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2022-06-15马浩淼巴吉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智慧智能信息技术

马浩淼,巴吉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一 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通知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机课时至少是信息技术课程总学时的百分之七十[1]。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中,通过实践,能够有效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多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实际应用的引导[2]。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被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创新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迫切需要。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倡导信息技术课程使用智慧教育教学[3]。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慧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利用技术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各种复杂繁重的学习任务,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

二 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被引入教育中,赋予了它巨大的价值。智慧教育应该是数字化教育现代化和加强的一种形式,它的内容和特点在国内学者中也有不同观点。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中从处于信息时代的角度解析了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4],即通过营造智能学习环境和使用智能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促进智能学习,提高他们的成功预期,即培养高智商、高创造力的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创新不同的技能。金江军[5]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教育行业的智能化,与传统教育信息化相比,表现出集成化、自由化和体验化三大特征。其基本方针应包括以下四点[6]:第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改革课堂是智慧教育改革的首要,逐步深入学科教学。如今,电子书包、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引入使课堂变得更加智能,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此外,开发一种支持不同学科教学的专用软件,使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更加舒适有效。第二,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与共享“开放共享”教育一直是智慧教育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获得所有教育资源。第三,开放式学习无处不在。对学习的探索可以随时发生,但传统的学习是以课堂为载体的。智能教育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连接学校、家庭、社区和图书馆[7],通过网络将知识传递给人们,它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学习活动的固定场所不再是教室或学校,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将走向泛在学习。泛在学习不是以某个个体为核心的运转,而是点到点的、平面化的学习互联。“泛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学习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伙伴[8],最终形成一个技术完全融入“学习”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9]。第四,虚拟现实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教育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学习环境中,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无缝融合。

三 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资源紧缺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是一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要素,随着我国中学学校招生规模的推进和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对有限的资源开启了激烈的争夺,尤其是在优质教学设备、优秀学科讲师、先进学习教室等方面变现更为迅猛,从而导致教学资源极其紧张。教学资源的紧缺会阻碍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无法及时与教师展开互动,可能会逐步丧失研究兴趣甚至浪费优质人才资源。同时,学生人数增多而教师人数配备不同步,会使教师同时段教授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和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二) 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手段创新疲乏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设置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掌握阶段性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创新应用。然而,当前国内大部分高中对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课时设置存在明显不足的状况,导致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得不压缩教学内容、缩短上机操作时间,以应付教学进度,熄灭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同时也熄灭了学生在课堂上趁热打铁的学习精神。同时,有些信息技术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进一步挫伤学生学习兴趣。

(三) 教学实操缺乏,形式单一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实践性、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应配套大量的计算机实操环节作为教学补充和拓展。然而,在国内计算机实操教学仅仅是附属于课堂理论教学,且大都是根据计算机相关课程教材指导书完成对理论的验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课程教学领域局限在教材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在组织课程后才改变教学实践,最终导致教学实践的不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引用和参考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优秀的课外案例和教学案例,所以学生没有办法验证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缺点共同导致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图

四 智慧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2018年重点提出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这是教育部文件中首次出现“智慧教育”,标志着智慧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体系。智慧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式,是智慧时代呼唤、与时代相适应、以时间为己任的新型教育。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但是,对于教育来说,还比较落后。在教师主动施教、学生被吸引的情况下,教学更加直观。信息时代的教学更注重信息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要与时俱进。目前,中国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高考项目上。然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并在新课程改革中一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智能课堂时代的到来,可以帮助教师共同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拥有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学到越来越全面的知识,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习方面,教师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新内容与新知识,学生一定要注重在学习方法上的相互讨论、交流协作能力,以实现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智慧教学模式尚未找到适当的引入方式,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 智慧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个性化(基于个体差异)发展的五大核心目标之一是为学习者提供支持,这也是践行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因材施教”“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智能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高效、智能地完成教学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的模型为学生提供定制的知识推荐和支持协助教师进行智能教学。从本质上讲,智能环境是一种借助师生智慧,充分发挥主体性,营造环境氛围,促进智能教学有效实施的教学活动。同时,智能化教学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可用性来开展教育活动。智慧教学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它不再和过去一样被迫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己自愿或者主动获取一些知识,发展高中学生自己的思维,进而能够在这种智能环境的条件下让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智能教学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智慧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三个环节入手: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看微课等形式来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自己需要反思及巩固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的热情。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比较

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智慧课堂中通过学生的学习数据给予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反馈,具体流程如图2、图3所示。

图2 传统课堂流程图

图3 智慧课堂流程图

(1)智慧教学模式是基于大数据来掌握教学信息、分析学习情况以实现数字化教学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因此,数据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源泉,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信息,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综合评价高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智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所以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学生提升学习质量这一首要目标来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构建智慧教学课堂,运用智慧教学方法,创建课内以及课外相结合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为高中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形成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同时,通过智慧教学环境精准评估教学效果,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资质施加教育“因材施教”。

六 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 扭转教师陈旧教学理念,推动创新智慧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对信息技术知识内容进行智慧化教学,同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及时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的智能教学观念。主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融合授课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上深挖优秀信息技术课程智慧教学资源,利用微课等更多的手段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高中学生的自身智慧教育能力。

(二) 创新教师智慧教学模式,形成自适应智慧教学综合体系

在智慧教育和智慧学习的进一步融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趋势下,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不再局限于传统说教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自适应教学形式和特点,主动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型智慧教学模式,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教学和学习的位置上,强调师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智慧教学状态。教师在教学阶段中拓展教学时空,打造具有个人鲜明特点的翻转课堂、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运用混合教学手段、借助教育平台和移动终端,形成智慧型的学习环境,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智慧学习。

图4 智慧教学模式流程图

(三) 综合利用智慧终端,扩展延伸课堂知识

随着智能教学和智能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渗透,智能移动终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为了改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课后学生学习无法捕捉和跟踪的现象,智能移动终端需要合理应用。也就是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社交软件(微信、QQ)等,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协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收集和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难点,再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化课程预构。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QQ和微信与学生互动,研讨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技术思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培养学生智慧学习方式,完善专业知识智慧评估

因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的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与差异,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涯预设目标也不尽相似。但是部分学生存在自身学习欲望不强烈、学习目标模糊不清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辅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出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智慧型学习方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够提高或者增强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高中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夯实扎实的知识基础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根据自身情况,展开下一步学习计划。对学生的成绩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进行详细评估,评估人才成长机制,完善智慧评估,以满足不同学校阶段和学生的最终需求。

七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智慧教育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思考,为今后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智慧智能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