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思政教学组织与实施初探

2022-06-15陈璟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思政课程

陈璟

(江南大学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江苏 无锡)

一 引言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需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以及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1]。专业课程教育承担的是智育功能,高等学校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思想,来培养专业技能过硬且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那么具体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当前已有一些教育工作者针对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课程,探索开展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思政研究点。王莹莹[2]依托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提出了项目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明显得到了提升。坎香,金海峰[3]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以及课程教学实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法。王令群等[4]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课程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渗透。龚蕾,杨尚森[5]以信息传输类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的策略。席奇, 张翔[6]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礼仪意识,实训中注重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由此推进了课程的思政教育。王晓等[7]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深挖掘、巧设计和重融合。帅小应[8]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自顶向下设计了全过程育人模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中的哲学思想,发掘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很好地实现了智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

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与探讨,很多文献提供了思路,如李健芝等[9]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为同时达成课程的知识能力学习和素质教育学习的目标,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以构建以专业知识传授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内科护理学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相促进的教学模式。龚田牛, 王正旭[10]从《钢结构》绪论课特点入手,分析了绪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课程如何育人进行了探讨,较好地融合了课程的学习和思政教育。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为模型,全面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Internet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网络组建,以及复杂网络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打下基础[11]。《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影响面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会涉及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领域,因此将“课程思政”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尤为重要,通过案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意识的教导,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工匠精神、自主创新等能力。

二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挖掘出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来提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部分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的思政点为例,来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思政教育的实际操作,见表1。

表1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案例

实验环节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训,通过实验,发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德,在实验教学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工匠精神。如网线的制作实验,经过剥线、排线、修线、插线、压线、检测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完成双绞线的制作。整个实验中需要专注、细心、精益求精,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品格的集中体现的职业精神。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勇于钻研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13]。

(2)民族自信。如交换机、路由器的网络设备的配置。回顾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就,以及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的成长史等的介绍,坚信“四个自信”,鼓励学生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对中国科技文化发展充满自信[13],为中国科技发展开拓新局面,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充分实现个人理想,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3)科技强国。如综合实验DNS服务器的配置。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和操作实践,掌握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域名的含义、域名管理以及域名解析过程。域名系统是因特网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防护中仍然存在很多系统安全风险问题[14],如安全漏洞、拒绝服务攻击等多种威胁。通过真实案例进行科技强国的教育,说明域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当前DNS系统存在的中心性解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三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形势下,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程的内涵,优化教育教学的质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也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结合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等方式,让课程思政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全员参与意识。以启发式、分析式以及研讨式教学方法,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思政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课后作业、随堂提问及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1)挖掘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热点问题。实时分析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考“热点问题”,如计算机网络病毒及其危害问题,如冲击波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以及具有严重破坏性的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案例。在增强课堂互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应用于生活。

(2)教学考核中纳入课程思政考核,且加强过程考核。思政素养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的考核中,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小组专题讨论等给出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与表现,结合每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实验结果等指标给出实验成绩。

(3)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并开放一些课题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给出相应的方案,如第六章应用层的协议,与用户关联最为紧密,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相关协议的原理与应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并完成总结汇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在“寓教于乐”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高校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创新中。本文总结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部分着力点和实施案例,当然《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点还有很多内容有待挖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政教育的能力,将理论运用实践,积极探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熏陶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