与继承[J].戏剧之家,2016(22):42.

(作者簡介:贤继红,女,高中,山东省胶州市文化服务中心艺术传承保护科,国家二级演员,副高,研究方向:茂腔戏曲)

(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胶州戏曲发展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里岔黑猪:引领胶味领鲜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双指所向 海铁相连
浅谈胶州秧歌的发展与特征
青岛旅游散记
区域发展篇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