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优化效果分析

2022-06-15张世浩任鹏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羽毛球优化

张世浩 任鹏

摘  要:随着体育运动的全面普及,羽毛球作为一项深受大众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对于优化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论述了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优化效果,通过功能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稳定性,确保训练方式的科学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员全面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技术水平。

关键词:羽毛球  技术训练  功能性力量  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

作者简介:张世浩(1991—),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An Analysis of the Optimal Effec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Badminton Technical Training

ZHANG Shihao REN Peng

(Xuchang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Xuchang, Henan Province, 461000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overall popularization of sports, badminton is a popular sports item, and adopt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ining metho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training effects and improving athletes' technical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on badminton technical training. Functional training can help improve athletes' physical function and stability, ensur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raining methods, effectively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and help athletes fully master basic skills and improve techniques. level.

Key Words: Badminton; Technical training; Functional strength; Optimization

功能性力量訓练是一种新型体育项目蓄念方式,在应用于竞技体育项目前,该训练方式在康复领域应用广泛。与传统模式下的力量训练方法相比,功能性训练更注重工作模式的训练,并非单块肌肉的训练。其核心理念体现在上肢、下肢“推拉”的力量平衡,保证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技术水平,避免运动水平。该文从羽毛球技术训练角度出发,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优化效果。

1 功能性力量训练概述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基础与核心为功能性训练,龚恩凝固型训练起源于康复训练,最初由物理治疗师为受伤运动员采取的一种治疗措施,物理治疗师对运动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导致机体损伤的主要因素在于身体肌肉稳定性不足,运动阶段作用力转移功能较弱,作用力转移至另一肌肉导致,进而引发身体肌肉组织损伤。因此,康复医学领域的功能性训练的目的在于采取合理的训练措施恢复人体基本的日常活动能力。随着该训练模式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已在竞技体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竞技体育的功能性训练实现力量、速度、耐力的有效结合,通过动作模式的练习实现力量、速度、耐力在结构层面联合技术项目、特点与表达方式,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运动能力。“功能性力量训练”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康复运动学者Gary提出,而功能性训练专家Michael Boyle也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提到:如果一名运动员进行非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例如伸膝等运动,运动员使用的肌肉活动以及神经系统模式是在走路或者跑步过程中从未使用的。结合定义,运动员主要进行开链肌肉活动,开链主要指脚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从上述观点可知,功能性力量训练模式能够弥补传统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不再注重单一关节的训练,更为注重各关节之间或者人体“动力链”之间的协调运行,进而达到强化力量的训练效果。常规训练与功能性训练的差异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与常规训练相比,功能性训练更为注重完整、全面的工作练习,注重与体育竞技中的实际情况相符,能够直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更为注重本体感觉以及稳定能力的训练。

2 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的功能性力量训练

2.1训练理念

功能性力量训练与实战要求相符,其重点在于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输出,诸多动作均需要运动员能够快速完成。具体训练过程中,专项运动技巧与体适能训练均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辅助训练方案,功能性力量训练需要在确保与实际竞赛要求相符的基础上,在保持身体稳定情况下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形式。体能训练是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能够结合运动表现合理调整训练,高质量完成相应动作,提高完成效率,使运动员了解各关节和身体部位的运动方式,为训练提供动力,进而有效提高运动能力。

2.2羽毛球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三个层次

对羽毛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功能性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击球技术水平,同时有助于强化其肌肉神经控制能力、关节稳定性、肌肉耐力以及身体架构的协调性,具有稳定性、协调性、柔韧等特点。羽毛球功能性力量训练主要具备3个层次,3个层次密切相关,表现为递进的关系,形成类似“金字塔”的模型。首先,第一个层次要求运动员能够掌握身体基本功能的动作模式,也就是掌握基本的功能性动作,主要为多单关节动作,例如推拉、弓步以及躯干旋转等,保证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为高质量动作模式训练的开展夯实基础,同时也是全部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基础。其次,第二个层次需要运动员具备羽毛球运动要求的爆发力、灵敏度、协调性以及速度反应能力,如急停变向、跳起杀球等技术技巧。最后,第三个层次需要结合羽毛球专项技术特点、比赛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以及训练侧重点,开展专项功能指导训练,进而有效提高综合技术水平。

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优化效果

3.1提高身体机能,保持身体稳定性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的一项基础理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骨骼便具有杠杆原理的特征。人在运动阶段能够形成大量的动力,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差值需要平衡点进行支撑,身体也会主动寻找这一平衡点,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骨骼具备这一平衡原理,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每次挥拍和起跳落地的动作过程中,骨骼对于維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动作过程中,不同身体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的稳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稳定程度便是身体的稳定性,与其他身体要素相同,维持身体运动过程中行动量与力的有效传递。为了保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开展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注重站姿到站立过程的姿态转换,练习躯干运动的力量,如扭转、弯曲等,同时辅以单腿站立、跳跃等强化运动,有效训练身体的平衡性。

传统训练模式下,对羽毛球运动员平衡性训练主要采用上下肢分开训练方法,难以全面兼顾,无法达到机体的协调统一,欠缺对整个躯干部位作为核心力量输出时肌肉群耐受率的考虑,缺乏对神经肌肉训练与控制的重视。而功能性力量训练侧重于身体平衡性的训练,充分考虑躯干部位的核心输出,实现对运动员发球、挥拍、起跳、回拉等动作的全面协调,规范性更强,同时有助于强化小肌肉群的感知训练效果。同时,羽毛球运动员多需要处于高速奔跑、急停、骤跳、扣杀等极端身体状态下,如果不具备稳定的反应力和适应能力,难以流畅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功能性力量训练通过重复运动姿势和体态的训练,强化运动员对正确击打姿势的肌肉记忆,逐渐形成固定的轨迹,在高强度、高压力以及高速度的基础上完成全部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因此,羽毛球技术训练过程中,功能性力量训练全面融合身体动态与静态的训练方法,以动作组合与肌肉协调强化身体运动过程的平衡性,协调机体的平衡性,最终确保运动员通过肌肉群带动身体的平衡性,有效避免高速运动时的稳定性失衡,同时有助于避免体能的大量消耗。

3.2有助于保证羽毛球技术训练的科学性

对功能性力量训练来说,首先该训练模式注重稳定平衡,其次,侧重于力量训练。同传统训练模式相比,羽毛球技术训练缺乏对力量训练的重视,训练内容主要为灵活性训练,但是该运动项目更需要力量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技术动作的连贯性、有力性。部分运动员虽然动作与姿势标准华丽,但是实战中难以取胜,主要原因便是日常训练时缺乏对力量训练的重视,或者虽然进行力量蓄念,没有从整体层面考虑训练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多针对某一肌肉群进行训练,只能够强化某一肌肉的力度,缺乏整体的适配性。通过开展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专项训练阶段能够从运动员的需求出发,与运动发展规律相符,进而强化整体配置的机体训练,满足不同环境、心态下运动员的实战要求,无论处于何种战局,均能够充分调动身体力量,支撑整场比赛的运动负荷。

3.3有助于预防羽毛球运动损伤

功能性力量训练注重核心部位的训练,首先,能够加强对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特别是脊柱的保护;其次,可以利用核心部位的枢纽与协调作用,为上肢与下肢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进而有效缓解末端肢体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比如说,在羽毛球运动阶段,运动员快速跑动以及支撑易导致其膝关节受伤,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强化运动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强化肌肉本体感觉以及神经控制能力,通过提高韧带的强度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预防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4羽毛球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4.1需要明确羽毛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

羽毛球是具有对抗性特点的运动项目,与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不同,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精神抗压力。另外,羽毛球也与足球、篮球等团体性项目存在不同,最多局限于双人配合,队员配合较为单一,对队友的依赖性较强。并且作为一种“小球”运动项目,羽毛球对运动员体力、耐力等的要求更高。因此,采用功能性力量训练首先要了解羽毛球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4.2需要保证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力发展需求的人群,制订训练方案前需要充分了解其实际情况,如年龄、体重、身高、肌肉发育情况等。例如:未成年群体与成人群体的训练侧重点鸡儿不同,未成年人群,特别是儿童,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组织与骨骼极易受到损伤,过度训练将会对骨骼与血液的营养供给造成影响;另外,该阶段也是骨折疾病的高发阶段,不合理的训练方案必然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需要结合其身体发育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严格控制训练量与训练时间。对成人群体来说,其身体发育成熟,具备一定的身体承受能力,因此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但是需要保证训练损耗与训练恢复之间的平衡性。训练阶段对每日训练量、强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记录。

综上所述,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注重平衡、稳定、动态以及本体感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强化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稳定性,保证训练方式的科学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同时训练阶段需要结合运动员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J].体育师友,2020,43(4):38-40.

[2] 张梦杰,李翰君.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21,36(s1):420.

[3] 梁永杰,李志远,苏利强,等.高水平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6): 623-629,648.

[4] 郑俊.功能性力量训练对9-12岁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体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8.

[5] 于昇.核心力量训练在大专院校体育系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6] 余曦,许葳.“体教融合”背景下广州市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5):49-52.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羽毛球优化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羽毛球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打羽毛球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飞行的羽毛球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
打羽毛球