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2022-06-15黄兰

大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应急

黄兰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5)

0 引言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环境,很容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类型,甚至形成灾害连锁效应,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破坏性后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威胁灾区人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抢险救援行动带来很多不利的阻碍,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成为相关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及处置是与灾情扩展和受灾人员的生存抢时间,面对高危的恶劣环境和惨烈的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不畏艰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地质灾害本身的随机突变和衍生物,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紧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的后果。因此,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应用及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灾害本质

纵观各种地质灾害,其实质是地壳中能量的爆炸、转移、释放和地质构造的变化,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壳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质构造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控的、不可预测的;二是地质构造的变化受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无休止地采砂、石油钻探、高层建筑建设等。这种行为影响了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仍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洪水、沙漠化等地质灾害。了解地质灾害的实质就是从地质灾害的成因入手,总结出地质灾害的规律,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2 常见的地质灾害现状及类型

2.1 泥石流

环境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泥石流,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实际发生时速度极快,短时间内涌出大量的泥沙、石块。这类灾害多集中在山区沟谷地区,通常与天气变化存在关联,例如暴雨、狂风等,一旦出现泥石流,会对正常生产与生活产生影响,甚至直接毁灭部分区域[1]。

2.2 地震

环境地质灾害中地震影响范围大、危害性高,容易发展成为社会性灾害。地震因为地壳板块运行,处于板块交汇处的地理位置容易发生灾害情况。地震灾害很多时候没有征兆,实际预防难度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案。

2.3 地面沉降

现代社会中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沉降,地面沉降的一大特点就是持续周期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实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该灾害多为人为原因,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或利用不合理,造成部分地表出现沉降情况,直接影响到地表建筑物、人们生产生活等[2]。

2.4 滑坡及崩塌

地质灾害中滑坡较为严重,集中发生在斜坡地区,威胁到民众生命安全。受到重力影响,造成岩土体脱离,出现滚动、堆积及崩塌情况。滑坡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大量降水中,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及时采取应对方案,避免出现滑坡或崩塌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滑坡及崩塌灾害

3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应用

3.1 信息化应急救援技术应用

信息化应急救援技术是指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应急救援的效果。例如,可以借助卫星通信指挥车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卫星通信指挥车是各种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借助卫星通信指挥车可以随时随地建立指挥所,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指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借助卫星通信指挥车,可以与各方进行图像、语音、数据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因此可以保障应急救援指挥的高效性[3]。在应用卫星通信指挥车的同时,还可以与现场视频通信系统连接,这样一来,指挥部门便可以与救护队之间进行实时信息沟通,并且可以实时回传灾害现场环境图像,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应急救援指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2 人员探测技术应用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要以受困人员得到救援为止,保障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使得人员探测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是由于地质灾害现场环境十分复杂,为确保应急救援的有效性,需要借助人员探测技术实施精准救援,进而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借助人员探测技术,准确探明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而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目前,针对被困人员的探测,主要应用蛇眼生命探测仪、DKL 生命探测仪、人体搜寻仪以及雷达生命探测仪等设备。在相关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准确探测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而实施有效救援。以DKL 生命探测仪为例,该设备的应用原理在于根据人体心脏发出的超低频反射波来锁定搜救位置[3]。在人体心脏跳动过程中,会发出超低频反射波,而借助该设备则可以准确探测超低频发射波的范围,进而准确定位被困人员所在位置。该设备的灵敏度较高,无论灾害现场环境多么复杂,只要存在人体心脏跳动便能准确探测,而且探测效率高,借助该设备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宝贵的应急救援时间。除此之外,DKL 生命探测仪的体积较小,因此便于携带,可以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救援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应急救援过程中,除了要帮助被困人员脱困之外,还要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害现场环境更加复杂、更加恶劣,因此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时也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为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强对救援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以煤矿坍塌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井下空气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存在大量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不仅会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而且还会严重威胁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实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借助氧气呼吸器来加强防护,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氧气呼吸器主要有BG4 正压氧气呼吸器、HYZ-4 正压氧气呼吸器以及BP4 正压氧气呼吸器等。在实施应急救援之前,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借助相关防护装备来保障自身的安全[4]。除此之外,在救援工作中还需要借助苏生器以及自救器等技术装备加强个人防护,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建议

在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时,困难随时会出现,政府部门要有专门预防管理机制,筹建地质灾害预防的工作团体,拥有专设的安全组织和管理机构,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做出及时的警示,并组织专家做好现场的勘查工作,对于处于危险地区的居民做好及时的安全转移,或把房屋的进行加固工作,也可以对周围自然环境做好相应的加固。灾情出现后,要针对灾害现场做好如下工作。

1.2.2 形成正式测试量表 在正式调研前进行127名的预测试,所有条目池护士均能够正确理解其内容,且问卷填写负担较轻。进行项目分析,根据统计分析和临床实际确定最终删除的条目,形成正式测量的量表。本量表采用Likert五级评分,分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核心目的在于,对工程活动形成一定的约束,从源头减轻或杜绝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运营中不利影响,以免其造成严重损失,为工程有序开展提供保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工程建设运营中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完整、可靠性基础数据信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内容较多,主要包含以下4 个方面:

(1)系统性勘察研究主体目标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等条件。

(2)明确地质灾害实际类型以及分布状况,并将其作为基础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分析现下拟建工程可能受地质灾害危险性,以及后续施工、运营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并掌握其危害程度。

(4)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基础上,根据工程整体布局等条件,展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并对拟建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五是依照被研究主体目标开展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危害性,结合研究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及预防相关对策及建议。

4.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

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及外部的力量差别、人为操作等因素造成的,可能会出现能量差异、地质板块异常运动、岩层变形等状况,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勘查,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在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后,地质环境会产生较大变化,在降水量大幅度变化的作用下,土地会呈现出严重的沙漠化趋势,给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所以,规范人类行为,积极完成地质勘查任务,能够提高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降低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

4.3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的预防以及治理往往需要经过三个流程。首先是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对治理方案进行合理性设计,并通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来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更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适当对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及修改,保障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项设备,使地质灾害问题能够快速恢复原本的状态。其次要对现场进行实地的勘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的状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并使用众多可以分配的工具来确保地质灾害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另外,施工组织设计方面,要结合项目负责处的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应用专业能力达标的技术人员,确保其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上岗之前对其资格证书进行检查,确保证书合格的前提下来开展施工的工作。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来开展施工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重点内容,要多次研究和分析,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效果。

4.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需要体现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需要保证全员参与,确保相关管理人员领导力的有效性。参建的单位需要提升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物资和施工人员设备的供应情况,从而保证监理工作和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高效实现管理目标。目前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多因素是无法在正式施工前发现和预估的。比如,施工现场条件无法适应施工方案,这在施工前完全无从验证;再比如,施工方案本身存在很多设计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需要。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上述类似现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组织设计人员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环境、条件等,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这其中可能还涉及签证管理等工作,因此需要监理工程师提前做好应对策略。而且现场签证和工程各参与方的利益直接相关,也是施工监理工作人员重点监控和管理的内容。一旦确定,必须对方案进行变更,监理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以及当前的施工状况,组织现场技术人员,针对变更后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和全面讨论,确保其适用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应急救援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应急救援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应急救援措施管理,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切实保障被困人员的人身与生命安全,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