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就业能力评估及提升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2022-06-15叶璟吴铭烨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问卷工业

叶璟,吴铭烨

(1.南京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江苏 南京;3.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早在 2017 年 2 月教育部就下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针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给出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以应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1]。随后,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旨在加强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弥补毕业生中广泛存在的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催化下,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2],加快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步伐。

工业工程作为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交叉性、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与企业结合紧密,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与管理、信息与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制造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步伐,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工科”下工业工程人才就业能力,为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输送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以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对用人单位以及专业学生(2019~2021年)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81份用人单位问卷和104份学生问卷。然后,基于问卷结果建立就业能力模型,通过德尔菲法测度就业能力指标权重。最后,综合分析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并提出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二 研究现状

(一) 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朱勤[3]从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合作精神、责任感、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工作态度这9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及产业升级的就业扩张效应,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Finch等[4]通过对雇主的调查研究,将就业能力分为五个高阶复合类别,即软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定工作的功能技能、职业相关工作经验和学术声誉。赵敏[5]从企业角度探讨了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结果显示在专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专业知识深度、专业运用及专业技能;在通用能力上比较看重逻辑思维、沟通表达、问题解决;在素质考核上更看重的是责任意识、团队合作、主动性、踏实、经验等。陈勇[6]等研究了社会网络学习行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形成的关系及高校毕业生职业认知的中介作用,并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的模仿学习、交流学习对其就业能力形成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由此可见,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专业素质以及通用能力素质等,前者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门槛,而后者是体现了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就业发展潜力。

(二) 就业质量与产业发展

从社会发展需求方面,郭娇和王伯庆[7]通过就业率、平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这四项指标对比发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相关指标优于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专业。彭正霞等[8]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和就业单位提出对策建议。曹洪军[9]从“供给侧理论”探讨了人才供给的纵向层次结构、横向专业结构及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并从政府、高校和市场三方面提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因此,社会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差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另外,个体、家庭和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构成要素。

(三) 工业工程专业就业能力需求与转变

工业工程被列为七大工程之一,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重视。随着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企业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工业工程也在向“工业工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转变,急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人才[10]。然而,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存在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两个方面问题[11]。因此,在国家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工业工程人才就业能力提升,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三 实证研究

(一) 研究设计

为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求,从而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本文参照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文献,并结合访谈与调研,最终选取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外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责任感、自我调节情绪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这14个在国家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工业工程人才就业能力要素中有代表性的指标,编制了基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调研问卷。

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对疫情发生前后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指标的主观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将指标量化为5级设计(1很不重要,5非常重要)。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因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历年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其需求对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非常重要。本调查问卷共发放86份,回收84份,其中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97.67%,有效率为97.59%。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通过SPSS 20统计软件对疫情前后用人单位需求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42>0.9,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KMO值为0.826>0.8,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效度。

2.调查问卷指标打分分析

本文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疫情前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指标打分结果

疫情前后用人单位需求指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疫情后,总体上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软件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这四个指标有显著的变化,而我们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这四个指标上进行自我提升。

从整体来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责任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疫情前后都非常看重的指标。

3.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建立

笔者将基于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中疫情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首先,通过SPSS 20统计软件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评价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09>0.9,说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取样足够度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确定该调查结果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值为0.873>0.8,根据Kaiser的观点,KMO>0.8属于很好[12],Bartlett球形检验值Sig.=0.000<0.001,说明此问卷调查结果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于按照Kaiser准则,即特征根大于1原则,抽取因子容易抽取过多共同因素,本研究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使用Cattel所倡导的陡坡图加以检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评价量表结果的1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碎石图。通过碎石图会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保留4个因子左右较为合适。限定提取因子个数为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调查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以下旋转成分矩阵(图1)。

图1 旋转成分矩阵

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将问卷调查中的14个指标划分为4个公共因子。因此,命名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四角模型。

因子1:包括适应环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抗压能力、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能力,这6个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所以将其命名为“求职力”。

因子2: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这4个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工作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所以将其命名为“工作力”。

因子3:包括思维逻辑能力、实践能力,这2个因子是用人单位考察时的重点,戴维·麦克利兰曾经提出一个“胜任力”的观点,胜任力就是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因此,我们将因子3命名为“胜任力”。

因子4:包括外语能力、软件操作能力,这两个指标是大学生到岗位后能否正常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将其命名为“从业力”。由此,得到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如图2。

图2 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权重赋值

根据上述就业能力指标四角模型可以得知,用人单位对专业学生能力需求有求职力、工作力、胜任力和从业力四个方面。通过设计问卷、发放问卷,统计专家人员(主要人员是南京Z大学相关专家)对第二层次需求和第三层次需求进行两两比较,参考判断矩阵标度定义,对各个层次的指标的重要度进行1~9的打分。经过整理得到结果,如表3至表7所示(因专家各自存在不同的想法,结果与实际或有一定偏差):

表2 第二层次间重要度比较

表3 求职力间要素的重要度比较

表5 胜任力间要素的重要度比较

表6 从业力间要素的重要度比较

表7 一致性检验结果

经过一致性检验得到表7,其中,一致性指标CR值均小于0.10,则说明这五个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将第二层次指标得到的权重分别与第三层次层指标的权重相乘,即可得到层次总排序权重,如表8所示我们可以得知通过德尔菲法得到的各个指标的权重(Wi表示指标的权重)。

表4 工作力间要素的重要度比较

表8 指标权重

5.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

南京Z大学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大学,因此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看重学校、学历的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占据优势,比如说,如专业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学历层次与企业不匹配等,与此同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年、2021年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在后文对大学生自评的调查问卷中,有66.3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或者正面临就业的难题。

根据图2所示就业能力四角模型设计科学的问卷调查,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自我就业能力评价的调查,本文的调查对象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016届、2017届和2018届)。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为98.11%,有效问卷10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2016届学生43人,2017届学生41人,2018届20人。其中男生40人,所占比例为38.46%,女生64人,所占比例为61.54%。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9所示。

表9 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自评基本信息

通过SPSS 2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评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49>0.8,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KMO值为0.873>0.8,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效度。

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学生个人与用人单位综合性分析。本文是从个人与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各个指标发展是不平均的,部分就业能力指标的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比较匹配,而部分就业能力指标的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相差较大,并且,不同就业能力指标间还有权重差别,因此本文将建立以下公式:

重要性=RANK [(用人单位需求评分-学生自评得分)×指标权重]

用人单位需求评分与学生自评得分的差值是大学生不同能力指标需要提升的水平,与指标权重相乘,就能得知大学生不同能力指标需要提升的重要度排序。

根据以上公式,得到结果如表10所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按照就业市场的需求,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时所欠缺能力的重要性的排序。序号越靠前意味着大学生越需要提高该能力,以符合就业市场的要求。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胜任力下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业力下的软件操作能力、工作力下的责任感等都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求职大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

表10 大学生能力指标提升的重要度排序

四 主要结论

通过疫情前后用人单位需求调查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用人单位会格外看重软件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通过结合指标权重后的综合分析可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薄弱、思维逻辑能力不强、软件操作能力不扎实、责任感不高这四个方面。

(一) 用人单位就业能力需求分析的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疫情不会完全消失,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2]。招聘方式与工作方式应该做好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因此,软件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成为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在不能线下办公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面对面与同事、领导交流,自主学习能力将是一种必备的能力。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工作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工作的内容,还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拥有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二) 学生自评与用人单位就业能力差距分析的结论

1.实践能力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薄弱表现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困惑中[13]。其中,大学生的困惑体现在,回顾大学生活,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是书面化的,无法与现实相结合;用人单位的困惑体现在,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学以致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学科本位论严重。学科本位论深植于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的教育,而忽略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动手能力的教育。另一方面,实践活动过少。专业实践活动少,以南京Z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大学期间集体的认识实践活动仅有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此外,虽然每年暑假都安排大学生进行暑期实践活动,但暑期实习实践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这也是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

2.思维逻辑能力不强

思维逻辑能力是一个人对事物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而当代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先天营养不足,后天教育不足。[1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在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所受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在这样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下,学生缺乏系统的逻辑教育,他们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很难自己思考。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课程设置较少涉及思维逻辑相关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3.软件操作能力不扎实

近年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课程,在软件操作方面的水平相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对线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对自己软件操作方面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目前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大部分仅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有趣的软件,大学生对于办公软件或者专业化软件的使用往往停留在基础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大学生在课堂讲授课程的基础上更加努力钻研、更加精进对软件的运用与操作。

4.责任感不高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于群体、社会乃至国家承担职责、任务、使命的态度[15]。从整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积极向上、富有热情与正义感的,但是在工作中的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责任感缺乏的主要表现大致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比如说在社会与自己利益冲突时,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先,缺乏为集体服务的意识;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其表现行为是:举止粗俗、不文明不礼貌、不爱护环境、缺乏诚信意识等;责任感不高还体现在没有正确认识到责任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只懂得获得,而不懂得回报等[16]。

导致责任感缺乏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每位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课堂,高校教育不仅局限于知识,还在于育人。而目前在责任感方面教育的不足是导致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一大原因方面。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缺失。家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是自己,而目前的大学生因为与社会接触少,导致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先的观念存在,而忽视了对自身责任感的培养。

五 对策与建议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就是寻求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匹配,以达到促进就业市场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目的。综上所述,以下从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这三个方面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 优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需求的多领域交叉教学体系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利用系统科学和其他工程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试验、分析、设计、优化的功能和属性,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工业工程师岗位要求以传统的工业工程技能为基础,针对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新型制造模式以及对自动化项目的规划、改善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也有智能化系统设计师、数据分析师等新兴岗位对专业交叉背景的需求。此外,对工业工程师的职能交叉、沟通范围和相关知识背景要求也相应增多。基于新背景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紧随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输送复合型人才。并且,注重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将传统的校内课程设计向实践课程设计转变,加强综合设计、创新型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前沿技术、社会实践,参与科研训练,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综合化实践项目和项目团队实践训练为抓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结合专业特色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面向实践的智能化、信息化专业理论框架,形成一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科学性、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 强化校企双引擎联动培养模式,实现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供需平衡

为缓解就业形势困难和改善就业环境,加强用人单位需求与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匹配度,实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是极为重要的。校企双引擎联动培养模式以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密切联系,实现双方信息互通,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企业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通过企业学科竞赛等方式,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的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等相关就业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利于企业的人才招聘,促进企业的发展。高校可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和要求开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创新创业特点的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而在培养目标与文化上,高校与企业是存在差异的,高校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专业人才;而企业关注的是招聘自身需要的人才,来创造利益,正因为存在差异,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不断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双方的引擎作用,采用联动合作模式将双方的需求与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致,不断促进工业工程人才供需的协调发展。

(三) 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建立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师生共筑培养体系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体表现为“一降、二升、三适应”。一降就是要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好高骛远,但是降低就业期望并不是降低工作要求,随便找一份工作,而是拓宽就业视野与范围,寻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二升就是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与素养,及早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能力与素养。三适应就是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格外严峻的就业新形势,顺应时代要求,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然后,将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落实于行动。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工业工程专业大学生要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落实不同的行动。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大学生通过差异化目标设置,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在行动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建构师生共筑培养体系。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工业工程的社会需求热点问题建构师生共筑的教学体系与考核模式,让大学生在能力提升方面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实现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从源头理念上加快优化课程设置、推进学生输出式评价体系和多元化考核模式创新等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问卷工业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工业人
问卷网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